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1: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学习一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
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 。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用符号Q表示:
Q>0,表示反应 ;Q<0,表示反应 。

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吸热
放热
(3)化学反应的本质:
(4)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以H2(g)+Cl2(g)=2HCl(g)为例说明。
已知:断裂1molH2(g)分子、1mol Cl2(g)、1mol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分别是436kJ、243kJ、431kJ。则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HCl的反应热Q = ,该反应是 (“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 (“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分子中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83 kJ
放热
大于
【概念理解 】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热
不能根据反应条件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需要加热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或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无关。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较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⑤活泼金属与H2O的反应;⑥铝热反应;⑦缓慢氧化反应;⑧爆炸。
(2)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③C和CO2、H2O(g)的反应;④少数化合反应。
【知识总结】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理解应用】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2)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
(3)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则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
(4)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能量有关(  )
(5)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  )

×
×

×
×
×

2.有下列反应: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④乙醇燃烧 
⑤钾与水反应 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
⑦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为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②⑥⑦
①③④⑤
3.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1molCO(g)和1mol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CO2(g)和1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1molCO2(g)和1mol 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O(g)要放出41kJ热量
4.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最低能量。已知H—H键、N≡N键、N—H键键能如下表所示:
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N2(g)+3H2(g)=2NH3(g),生成1 molNH3时的反应热Q= 。
-41 kJ
【思维模型】
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断裂或形成的化学键的数目。
代入公式计算:Q=E1(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总能量)-E2形成(反应产物化学键释放总能量)。
探究学习二 反应热的测定
1.反应热测定的方法和装置
(1)测定反应热的仪器——量热计
(2)测定方法:将反应物溶液加入到量热计内筒并 混合,搅拌,测量反应 前后溶液 的变化值。
(3)计算公式:Q= 。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 ,
T1、T2分别表示 。
迅速
温度
-C(T2-T1)
热容
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实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一定质量的酸和碱发生反应,测出反应前后溶液 差,再根据参加反应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求出混合溶液的 ,根据公式计算:Q=-c·m·ΔT,其中:c为比热容,m为酸碱溶液的 ,ΔT=T2-T1,T是酸溶液温度与碱溶液温度的 值。然后换算成生成1 mol H2O放出的能量即可。
温度
质量
质量和
平均
(3)实验步骤
①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 mol·L-1的盐酸100 mL,搅拌后测初始温度T1。
②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100 mL,调节温度为T1。
③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搅拌,记录体系的最高温度T2。
④重复实验操作,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kJ·K-1·kg-1。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Q= 。
换算为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
Q= kJ。
-0.836(T2-T1)kJ
简易量热计的保温隔热的效果要好;
实验中要用酸和碱的稀溶液;
碱液(或酸液)稍过量,以确保酸(或碱)完全反应;
读取中和反应的温度(T2)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实验操作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提醒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注意的5个问题
?思考讨论
(1)用同体积、同浓度的KOH代替NaOH完成上述实验,用同体积、同浓度的硝酸代替盐酸完成上述实验,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三者是否相同?简述其中的原因。
相同。原因: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强碱,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反应都在室温下进行,且参加反应的n(H+)和n(OH-)都相同,所以反应热也相同。
有利于盐酸全部参加反应
(2)若用100 mL 1.1 mol·L-1的NaOH溶液和100 mL 1.0 mol·L-1的盐酸进行该实验,所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拓展延伸】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概念:常温下,在稀溶液中,酸和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1或J·mol-1。
3.数值:稀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的中和热为定值,Q=-57.3 kJ·mol-1。
4.注意:若为弱酸和弱碱,则存在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会减少;
若或为浓酸和碱溶液,则存在稀释放热,放出的热量增多;
若反应生成沉淀,放出的热量会增多。
【理解应用】
1.用稀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调节至相同
B.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温度计插在溶液中
C.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为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碱适当过量
【理解应用】
2.反应热测定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做好保温措施,下列操作有利于保温效果的是 ( )
A.酸碱溶液的浓度要小
B.酸碱一方要过量
C.操作迅速准确,减少热量损失
D.及时准确记录数据
【基础达标】
1.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放热反应不要加热就能进行,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基础达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
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Q>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气态水比液态水稳定
【基础达标】
3.分别取50 mL 0.5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B.向盛装盐酸的烧杯中小心缓慢地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轻轻搅拌
D.在实验过程中,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4.氢气和氟气混合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裂1 mol F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F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基础达标】
A.Q1+Q2<2Q3 B.Q1+Q2>2Q3
C.Q1+Q2<Q3 D.Q1+Q2>Q3
【素养提升】
5.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每生成2 分子 AB(g)吸收(a-b) kJ能量
B.反应热Q=(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6.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92.2 kJ热量。
(1)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则Q________(填“>”“<”或“=”)184.4 kJ。
(2)已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__kJ。
【素养提升】
<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