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上同步课件:4.3 氧气(第1课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上同步课件:4.3 氧气(第1课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4: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3.氧气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认识催化剂及其对化学反应的作用。(重点)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难点)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生产或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大量的氧气,但实验室我们不需要大量的氧气,那么实验室怎样得到氧气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室对于气体的制取,我们首先要弄清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选择制取气体的反应物 反应物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组成元素。
2.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物原理。化学反应:原料易得、实验条件易控、装置易装配、操作安全可靠、是否节能、环保 。
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思路: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常用的发生装置
适合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适合固液常温体制取气体
操作繁杂,耗能
最简易,不便添加液体药品
适合固液常温体制取气体
漏斗下端伸到液面以下
适合固液常温体制取气体
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适合固液常温体制取气体
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常用的收集装置。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A
B
C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1: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药品:过氧化氢(H2O2,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二氧化锰
3.仪器装置:
锥形瓶
分液漏斗
集气瓶
水槽
带导管的橡皮塞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1:
4.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添加药品(向锥形瓶添加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
分液漏斗
集气瓶
水槽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带导管的橡皮塞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清水
(3) 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收集
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4) 验满;(排水法,有较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排空法,用代火星木条放瓶口,复燃为满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1: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及现象
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过氧化氢溶液。请观察下列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
现象:
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现象:
木条不复燃
3.请思考: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什么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说明没有氧气产生。
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说明有较多氧气产生。
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药品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1:
实验结论
1.实验前准确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
2.B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多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均产生大量气泡:
二氧化锰质量没有改变。
说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催化剂:
实验探究2: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加热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O2
加热
二氧化锰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仪器装置:
试管
酒精灯
铁架台
集气瓶
水槽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4.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把药品装入试管内,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6)收集满气体后,把导管从水中移除;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5.实验注意事项: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要等看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再进行收集,否则会使制得的氧气不纯。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应用
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④高锰酸钾
装置: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应用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端进(填“b”或“c”)。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为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装置A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故答案为②③;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答案为集气瓶口。
(3)D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故答案为b。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应用
答案(1)试管(2) ②③集气瓶口(3)b
记一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1: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探究2: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做一做
教学过程
课后巩固
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装置①作为过氧化氢制取 O2 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 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教学过程
结束新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