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09:0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第Ⅰ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目前,已知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共有2200多颗。2022年9月26日,“DART”探测器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到达距地球1100万公里的指定位置(下图),进行撞击小行星Didymos的卫星Dimorphos实验,测试它对小行星轨迹的实际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DART”探测器脱离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小行星Didymos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距离地球太远 B.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C.体积、质量太小 D.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读材料完成3~5题。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B.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
C.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
D.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
4.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有很多峡谷,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次主角掉入大坑中的镜头。这些坑洼其实主要是
A.月球上的湖泊
B.月球上人类活动的遗迹
C.月球上的山脉
D.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5.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其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飞船在轨期间推出的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受到广大青少年关注。据此完成6~8题。
6.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A.石油 B.煤炭 C.太阳能 D.天然气
7.可能会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
A.地球运动 B.太阳辐射
C.昼夜交替 D.太阳活动
8.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A.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 B.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大气圈--岩石圈--地幔
紫外线指数能用来度量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0~2为低,3~5为中等,6~7为较高,8~10为高,1口及其以上为极高。下图为我国某月部分城市紫外线指数的预报简图。据此完成9~10题。
9.由图可知
①该月份昆明降水较少 ②紫外线增强会导致农业减产
③该月份海口居民出行需常带雨伞 ④紫外线增强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影响该月拉萨和广州紫外线指数等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因素 ②水汽和尘埃
③天气因素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日上午10时55分,风云三号卫星的空间望远镜拍到太阳日面局部区域出现突然“增亮”现象。8分30秒后,位于地球上空约三万六千公里地球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观测到射线能量的突增,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材料现象反映的太阳活动及其出现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A.黑子;光球层 B.耀斑;色球层
C.日耳;色球层 D.耀斑;光球层
12.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
①指南针失灵 ②极光现象
③卫星通信中断 ④森林大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图左为彩虹恐龙化石,图右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13~15题。
13.古生代晚期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阶段的主要气候变化是
A.变冷干
B.变暖湿
C.变冷湿
D.变暖干
14.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
A.物种更丰富
B.冰川范围缩小
C.陆地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15.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
A.古老的两栖动物灭绝
B.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C.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
D.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Ⅲ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上 D.古登堡界面以下
17.图中各圈层
A.Ⅰ圈层由各类气体组成,干燥洁净 B.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C.Ⅲ圈层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 D.Ⅳ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
18.岩石圈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20.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参与了岩浆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球内能决定大气厚度 D.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季风(大气运动)影响水圈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据此完成21~22题
2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22.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组成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2022年10月31日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了“梦天实验舱”,并且顺利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下图为“轨道高度400~450km的中国空间站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到距地表50km的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是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24.梦天实验舱在对流层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减弱
C.太阳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增强
上海某中学校园内有块“稀树草坪”,四季常青。冬季的早晨常有白霜覆盖,白茫茫一片,甚是好看。细心的同学发现树叶和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据此完成25~26题。
25.霜出现的前天晚上,天气最可能是
A.晴朗无风 B.多云无风
C.晴朗有风 D.多云有风
26.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原因是
A.大树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B.大树底下没有植被生长
C.大树底下土壤深厚肥沃 D.大树底下地面辐射强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27~28题。
27.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A.减弱① B.减弱⑤
C.增强④ D.增强①
28.该建筑双层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雨季及时排水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减弱噪音干扰 D.降低光污染危害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图左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其悬挂位置及作用是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30.结合图右,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天气晴朗夕阳西下时,该峰慢慢的由白色变成金色,形成金色珠峰景观。下图为金色珠峰景观图。完成31~32题。
31.形成金色珠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反射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作用 D.大气散射作用
3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海拔高 B.大、大气稀薄
C.小、保温差 D.大、距太阳近
山谷风是一种局地环流,山西省山谷风现象较为普遍,以太原盆地北部最为典型。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达1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实践
中,总结出“伏天走坡不走谷”的经验,下表为太原市某日平均风向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33~34题。
时段 1时~11时 11时~13时 13时~18时 18时~20时 20时~22时 22时~次日1时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33.该日,太原市形成谷风的时间为
A.12时
B.13时
C.18时
D.20时
34.山区老乡“伏天走坡不走谷”一般选择在
A.山风盛行时
B.谷风盛行时
C.山风转谷风时
D.谷风转山风时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夜晚也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使热气流上升)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35~36题。
35.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
36.“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7~38题。
37.近地面Р地的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
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C.对应的近地面气温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
D.M、N两处对应的近地面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示意茶园春季夜晚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39~40题。
3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4m以下
B.6~7m
C.7~8m
D.9~10m
40.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Ⅱ卷(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彗星多由冰物质组成,其中也有碳、氢、氧、磷等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据研究,地质史上有多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物质会挥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形成一条云雾状的尾巴。哈雷彗星是太阳系中一颗体积较大的彗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其回归周期约为76年。下图为哈雷彗星、木星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1)图中体积最大的天体是______,运行在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有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其与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______(一致/不一致)。(4分)
(2)哈雷彗星的彗尾会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出现长短的变化,距离太阳越近,彗尾越______(长/短),哈雷彗星的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______(大/小)。(2分)
(3)说出彗星撞击地球对地球生命诞生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42,读“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FI、F2、F3、代表A受到的力,则F1______是F2是______,F3是______,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____(填字母)。(4分)
(2)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判断理由____________。(2分)
(3)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填字母),只影响风向的是______(填字母),A、C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处(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天津市位于渤海湾西岸。研究发现,海风环流能影响城市热岛环流的强度。下图示意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1)指出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天津热岛强度的差异。(3分)
(2)不考虑背景风影响,与冬季相比、夏季天津市的海风通常强于陆风,分析其原因。(4分)
(3)说明夏季海陆风日12时~21时,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3分)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畔。左图为拉萨位置图,右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材料二 近年来,拉萨市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下图是拉萨地区某地温室大棚示意图。
(1)指出拉萨降水日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2)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民常向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生长,试说明原因。(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