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河池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2:43:37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八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B“是因为”错,原文说“每个人对信息各有其偏好,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今盛行的·算法
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C“一味地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的是人
工算法,“让人们浏览了很多信息”错误,原文是“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不能使人丰富自身的知
识结构”表述太绝对;D“不特定人群”错误,应为“特定人群”)
2.A(“坚决摒弃”态度错误)
3.D
4.①文章开头列现象,指出“信息茧房”的定义和危害;②然后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
③最后提出避免“信息茧房”的方法。(共6分,每点2分)
5.①加强市场监管执法。②提高互联网企业守法自觉性。③提升青少年互联网媒介素养。
④家长应承担第一监督人责任。(共4分,每条1分)
6.B(写“叔叔”并未使用正面描写手法。)
7.C(“枣树生命力的顽强象征着奶奶不屈的性格”分析错误。)
8.①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富有变化,更具可读性;②使文中“奶奶”“爸
爸”浓郁的人间大爱更加感人至深,升华英雄精神。(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叔叔。(1分)①叔叔是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1分)②叔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总是不惜
体力帮助人。(2分)③叔叔是为了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大家都称他为英雄。(2分)
奶奶。(1分)①是奶奶培养了英勇救人的儿子。(1分②奶奶处处替人着想,不让他人翻盖
老房子,让政府翻盖小学,吃的穿的都送给需要的人。(2分)③非常坚强,去扫墓的时候,他表现得
没有一点悲伤,把痛都埋藏心底。(2分)
10.BFI(正确标点为:止拨属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11.C(不同,“慷慨赴义”中的“慷慨”指义气激昂)
12.B(“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说法错误,他的建议未被采纳的原因是当时和议刚刚确定。)
13.(1)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如果不能把他抓获,再杀我不迟。”(“丐”“获”“就死”各1
分,句意1分。)(2)飞虎营栅按照期限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绘制岩栅图上奏,皇上
才解除了误解。(“如期”“本末”“释然”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上疏朝廷,得到朝廷支持。②奋力执行,克服阻挠。③藏起朝廷要求停止的命令,加速
完成。④向皇帝解释清楚,消除误解。(每点1分,共3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在山东
聚集兵马,自称天平节度使,辖制山东、河北忠义军,辛弃疾任字书记,并功耿京南向归宋。有一个
叫义端的和尚,喜欢谈兵事,辛弃疾偶尔与他交往。在辛弃疾投奔耿京后,义端亦率千余人反金,
辛弃疾说服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傍晚义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
斩辛弃疾。辛弃疾说:“请容我三日期限,若不把他抓住,再杀我不迟。”辛弃疾揣测义端必把军中
的虚实告诉金帅,就急忙追赶并捕获了他,斩其首回营报告,耿京谅解了他更认为他是壮士。耿京
命辛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辛弃疾,高兴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此时虞允文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保密★启用前
2023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八校第一次联考


本试卷共8页,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额年圆食过中味西化小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在商业逻辑和算法系统的加持下,各类Ap叩的信息供给
“投其所好”愈加单二同质,不少人担忧,如此下去受众将不知不觉受困于“信息茧房”。
所谓“信息茧房”,形容的是信息传播中受众只关注喜欢的内容,陷入相似信息的“回音室”,久而
久之如同蚕一般作茧自缚。虽然学界对“信息茧房”的概念和危害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资讯获取
“越私人订制越封闭狭隘”的现象确实相当普遍。置身海量信息时代,大多数人已习惯从APp中接
收推送、获取信息,但长期沉溺于单一信道中“看我想看,听我想听”,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认证中强化
固有喜好和偏见,不只再难接受异质信息与观点,甚至会加速群体极化、蚕食社会共识。互联网的意
义本在促进信息互联、开放、多元、共享,如果陷入狭隘、单一、破碎、低质,显然是背道而驰。中
每个人对信息各有其偏好,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则将
正常偏好分化进一步放大。为吸引眼球、增强黏性,大量资讯平台的所谓“智能”,已沦为“迎合”“取
悦”。“越来越懂你”的背后,是“流量为王”“逐利为上”的商业逻辑、资本逻辑。平台收割“韭莱”,却
使用户“营养失调”,舆论空间一地鸡毛,这显然不是信息传播的应有之态。
因沉溺新技术而来的封闭狭隘,并非第一次出现。电视兴起之初,本被寄望呈现丰富多样的世
界,然而大批“沙发土豆”却可能全然漠视窗外的景色。社交网络遍布,沟通随时随处可及,却造就了
无数“最熟悉的陌生人”。方寸之间的小小屏幕,“0”“1”构筑的数字平台,难以囊括这个复杂多样又
鲜活生动的大千世界。网络固然神奇,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异化为只通过屏慕与世界互联,各类Ap叩
固然便捷,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能全都根植于中。互联网大潮越是滚滚向前,越是关注科
技伦理,越是有意识打破壁垒、广泛涉猎,才能拥抱更为广阁、理性的天地。
语文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