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 第3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孔乙己 第3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0:07: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孔乙己 第3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品味作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矛盾表现。
4.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学情回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社会背景及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探究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精读课文】
1.文中两次写道“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使哪些人快活?
2.酒客、掌柜、孩子、“我”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中不幸的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站着喝酒 穿长衫
竭力争辩维护清白 偶尔偷窃
穷的将要讨饭 好喝懒做
穷困潦倒、偶尔偷窃 从不拖欠酒账
以读书为傲 半个秀才都没捞到
4.造成孔乙己自身矛盾的原因有哪些
思想原因——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社会原因——“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
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
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以乐写哀 倍增其哀
——揭示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衬托孔乙己的悲剧。
读完了孔乙己的故事,你觉得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社会原因: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毒打,被打折了腿。
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偷窃成性。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法:
1.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
2.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5.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深层探究】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
语言:说话半懂不懂
事业:苦读半生,“半个秀才也没捞着”
遭遇:打了大半夜, “被打折了腿”
身份:“长”、“短”各一半
工作:半途而废
归属:肉体死了,可灵魂却还留在人间,真是死一半,活一半
……
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孔乙己的“半”字人生:
病态、扭曲、残缺、麻木不仁、不知觉醒的人生
默读课文,完成孔乙己的履历表。
【课文主旨】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人物丰满
小说没有平铺直叙地从孔乙己的年轻时代写起,而是简单地穿插了“人家背地里谈论”来介绍孔乙己这一失败的读书人的形象。文中浓墨重彩写的是他出现在咸亨酒店时的情形,突出写他是众人的笑料。详述与插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富有深度和广度。
2.巧妙对比,凸显主题
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到店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对比描写,凸显了其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通过科举考试胜利者(丁举人)与失败者(孔乙己)境遇的对比,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危害之大。
【板书设计】
【积累拓展】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孔乙己》中,咸亨酒店聚集一帮看客,他们以取笑孔乙己为乐事,就算孔乙己被打断了腿,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同情。鲁迅写道:“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帮冷漠的看客形象跃然纸上 。
一路赶到刑场,华老栓站到街边一家铺子的屋檐下,身体才开始发冷。随后,三三两两鬼魅般的人物陆续出现,这些人“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直到“兵”出现,那三三两两的人跟随着兵来到丁字街口,簇成一个半圆,脖颈伸得很长,像一群被无形大手捏住脖子的鸭;又过了一会,围成半圆的人猛地散开。
《药》中,作者通过华老栓的眼睛,描写看客们如何专注地观看杀人,革命者们悲壮的死和看客们的麻木不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祝福》中,当祥林嫂不厌其烦地和大家哭诉“儿子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时,“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看客们喜欢来听祥林嫂讲不幸的经历。
《阿Q正传》中, 阿Q临刑前游街示众,周围是“张着嘴的看客”、“蚂蚁似的人”,而那些喝彩的人们“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看客们看着阿Q赴刑场,却充满了兴奋,让人感到不可理喻。
没有思考能力的看客
看客的一大特征就是:他们于是喜欢凑热闹,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孔乙己在科场失意,那些看客们,大部分人连科举考试也没参加过,却在嘲讽孔乙己,完全是一种从众心理。
阿Q被枪毙,未庄的人们都说阿Q是一个坏蛋,因为阿Q被枪毙,就说明他不是个好人,否则怎么会被枪毙呢?他们不会去深究事实,没有思考你能力,他们甘于充当当权者的奴隶而不觉悟,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欺软怕硬的看客
看客们在“吃人者”面前显十分怯弱,在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人社会底层面前,却十分刻薄狠毒。
《狂人日记》 中的看客,有的挨过知县老爷的打,有的被绅士掌过嘴,也有的老婆被衙役霸 占,却都加入了看客的行列。
他们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这就是看客们的精神世界。
《孔乙己》视频解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