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9 11: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宋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①960年,北宋建立,随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吸取唐末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
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地方精锐编入禁军
加强中央集权
方镇太重
设四司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中央:二府三司制
加强皇权
君弱臣强
2、措施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探究:比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结构图,说说两者分散相权
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唐:程序分权
(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
(行政、财政、军政)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崇文抑武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献捷于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北宋)尹洙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太祖遗训
崇文
①重用文官
(担任知州、枢密院长官等)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抑武
①罢免宿将兵权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③更戍法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材料三: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一: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涑水纪闻》
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②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③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材料二: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3、特点
探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②逐渐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命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
材料二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4、影响
10
燕云十六州
907年朱温建后梁。
923年李存勖建后唐,大将石敬瑭叛变,向契丹求援,击败唐军。石敬瑭认契丹为父,自称儿皇帝。
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使得开封至宋辽边境的华北平原区域除河流迟滞外,无险可守。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1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①979年,宋太宗伐辽战争失败
986年,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
②宋真宗和辽签订澶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宋辽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③1044年宋仁宗时期:宋夏战争→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皇帝每年赏赐诸王、后妃、公主的钱物。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思考:“以钱财换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观点一:
不可取:屈辱求和、财政受损。
观点二:
有可取之处:受损有限;社会安定;
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
12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3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为何会出现积弱现象?
军事指挥混乱,以文制武,兵权分散,互相牵制。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上下无凝聚力。
消极防御,战略呆板,兵分势孤,被动挨打。
长期重文轻武,忽视将才培养,将领有勇无谋,临敌每多失当。
募兵制
招兵过滥,导致军队素质下降
军政败坏
宋初
防弊之政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4
官僚机构叠床架屋,职能交叉。
入官途径:科举、恩荫等诸途并开,每年都有大量新人涌入官僚队伍官员待遇优厚,俸禄之外,频有赏赐。
冗官
冗费
军队庞大, 招募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
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往者纷纷,来者累累"。
冗兵
宋太宗北伐失败
宋真宗澶渊之盟
宋仁宗庆历和议
积贫
积弱
三冗两积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条陈十事】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
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
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
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
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
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
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覃恩信(落实惠政信义)
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教训:“庆历新政”失败,提供经验教训
②政治: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③军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低下
④社会:三冗两积,内忧外患;⑤人: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的改革精神。
欲强国,先富民,欲富民,先澄清吏治
三、王安石变法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
三、王安石变法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保证农时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三、王安石变法
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1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三
(1)变法力度太大,措施推行过急,致使矛盾急剧爆发。
材料2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适。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执行改革官员办事不利,造成扰民
攸尝言于帝(宋神宗):“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帝深纳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3)宋神宗对改革怀疑倦怠,不愿支持
(4)保守派借祖宗之法反对,阻力重重
三、王安石变法
(一)两宋更替
1.北宋的灭亡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的建立
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后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是为宋高宗。
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
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
苟且偷安。
四、南宋偏安
(二)宋金和战
和议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①称臣:南宋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②“岁贡”: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
③划界: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隆兴和议 1165年 ①改称臣为称侄:南宋尊金帝为叔父
②减少“岁贡”: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
③各守旧疆: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
嘉定和议 1208年 ①改叔侄为伯侄:宋改尊金帝为伯父
②增岁币: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
③“犒军钱”300万贯
④维持原边界
“嘉定和议”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衰落,无力再发动战争,和议后的状况维持了下去,直到蒙古崛起......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南宋与西夏、金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世为侄国”
南北对峙
四、南宋偏安
课堂小结
集权
危机
变法
偏安
①加强中央②加强皇权③崇文抑武
边防危机
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
靖康之变
绍兴和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