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邂逅“士”之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荟萃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古诗中邂逅“士”之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荟萃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4:0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展览前言
“士”乃中华文化与道统的承载和护卫者,类于今之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平凡无奇或生死攸关的时刻,“士”都承担着安社稷、授文化、明理义的重任。有:义士、谋士、勇士、隐士、国士……作为当代中国的学生,未来社会的准知识分子,我们理应继承“士”的精神并光大之。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八字恰好涵纳了“士”的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古诗中邂逅“士”之美
----第三单元古诗荟萃
情境任务
士子纪念博物馆要展览了,除了要为三篇文言文中的“士子”撰写解说词进行讲解外,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博物馆还将举办“在古诗词中邂逅土之美”古诗词展览活动,邀请你出谋划策,帮助完成展览馆的布置与设计。
【链接材料】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链接材料】
词按字数可分为三类:①小令(58 字以内);②中调( 59 字~90 字)③长调( 91 字以上)。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上片一般是叙事和写景,下片是抒情或议论。
【链接材料】
词按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明代张蜒《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任 务 一
读出诗韵遇见士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注意韵脚、诗意)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诗歌,例如方言趣读
任 务 二
制作说明牌展览士
《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定风波》《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浣溪沙》请结合PPT补充的古诗词知识。帮助展览工作人员完成展览诗词说明牌的填写。
任 务 一
制作展览诗词说明牌
题目 作者 出处 体裁 其他代表作 “士"的分类
个性化诗词说明牌
任 务 三
准备展品推荐士
在“古诗中邂逅'士‘之美”古诗词展览活动中,工作人员准备根据土的精神设计四个展览区,分别为“当诗人遇见勇士”“当诗人遇见义士”“当诗人遇见将士”“当诗人遇见国士”。
众多被选为展览的诗歌中,《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定风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浣溪沙》这几首诗歌,你觉得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展览区?请结合书下注释和诗歌的意象,陈述理由
理内容
篇目 主要内容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小住京华
词的内容结构: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
再读诗歌,在了解背景、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情感,填写下表
理内容
篇目 主要内容
定风波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浣溪沙
词的内容结构: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
感豪风
篇目 感情基调 意象 意境 用典 思想情感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小住京华
感豪风
篇目 感情基调 意象 意境 用典 思想情感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小住京华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当时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1039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词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可见当时战事紧张。宋朝重文轻武,西北边患严重,但守兵不足,边备不修。范仲淹到任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府,镇守西北边疆后,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取得一些战绩,民间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赞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知识卡片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其实这样的自请出京,到地方为官,无异于贬谪,但他仍然抱有豪情壮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还是踌躇满志,曾在《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自信地写道:“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写于知密州期间。苏轼写作该词的时候年纪约40岁,刚好是知天命的年龄。
《江城子·密州出猎》知识卡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辛弃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陈亮,字同甫,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二人同为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专程来到江西拜访闲居时年49岁的辛弃疾。他们一起游览豪饮,共商抗战大计。分别后,辛弃疾依然意绪难平,便写下这首《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识卡片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中秋那天,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这在“俗子胸襟谁识我”一句中能看出来,夫妻不和,道不同,志亦殊。对于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一位肝胆俱热的女侠,一位有情怀的越东女儿(周恩来手书——勿忘鉴湖女侠志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来说,婚姻的牢笼就是藩篱,是桎梏。
《满江红》知识卡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领域,均取得了板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第三年。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骤至,而雨具先去,朋友均感狼狈,词人却泰然自若,在雨中吟咏长啸,于雨后作下此篇。
定风波知识卡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知识卡片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前期诗作明快清丽,多表现生活情趣;靖康之变后,经历战乱生活,伤时忧国成为其诗作主要内容。他亦工词,词大多作于南渡之后,往往寄寓家国兴亡、身世飘零之感。著有《简斋集》《无住词》等。
本词选自《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中华书局2007年版)。临江仙,词牌名。洛中,指洛阳。这首词大约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僧舍,追忆洛阳朋友和旧游而作。此时的他,饱受家国之痛,备尝颠沛之苦,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有此词。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知识卡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qiú),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此前,为了收复失地,词人曾多次上书,但苟安的朝廷未予理睬。他十分痛心,在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本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浣溪沙知识卡片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亦工诗,颇得盛唐风格。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本词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 中华诗词”栏目长期面向师生征集赏析诗词的300字左右简短文章。语文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投稿,请以《满江红》为范例,用第一人称阐释创作缘由。可参考给出的另外三首词的知识卡片,模仿《满江红》的示例,选择一首词,写一段赏析文字去投稿。(提示:想象自己处在词人当时的境地,联系词人的身世、经历和性格品行,揣摩作者在当时当境的思想情感。)
示例:我是秋瑾,1903 年春,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两年余,我随丈夫王廷均入京,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我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王廷均无心国事。这年中秋节,我实在忍不了,与他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苦闷彷徨中,看着满园黄花,想起了结婚八年来的时光,我写下《满江红》,聊以抒怀。奈何老天不开眼,“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让我身处“末路”备受“磨折”,当我喊出“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旁人却多以异样眼神看我。罢了!“俗子胸襟谁识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巾帼何须让须眉!就这样吧,冲破这家庭牢笼,投身革命。即使知音难觅,我也矢志不渝,“肝胆因人常热”!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当时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1039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词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可见当时战事紧张。宋朝重文轻武,西北边患严重,但守兵不足,边备不修。范仲淹到任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府,镇守西北边疆后,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取得一些战绩,民间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赞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其实这样的自请出京,到地方为官,无异于贬谪,但他仍然抱有豪情壮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还是踌躇满志,曾在《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自信地写道:“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写于知密州期间。苏轼写作该词的时候年纪约40岁,刚好是知天命的年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辛弃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陈亮,字同甫,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二人同为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专程来到江西拜访闲居时年49岁的辛弃疾。他们一起游览豪饮,共商抗战大计。分别后,辛弃疾依然意绪难平,便写下这首《破阵子》。
你将会把这些词作分别放入哪个展厅?
当诗人遇见勇士
当诗人遇见国士
当诗人遇见将士
当诗人遇见义士
展厅
任 务 四
感悟秋境理解士
《渔家傲》《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四首都是写秋景。作者仅仅是描写秋天之景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深入领悟作者的境遇之秋、家国之秋。
比较异同
篇目 同 不同 时 令 之 秋 人生之秋 境遇之秋 家国之秋
《渔家傲。思秋》 见补充 见以上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塞下秋”、“衡阳雁”、“霜满地”直接交代了词人笔下写的是塞北秋景
沙场秋点兵”,也直接点到这个“秋”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更是明确交代写作时间是中秋佳节,菊花开遍的金秋时节。
没有直接写秋的词句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当时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1039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词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可见当时战事紧张。
苏轼在词中写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天狼星”喻指西北边境西夏的入侵。辛弃疾在词中写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正是指希望收复北方失地的凌云壮志。此三人,皆为宋代词人,都把情怀与西夏的入侵这一困扰朝廷的大事紧密相连。
“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指的是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家国风雨飘摇
人生之秋
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们会发现,词人开篇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后面又提到“鬓微霜”,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苏轼写作该词的时候年纪约40岁,刚好是知天命的年龄。这个年龄在人均年龄大约30多的宋代来看,已经是比较大了,所以自称“老夫”,从生命规律来看,确实到了人生之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所作,时年49岁,词中写到“可怜白发生”,从年龄上来看,也是人生之秋了。
家国之秋
家国是每个时代所有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选择并至死不渝坚守的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秋瑾都在词作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注,或征战沙场,杀敌立功,或寻求真理,救国救民于危难时刻,词品甚高。
《渔家傲·秋思》中 “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一个“泪”字,让人碰触到戍边将士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漫长的戍边岁月里,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家情与国运,有矛盾,有比较,因而才显得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典故道出了自己的真心,苏轼以魏尚自许,盼着宋神宗能够再次招他担当重任,为国效力。以问号结句,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是词人心中的愁绪,但是凭借苏轼的旷达和理性,他将这一愁情隐藏在豪壮背后,隐隐约约,看不真切,却能真是触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梦回”、“可怜白发生”,讲述了词人年轻不再梦却在,现实残酷醉里寻,闲居上饶,一代侠士勇士最终只能坐等时间流逝,南宋国运堪忧,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悲愤和忧愁,溢满胸腔,读来让人扼腕叹息。“壮”者,悲情也。
《满江红》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瑾自述婚姻是个牢笼,夫妻情意不投,国难又当头,自己命运和国家命运的不济,让这位有思想有才华的女性感到了无比的痛苦。“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是茫茫红尘何处去的迷茫,这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苦觅,这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沦落人之泪。读到此处,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为这苦命的女子,为这苦难的国家。
通过比较,推敲,四位词人在这份选择和坚守的大同背后,各有各的别样情怀,也便形成了别样的境界。反之,他们为了自己的选择和坚守,隐去了自己的别样愁情,做了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任 务 五
录制音频诵士人
为丰富展览内容,展览还设计了相关的诗词诵读音频链接,进行了氛围的营造,让读者走进立体的诗词世界。
(一)请你结合本单无学习掌握的朗诵技巧一一抑扬、轻重、节奏,从八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参照示例设计朗读脚本,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
朗读技巧 停顿 重音 语速较快 语速较慢
符号 ∕ … → ←
朗读技巧 语调上扬 语调下降 连读
符号 ↗ ↙ ︶
朗读脚本设计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本诗的节奏划分为四三分。第三四句中,“起、闭”二字要重读,因为一个“起、闭”字突出了风景之异。“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语调要上扬;“千嶂里”边塞崇山连绵,让人产生一种无尽的孤寂感,要连读,读出孤寂感;“孤城闭”强调敌强我弱,语速较慢,语调下降。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渲染荒凉萧瑟气氛,读时要慢一点。
为丰富展览内容,展览还设计了相关的诗词诵读音频链接,进行了氛围的营造,让读者走进立体的诗词世界。
(二)根据自己设计的朗读脚本回家后多加练习,录制成音频,成为展览的诗词诵读音频资源。
示例:
任 务 六
作业训练提升
1.理解性默写。
(1)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躲避,而苏轼却在《定风波》的上片中用平静的口气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
现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饱含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感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描写月轮转动,暗示时光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词人面对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心生抑郁,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还人间清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地区大风的强劲、凛冽。
(10)《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主旨,表现了词人的独特感悟。
(11)《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相同的意境。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被白发 欺人奈何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北风吹断马嘶声
古今幽恨几时平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2.词中“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拟人。这一句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无限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