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1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能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重点)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答一答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面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已知1kg氢气可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氢能源汽车100km。国内一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了一种水氢汽车,一次可加水18kg,请问加满一箱水完全分解后,该汽车可以行驶多远?
这一桶水完全分解可供小汽车行驶多少km?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18kg水发生分解反应后能生成多少千克的氢气?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问题。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
1.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质量之比。
2H2 + O2 2H2O
(2×2) : (1×32) : (2×18)
4 : 32 : 36
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分质量的水。
点燃
例如:
因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质量比,所以上面的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解决。解决问题的依据为: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解决问题
设出未知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并将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列出比例式,求解。
查验无误,作答。
通电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一般步骤:
1.设:设所求物质质量为x(单位);
2.写: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并将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5.查:检查无误后作答。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类型
(一)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例1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现有5.85吨NaCl,能制出多少吨NaHCO3?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应用
下列有关“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的是 ( )
A.若有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 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有 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 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有 10gCO2生成,则消耗的CO和 O2的质量总和一定10g
D.若5gCO与 2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 CO2的质量一定是7g
点燃
D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类型
(二)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2 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物质和D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 3B 2C+ 3D
若A物质与D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比为7:4,一次实验中若干克A物质与15g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7.2gD物质。求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和生成了多少克C物质。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三)与溶液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类型
例3 (西宁 中考)小红同学将未知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34g,加入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待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33.7g。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记一记
教学过程
方法总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路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做到“三清一抓”。
一清:理清反应关系。
二清:理清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清:在理清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之间的解题思路。
一抓:抓住各类题型的关键,层层剖析。
做一做
教学过程
典例精析
例4 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Fe2O3+3CO 2Fe+3CO2
(1)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 。
高温
做一做
教学过程
典例精析
高温
做一做
教学过程
随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111页“在线测试”第1题
记一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一般步骤:
1.设:设所求物质质量为x(单位);
2.写: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比,并将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5.查:检查无误后作答。
做一做
教学过程
课后巩固
完成课本第112页“挑战自我”。
教学过程
结束新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