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08: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你向往田园生活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村落。
自然:可理解为自然界或田园生活。
译读
解题
“归”是诗歌的写作线索“园田”是归的处所
“居”是本诗的“诗眼”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一)
1.从何而归?
归园田居(其一)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3)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池鱼
自己
比喻
3.归向何处?
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简朴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恬静
诗人描绘了哪些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融情于景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李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远近结合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鸡犬之声使先前太过清静的景象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写出了美好的田园图画。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是从视觉角度写。
是从听觉角度写。
——视听结合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
以动写静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白描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一)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的生活是怎样的?
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白描特点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用语言要省俭,概括。
3.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
白描画
工笔画
白描,中国绘画中,以淡墨钩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者,谓之白描。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需要上色后,使用细笔勾勒。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赏析诗歌中的字(词),一是不能望文生义,即不联系字(词)的具体语境,只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思;二是要关注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字(词)表达的意思和具体作用(效果)。
诗歌的炼字、炼句要服从炼意
空:空山新雨后 塞上长城空自许
炼字、炼句过程中注意含蓄炼意
诗词鉴赏之
炼句
1、了解常见的炼句题型
2、掌握诗歌炼句答题的步骤
你们在练习诗歌鉴赏类题目时,务必养成三意识:
考点意识、步骤意识和分点意识
学习目标:
高考在诗歌语言鉴赏中,常设有句子赏析题。
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一、考点解读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某句妙在何处?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
4、前人评价此句XX,你同意吗?
5、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二、常见提问方式:
1、 (重庆卷)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2、(福建卷)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 (全国新课标)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4、 (辽宁卷)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5、 (全国新课标)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江苏卷)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吐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高考真题链接
三、答题步骤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具体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关键字词)。
(3) 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炼句必备知识
炼句形态 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
炼句内涵 着眼于修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
着眼于声韵 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
炼句位置 起承转合 起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承 “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
“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垫,伏笔照应
转 “转”多指律诗颈联、绝句第三句以及词曲的“过片” 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以“陡然一惊”之感
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合 “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 ①浑圆章法,呼应句首
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
[注] ①行军司马:职官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相当于今参谋长的职务。本诗写于作者江州司马任内。②着绯:穿红色的官服。 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上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①,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②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2)诗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谁能平定淮河的波涛,听说李六将去那上任。
李六不单文才斐然,一定能够谈笑间消解兵戈。
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
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1、解释该句的表层含义,或描述景象。
2、结合关键词、手法具体分析。
3、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
运用比喻,用“剑戟埋于泥沙”“蛟龙困于浅滩”比喻贤达人才受到埋没,这既是对友人李景俭的比喻,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比喻。
“终难久”“可在多”表达了对友人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