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9 10: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盐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2023.10
高二历史试题卷
一、单选题1(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如图是一幅古代山东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于( )
A.商朝 B.秦朝 C.汉代 D.元代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后期的激进的民主政治 B.揭露雅典民主制的虚伪本质
C.认为雅曲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D.提倡顺应时代建立专制制度
4.“小铁片”也有大文化,如下列组图所示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至,五花八门。由此可推知美国
A.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B.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C.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5.胡汉民提案的《训政纲领》通过后,国民党公开声称:“在人民未经政治训练及未完全了解实行三民主义以前,唯有党能代表全国人民负建国之大任”,“以中国国民党独负其责,领导国民,扶植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而使之发展,以入宪政之域,固至为明显”。这反映出( )
A.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 B.国民党意图大权独揽
C.训政违背孙中山初衷 D.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
6.近代中国某文件指出,“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这一文件( )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B.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
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7.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该方针(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B.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D.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
8.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焚烧诗书 C.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
9.1978年,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知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 B.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C.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迸发出了活力
10.《礼记》载:“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A.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 B.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C.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2.有学者指出,西方文官是常任的,而常任官员们”“都倾向于援引成例……他们对改革畏缩,很少创立新例”。同时,文官有自己的语言,叫作“官话”,有自己的服装,叫作“官服”,有自己的住宅,叫作“官邸”。该学者意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C.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D.容易滋生僵化现象和官僚习气
13.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14.为了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代表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 )
A.学堂选官制 B.留学毕业生选官制 C.考试制度 D.甄别制度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是
A.公开考试 B.平等竞争 C.择优录取 D.党管干部
二、单选题2(每小题3分,共30分)
16.某同学在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时整理了以下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
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D.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17.古代陕西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夏口(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以下朝代与夏口所属的行政归属对应正确的是( )
A.唐代一淮南路 B.北宋一淮南西道
C.明代一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D.清代一江夏郡
18.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同时,元老院会议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并有权监察执政官的行动。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执政官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B.国家注重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C.官职的设置具有法治色彩 D.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19.1820年,部分英国出口商公开对议会施压,要求保障商人的自由贸易权,但最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1840年,英国议会在讨论是否发动鸦片战争来维护对华自由贸易权时,议会最终决定支持鸦片商保护自由贸易权的主张。这一不同主要源于( )
A.鸦片是英国主要出口品 B.工业革命壮大了英国的实力
C.重商主义思想渐趋流行 D.议会改革后英国的政治变化
20.1941年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举措(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制度探索 B.调整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奠定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础 D.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方针
21.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所属,相辅而行。“由具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由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监茗”;此外,“还有督察院专任纠弹,审计院检查滥费,二者皆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从而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A.构建出现代意义的政治结构框架 B.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改革的目标
C.建立了责任更明确的专业化政府 D.标志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22.唐朝时将“官德”纳入官员考核,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德、慎、公、勤”四善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操行要求。甚至“铨衡人物,擢尽才良,当据德才,考定等九,以定升降和赏罚”。这说明唐朝考课制度( )
A.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B.杜绝了官场吏治的腐败
C.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D.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23.康熙谕诏日:自今以后,考取进士额数,不必预定,俟天下会试之人齐集京师,将各省应试到部举人实数,及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应考人数,一并查明,预行奏闻,朕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酌定取中额数。考取之时,就本省卷内择其佳者,照所定之额取中。康熙颁布此谕诏,意在( )
A.全面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提高科举考试录取比例
C.解决科考录取不均矛盾 D.简化科举考试录取程序
24.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原则
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
D.创立于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25.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它反映了
A.文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 B.选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
C.官员文化素质相对落后 D.地方自治制度较为发达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20分,共40分)
26.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中央行政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7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请说明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8分)
(3)材料三中所指的“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所带来的制度变革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5分)
27.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至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多。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录用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选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概括其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4分)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B B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D D C C D D A
21 22 23 24 25
A C C A A
参考答案:
26.(1)秦汉: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2分)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任写两点4分)。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4分)
(3)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措施: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3分)
27.
(1)趋势:从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到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2分)
原因:工业革命出现;旧的官吏任用制度阻碍社会发展。(2分)
(2)背景:维新变法时期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6分)
变化: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6分)
(3)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分)
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