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5课 孔乙己 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5课 孔乙己 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0:05:46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3、环境包括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
人物、情节、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学习目标
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04
品味作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矛盾表现。
03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02
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01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弃医从文,欲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链接
出处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背景
本文创作于“五四运动”前夕,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以各种方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一现状,鲁迅写了这篇小说,目的是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的教育现状进行对照,以唤醒愚昧、麻木的人们。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今日绍兴的咸亨酒店
字词清单
荤菜( ) 侍候( ) 绰号( )
伤疤( ) 笔砚( ) 惋惜( )
夹袄( ) 乱蓬蓬( )
唠唠叨叨( ) 不屑置辩( )
蘸( ) 茴香豆( ) 羼水( ) 间或( ) 拭去( ) 门槛( )
hūn
口语中也读luàn pēnɡ pēnɡ。
shì
chuò

yàn
wǎn
jiá
pénɡ
láo
xiè
意为“双层的(衣被等)”时读“jiá”
huí
chàn
jiàn
shì
kǎn
zhàn
外号(多显示本人特点)。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多音字

( )打折
( )折扣

( )哄笑
( )起哄
( )折腾
( )哄骗

( )夹袄
( )夹道
shé
zhé
zhē
hōnɡ
hònɡ
hǒnɡ
jiá
jiā
【串句记忆法】曾经阔绰( )奢靡的生活让他感到单调、空虚,而如今绰( )起锄头在地里耕耘的日子,给他带来了宁静、安适。
chuò
chāo

( )唠唠叨叨
( )叨扰
dāo
tāo
以义辨形
chuò:宽绰;(体态)柔美。如“绰绰有余”“绰约”。
chāo:抓取。
以义辨形
hōnɡ:与“许多人同时大笑、喧哗或发出声音”相关。
hònɡ:吵闹;开玩笑。
hǒnɡ:哄骗;哄逗。
理解词语
阔绰
缠夹不清
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营生
不屑置辩
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认为不值得争辩。
排场大,生活奢侈。
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毁坏人家的名誉。
谋生活。
多用于书面语。
此处读(yínɡ shēnɡ)。
意为职业、工作时,读(yínɡ shenɡ)。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哪儿?
2.主要人物是谁?
3.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咸亨酒店
孔乙己
迂腐、悲惨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12)
第三部分(13)
交代故事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精读课文
1.小说描写了酒店的哪几个生活片段?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人家东西,孔乙己争辩。
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第二个生活片段
第一个生活片段
第三个生活片段
孔乙己教“我”识字,受到冷落后很失望。
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第四个生活片段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刻画的?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原本具有劳动能力
外貌,生活贫困及年事已高
常遭人欺凌
穷困潦倒、四体不勤
外貌描写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与之前的外貌描写形成对比,突出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外貌描写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跌断,跌,跌……”
死要面子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死要面子
语言描写
排出九文大钱
摸出四文大钱
对比
由“排”到“摸”,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爱慕虚荣
穷困潦倒至极
动作描写
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不屑置辩……
死要面子
自命清高
神态描写
3.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这样一个人
死要面子
四体不勤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穷困潦倒
常受欺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