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河流地貌:流水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按照成因,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源头:全流域海拔最高的地方
←
河流上游:紧接河源的河谷窄、落差大、流速快、水量少,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侵蚀强烈
←
←
河流中游:支流多,水量逐渐增加,但落差变缓,河床稳定,侵蚀和堆积大致保持平衡。
←
河流下游: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流流速小而流量大,堆积作用显著,到处都是浅滩和沙洲。
←
河口:是河流入海、入湖或汇入更高级的河流处,经常有泥沙堆积、分汊明显。
01
河谷的演变
侵蚀作用形成
河谷
山区河谷
平原河谷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V”型谷
“U”型谷和河曲
河流流水作用与河谷发育
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它对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
(1)河流的侵蚀作用
下蚀
使河床加深
侧蚀
使河床拓宽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思考】看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概括河流侧蚀、下蚀、溯源侵蚀的概念及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流水作用与河谷发育
(2)河谷的演变
【思考】阅读课文33页文字,及图2.27河谷的演变,完成下表。
发育 阶段 河流 位置 主要侵蚀方式 河流 变化 河谷形态特征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上游源头
溯源侵蚀
下蚀
变长
变深
“V”形谷
中游
侧蚀
变宽
下游
侧蚀
更宽
槽形谷
河流的上游
河流的中游
河流的下游
槽形谷
“V”型谷
李家峡
成因:
河床:
沉积物:常见巨大的石块和卵石
形态特征:
人类活动: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和下蚀强烈
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河谷深度大、岩壁较陡,谷底狭窄
地形崎岖、平地少、人烟稀少且分散
“U”型谷
成因:
河床:
沉积物:沉积物比较均匀,以沙粒和淤泥为主
形态特征:
人类活动:
河流落差小,流速缓,侧蚀和淤积为主。
沙洲、浅滩众多
河谷宽而浅、河道在河谷里弯曲游荡,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平原广阔,适合农耕,人口众多
河曲形成过程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别方法
知识补充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北半球河流
南半球河流
堆积岸
侵蚀岸
堆积岸
侵蚀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转弯
曲线运动,离心力
表层水向凹岸,速度快,侵蚀,形成深槽
深层水向凸岸,搬运物质,流速慢,堆积,形成滩。
横向环流: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河水会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时,把泥沙也带到了凸岸。
拓展:侧蚀与横向环流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使得水流螺旋状推进的系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注意箭头方向
——侵蚀
凸岸
——堆积
A
B
A
B
凹岸
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哪一处适合淘金?哪一处适合修筑码头?简述原因。
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利于“淘金”,水浅不宜建码头;
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要特殊加固,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
港口码头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①自然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水域较深,风浪较小,不易淤积,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
②社会经济因素:靠近大中城市,经济腹地广阔,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便利。
在河流的凹岸,河水侵蚀作用更强,河水更深,适宜船舶的航行与停靠,因此更适宜建设码头。
河流上游
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
发育为“V”形河谷
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槽形河谷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
牛轭湖
内容小结
请将河流不同河段与其相对应的横剖面进行连线
练一练
02
冲积平原的形成
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与种类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
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图2.30 冲积平原的组成
①冲积扇与山前冲积平原形成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思考】请阅读教材35页第一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①冲(洪)积扇的位置在
哪儿?②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冲积扇位于出山口的位置
冲积扇与山前冲积平原形成
【思考】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的大小是怎样的?
扇顶
扇缘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1.右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 三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
思考
2.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与沉积物供给量(或河流泥沙含量)、气候因素(或洪水大小或河流的流量、流速)、物质来源区、堆积区的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降水多且多暴雨的气候条件,河水流速增大,冲蚀力强,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且堆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冲积扇较大。
思考
冲/洪积扇
多个冲积扇和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形态:
沉积物:
成因:
扇状倾斜平原,离出山口越远地势越低
分类:冲积扇(湿润地区)洪积扇(干旱地区)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变得平坦开阔,水速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由粗到细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离出山口越远颗粒越细、垂直分层明显
位置:
形成于“山前空地”、常见于西北和青藏地区
人类活动: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利农耕,人口众多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侧蚀加强、下蚀减弱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被淹没继续沉积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河南北部
河漫滩与河漫滩平原形成
河漫滩
地貌形态:
沉积物:
成因:
河流两侧大小不一的平原和滩地
颗粒物比较均匀、河流落差较小则颗粒越细
位置:
河流两岸、尤其是河流中下游河谷开阔处河漫滩面积广布
人类活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利农耕,人口众多
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水深变浅,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
三角洲
地貌形态:
沉积物:
成因:
多呈三角形
沉积物颗粒较细,以淤泥为主
位置:
河流入海口或河流入湖口
人类活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利农耕,人口众多
河水因水下坡度平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而减速,泥沙发生淤积
考点三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
知识梳理
耕地破碎的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耕地连片的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知识梳理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知识梳理
聚落选择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三、侵蚀基准面
1、概念
①(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
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
流水运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
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但对于不入海,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②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泊洼地、主支流汇口处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2、侵蚀基准面引起河流冲淤积变化
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或者说海平面上升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减小,流速减小,河流产生堆积。
②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能力加强,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瀑布掏空侵蚀造成后退就属于一种局部性的溯源侵蚀作用。
三、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3、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因素
①构造运动:当地壳抬升,河床落差变大,侵蚀基准面虽没改变,但也可以说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了,河流下蚀能力增加。当地壳下沉,河流则发生堆积。
②气候变化:冰期时,降水少、风化物多,大量冰川侵蚀的碎屑物在上游段堆积,但由于海平面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下游段河流则下切;间冰期时,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增多,植被覆盖增加,河源地区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上游河流下蚀能力加强,但由于海平面上升,下游河段会发生堆积。
三、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四、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
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四、河流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