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917年6月12日,马星驰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
观察漫画,图中画了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该漫画讽刺了什么?
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之争
漫画中身着各式服装的人员,在来自四方的手臂推动下,全部挤在一张座椅上。这些人中,有头戴皇冠的皇帝,有身着军服的军阀,有身着晚清服饰的官僚,还有头戴瓜皮帽的士绅。
导入新课
北
洋
政
府
的
军
阀
割
据
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课程标准: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
治
制作:黎燕琳
共和梦碎——逆民意称帝复辟
壹
1912年3月袁世凯在临时总统就职仪式上的宣誓词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种,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约法,依国民之望......”——《袁世凯全集》
“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个本时,需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对待民主共和是怎样的态度?
拥护共和,反对专制,遵守约法
《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什么?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
1.袁世凯的选择:共和?专制?
孙中山“让位”了,同盟会该怎么办?
宋教仁
1912.3
1912.12
政事部主任干事;代理理事长
改造同盟会
非激进分子,其他民主政党,社团合并和改组
中国国民党
发动选民投票
第一届国会选举
“无论是孙的势力或是康(有为)的势力,都难望得到永远存续。到国会终于开设时,肯定会有新人物出现,代表汉族抵制满族,这是趋势。”——宋教仁
这里的“新人物”指的是谁
他自己
1913.3
国会选举落幕
1.袁世凯的选择:共和?专制?
根据图表的内容,占比最大的是哪个党派?
国民党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权,就怕他们以合法的手段取得政权,将我摆在无拳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
1.袁世凯的选择:共和?专制?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袁世凯亲信
内阁总理
陆军
总长
内务
总长
海军
总长
唐绍仪
段祺瑞
赵秉钧
刘冠
雄
同盟会
司法
总长
司法
总长
司法
总长
司法
总长
王宠惠
蔡元培
陈其美
宋教仁
无党派
立宪派
财政
总长
外交
总长
交通
总长
陆征祥
施肇基
熊希
龄
“袁家天下”
绊脚石
1.袁世凯的选择:共和?专制?
第一次较量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政府只有“共和”之名
宋教仁希望通过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的权力
1.袁世凯的选择:共和?专制?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时年31岁。
宋教仁赤上身、露伤口的遗照
“中国宪政之父”
袁世凯死活不承认派人刺杀宋教仁;反说是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宋教仁之死是其内部倾轧的结果。
民主宪政的理想随之破灭!
2.刺杀宋教仁
1913年孙中山回到上海,立即于3月26日,召开紧急会议,疾呼:袁氏将恢复专制之死灰,“非去袁不可”。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第二次较量
刺杀宋教仁
二次革命
3.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因而叫“二次革命”。(目标相同、领导力量相同)
3.二次革命
“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在党人“不服从”,尤其是“全在不听我之号令”,致各行其是,贻误时机;二在“无统一”,“党员虽众,声势虽大,而内部分子意见分歧,步骤凌乱,既无团结自治之精神,复无奉令承教之美德,致党魁则等于傀儡,党员则有类散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革命党人不听指挥,延误战机;组织内部涣散,不团结
“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责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徐辉琪《民国散论》
双方力量悬殊
列强冷眼旁观
根据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原因?
3.二次革命
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加紧在政治上打击革命党人和政治对手,不断走向专制独裁。
迫使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谋正式总统
2.谋终身总统
后又解散国会
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谋帝制
对内独裁
4.袁世凯复辟帝制
日本关于二十一条的报道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并扩大;
2、延长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和南满、安奉铁路的租借期限至九十九年,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共计9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特权;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的矿山不许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4、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必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日本在武昌与九江、南昌间,及南昌与杭州、潮州间有修筑铁路权,在福建有筑路和开矿优先权。——“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
接受 “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谋帝制
“二十一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二十一条”的签订,暴露了袁世凯政府的卖国本质和独裁腐败,使其在人民心目中彻底失去了信任和支持。
对外卖国
4.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坐在龙椅上的袁世凯
想通过天坛的祭天典礼,来获得国人的拥护和尊敬
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谋帝制
袁世凯加冕登基的纪念币
1912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4.袁世凯复辟帝制
共和潮流——逆者亡顺之则昌
贰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在耶?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
《讨袁檄文》
义师之兴,誓以四事:一曰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
——梁启超
《护国讨袁檄文》
梁启超
孙中山
1.护国战争
1915年底,蔡锣、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蔡锷
唐继尧
李烈钧
“护国三杰”
性质:反对帝制的复辟,维护共和体制的战争
第三次较量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1.护国战争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北洋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宣布撤销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忧愤而死,由黎元洪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6年7月14日,护国战争结束
1.护国战争
“历史潮流按着它自己的轨道前进,任何妄想使其倒转的梦想都会被撞为齑粉。袁氏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在全国的挞伐声中,这个短命的洪宪王朝,只存在83天,就宣告完蛋!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灭了,不久,他也一命呜呼哀哉。”
《纵横》典藏中国30年
“而且现在局势显示袁已经丧失人心,任何支持袁或压制革命党,都将违背中国人民情感潮流,无助于和平解决现在的危机。因此日本政府警戒地观察情势,未来局势需要时,会与英国秘密交换看法。”——
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根本原因)
唐启华《洪宪帝制外交》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附国家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直、苏、赣、鄂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
西南 军阀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其他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中国陷入了更为黑暗的军阀混战局面。
1916
1928
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1912-1928)
2.军阀割据
时间 军阀混战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1921年7月 湘鄂战争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
“1920年始河南爆发易督风潮,不久之后直皖战争与第一次直奉战争先后爆发,河南都为主要战场。这些连绵不断的混战,使河南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频繁的政变与战争也造成了兵变的频繁发生。”——《李文海文集》
政变;战争→兵变
天灾人祸“造成了高利贷资本发达的条件”,农民“大多数每年都要借债”,自耕农“往往因为欠债而将田地抵押或典当,结果变成佃农”——豫境灾荒之惨象《申报》
残酷的剥削
2.军阀割据
华北发生大饥荒,饥民在饿死军阀在打仗
“战区内耕牛、农具损失极多,有至十分之六者”;农作物中“棉田受损最巨,收获多者仅及六成,余则二、三成左右”——江苏省拟拨巨款救济战区农业《中外经济周刊》1925
农民损失惨重
2.军阀割据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国家支持不同的军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军
阀
混
战
出
现
的
原
因
促进了北洋政府的覆灭,为国民政府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使得中国统一进程受到了阻碍,为中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军阀混战对历史的影响
2.军阀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