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07: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烧制瓷器 B.纺纱织布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2、下列展示的中国元素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B.铁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 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 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6、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双氧水,有同学提出在试剂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8、给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陶土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
A.②③⑤⑧ B.③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③⑤⑥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10、某金属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人提出可以用磁铁吸引一下,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11、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2、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13、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水力发电 C. 冶炼金属 D. 死灰复燃
14、关于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
B.取刚清洗过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
C.燃烧后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15、下列做法是实验室中应禁止的是(  )
①用嘴尝药品的味道;②在实验室追逐打闹;③将用剩的药品倒在地上;
④用手拿试管加热;⑤在实验室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6、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纸张燃烧 C. 石蜡熔化 D. 黄金铸币
二、填空题。
17、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8、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对应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采用A图的方法量取液体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
(3)图D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产生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③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④因此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用序号填空: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化学变化:   ;
(4)化学变化的现象   ;
(5)用途   。
21、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类题。
24、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16题)
1、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烧制瓷器 B.纺纱织布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答案】B
2、下列展示的中国元素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C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B.铁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A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B.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 空气、氮气和氧气--带火星木条 D. 空气和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
【答案】C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6、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D
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双氧水,有同学提出在试剂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C
8、给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仪器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
⑤陶土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
A.②③⑤⑧ B.③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③⑤⑥
【答案】A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答案】B
10、某金属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人提出可以用磁铁吸引一下,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答案】B
11、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12、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答案】A
13、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水力发电 C. 冶炼金属 D. 死灰复燃
【答案】B
14、关于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
B.取刚清洗过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
C.燃烧后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答案】D
15、下列做法是实验室中应禁止的是(  )
①用嘴尝药品的味道;②在实验室追逐打闹;③将用剩的药品倒在地上;
④用手拿试管加热;⑤在实验室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16、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纸张燃烧 C. 石蜡熔化 D. 黄金铸币
【答案】B
二、填空题。
17、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18、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或很吃力才能)将杯子扣到水底下,手一松开,杯子便倒,飘在水面。 能。操作方法和现象:在空杯口扎上一个瘪的气球,再将杯子底部放在温度稍高一点的水中,会看到气球逐渐膨胀。
1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对应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的正确方法是视线与____________,采用A图的方法量取液体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
(3)图D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小于
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接触了灯芯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产生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③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④因此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用序号填空: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化学变化:   ;
(4)化学变化的现象   ;
(5)用途   。
【答案】(1)① (2)⑤ (3)③ (4)② (5)④
21、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熔点 沸点 密度
22、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1)不正确,爆炸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因此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正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会放出热量,但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类题。
24、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5)反思评价 (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