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8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8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0: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长征的时代背景。
2.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
3.鉴赏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题目解说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之情。
杨成武(1914-2004)
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
1929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当上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
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
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回忆录》等著作。
其主要著作编入《杨成武军事文选》。
回忆录
概念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
特点
真实、广泛、突出。
分类
亲笔回忆录、口述回忆录
起源
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
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回忆录的价值
记载·演绎
分享·感恩
怀旧·重现
传承·见证
不管是精英还是草根,几十年不同于他人的风雨人生,一路妙闻趣事,都需要倾诉、记录。
一部回忆录,尽融一生的精彩,一部回忆录,演绎您事业的理念与追求。
生命过往,化为一本相对独立可供分享的精神读物,亲人朋友可以随时翻阅、分享。
在回忆录中,您可对他人表达关怀,向曾帮助你的人致以感谢,向愧对的人送上歉意。
多年之后,当您看到自己过去的美好时光重现眼前,长驻书中,将是多么的感动和欣慰!
那些风雨往事再次被文字唤起,又将带来许多不一样的体验。
雁过无痕,花落随泥,许多值得记忆的时刻随时光消逝而湮灭无闻。读回忆录,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进入那一个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历史的真实气息,传递那些精神的火把。
写作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自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长征的历史回顾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长征的主要路线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重点介绍
长征的历史回顾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达两年的长征之路。
长征的出发地:江西瑞金
江西瑞金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于敌人周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歼灭敌人1.8万余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从此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挺近金沙江,先遣部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的渡口。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过江。红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命牵制敌人部分兵力,确保红军主力平安渡江。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强行渡过大渡河杀出一条生路,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爬雪山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红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由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经过七天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草地环境恶劣,在此牺牲的红军将士达万人以上。
过草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激战腊子口
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延安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结束了艰苦卓绝、举世震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
长征的历史回顾
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
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丰碑。
甘肃会宁会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瑞金挤满了十里八村的群众,他们是赶着为即将转移的红军送行的,队伍里有他们的儿子、丈夫和兄弟。
飞夺泸定桥
雪山忠魂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长征用具
明确字音
巍巍(wēi wēi)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运筹帷幄(wéi wò)
寒噤(jìn) 长途跋涉(bá shè)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解释词语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整体感知
活动1:快速浏览课文,标注段落序号,标画重点信息,找到逻辑线索。
课文内容探究
朗读第一部分1-8段:
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思 考
会师吴起镇,可以写些什么?
1.10月18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2.“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时间、地点、心情。描写方法?
3.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缅怀回忆。议论抒情
第三段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文本研究
①这一段用了衬托手法表现红军的兴奋和激动。
②作者对红四团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千辛万苦作了简要回顾,以此表明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
③以长征途中的困难和牺牲来衬托,突出了红军的兴奋激动心情。
4.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5.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6.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7.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子啊!见了她,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苦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8.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来了,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所见所闻。突出描写“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苏维埃政府牌子”。
文章是如何描写红四军团到达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
文本研读
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1)人物动作描写。如: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親贺,互诉衷肠”的动作描写,“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
(2)人物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
(3)环境描写。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文末部分“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太阳的笑脸就是在烘托和映射指战员的笑脸。
指战员进吴起镇后的欢乐、热烈的场面,请结合全文及相关背景,分析战士们心情激动的原因。
【参考】(1)有了强援。 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是红四团、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点。这意味着红军指战员基本结束了一年来只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自作战的局面。
(2)生活条件将有改善。长征时,红军脱离根据地,转战11个省这些地方大多是敌占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无人区,红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遇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难题。后文写天降大雪时大家还只能身着单衣,可见当时指战员生活条件之艰苦而进入苏区后,生活条件自然将会比长征途中要好很多。
(3)作战环境更为熟悉。进入苏区后,虽然也有敌人围追,但红军有了主场之利,战斗安排更为从容,这从下文描写红军伏击“二马”,消灭了一个骑兵团、打垮了三个骑兵团的战斗中可以体现出来。
红军见到苏维埃政府牌子的激动心情体现了什么?
文本研究
①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是党组织所在地的标志,找到了组织,大家特别兴奋。
②苏维埃,是党的领导机构,也是长征途中支撑战士们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信念。
③作者把苏维埃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亲切”“惦念”等词语都体现了对苏维埃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革命战士对党的忠诚和信赖。
速读第二部分9-22段:
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
思 考
怎样描写一次战斗?
9.没隔多久,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来到了吴起镇。我们红军刚想在吴起镇安营休息,可敌人又追上来了。
10.自从过了哈达铺,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尤其进入陕北后,更是如此。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
11.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12.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战斗的起因、背景
13.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14.8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15.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命令,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战斗前的部署、士气。
16.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17.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打扫战场,清理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18.“……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战斗经过、结果
19.“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
20.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除伤亡了一些同志外,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他是在哈达铺整编时由四团调到二大队去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我们四团任参谋长,我们天天生活、战斗在一起。长征途中,他组织司令部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战斗的意义、评价以及付出的代价。
还写了什么?
21. 就在我们回击二马骑兵的同时,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生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消灭反动民团
21. 就在我们回击二马骑兵的同时,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生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22. 打完二马骑兵,我们在吴起镇休整了一个星期,十月三十日,在陕甘根据地人民的热烈欢送下,我们又向陕北甘泉前进。经过几天的行军,于十一月六日,在甘泉县附近的区域里,我们中央红军与刘志丹、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了。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呼呼的。
胜利会师。
在吴起镇伏击歼灭敌军
任务二:分析这一部分中是如何表现战争场面的。
在吴起镇伏击歼灭敌军
任务二:分析这一部分中是如何表现战争场面的。
①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出红军的英勇和谋略。
②点面结合,既有战斗的大场面,也有我方和敌人的特写。
③综合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
补充: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补充:场面描写
注意:
①场面描写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服务。
②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要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
③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写出气氛可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 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课堂小结:怎样描写一次战斗?
阅读第三部分23-46段:
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聆听毛主席总结长征意义。
思 考
怎样描写一次会议?
23.吴起镇战斗之后,一天,我和王开湘同志由于事先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而这个会为了防止敌机骚扰,确定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于是便从驻地骑着马直奔会场。
会议起因、时间(特殊)、地点(特殊)、会议名称、参会人员。
24.天虽奇冷,但我和王开湘同志不知性急还是怎么的,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路上碰到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礼,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他又问道:
25.“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
26.“是的,上缴了不少,还留了一点。”我说。
27.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28.“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29.小平同志高兴地笑了,又说:“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
30.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31.我们牵着马跟着小平同志,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了会场。
路上情况。
文章写到在开会路上巧遇邓小平,有何作用?
【参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添了故事的波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可贵品质;
3.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和军队领导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以及红军队伍上下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32.太阳快要出来,人已到了不少。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一纵、二纵的同志已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了。
33.这个地方本来就不大,只几十户人家,这里四周有土墙,墙外长着几株大树,正是天然的屏障。
34.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喧、敬礼、握手。我找了一个靠墙的地方坐下。
会议环境氛围(突出了纪律严明,地点安全,人员和谐)
35.天刚蒙蒙亮,会议开始了。
36.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先后走进会场,会场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7.毛泽东同志首先讲话,他说:“同志们,辛苦了!”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
38.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苦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
领导到场、问候、战士反映。
39.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两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粤、湘、赣、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40.“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
41.“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发言总结:时长、途经地、里程。
42.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毛主席发言总结:功绩(成就)。
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历史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主席发言总结:长征的意义。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毛主席发言总结:长征的根本原因。
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谈谈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文本研读
长征的意义
宣言书:
宣传队:
播种机:
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辈无用;
宣告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向十一省两亿人民宣传了解放他们的正确道路。
将共产党和红军的信仰与精神的种子留在了人民当中。
对于共产党: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对于国民党:长征的胜利充分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各地军阀不团结的问题。
对于全中国: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大大缩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文章最后以较长篇幅描写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参考】1.借毛主席之口,交代长征的全部历程,认为长征真正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2.揭示长征胜利的伟大成就和重要历史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3.表现毛主席非凡的品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突出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43.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
44.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的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
会后感受。
45.毛主席这会儿打着手势,说道:“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十万人,现在大约只剩下一万人了,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在一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的团结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
46.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大家异常兴奋,纷纷表示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最后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同志宣布大会休息一下,休息后全体进行盛大会餐。
了解现状,展望未来,坚定信念。
文中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④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了瑞金、于都河,无论是在巍巍的雪山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着苏维埃。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学习目标
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
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子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一切的指挥。
学习目标
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
红军将士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品质,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学习目标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党的领导
有共产党的领导
有信念,有理想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共同战胜艰难险阻
红军将士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品质,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什么是长征精神?
拓展提升
结合本文的叙述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尝试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
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5、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主旨
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今天的我们,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
传承长征精神,意味着勿忘昨日的苦难;
传承长征精神,意味着无愧今天的使命;
传承长征精神,意味着不负明天的梦想!
本文为回忆录,找出本文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第一部分(1-8)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第三部分(23-46)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时间顺序。
长征胜利万岁
胜利到达吴起镇
歼灭二马骑兵战役
消灭反动民团
全军干部会议
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
吴起镇战斗
路遇小平同志
毛主席的讲话
结构小结
会师
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我们当下还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必要吗?
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历史不断向前,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继续走好新的长征。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远征,为的就是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