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同步精练:5.3 东海之大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同步精练:5.3 东海之大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09 17:06:01

文档简介

三、东海之大乐
“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面对浅井之蛙的自夸自足,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浅井之蛙听后,“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道理。
1.积累梳理重要的文言知识,能翻译课文。
2.理解庄子追求大境界的思想,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3.学习体会庄子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技巧。
1.字音字形
①泾流(jīnɡ)        ②两涘(sì)
③渚崖(zhǔ) ④殆(dài)
⑤尾闾(lǘ) ⑥礨空(lěi)
⑦稊米(tì) ⑧牟(móu)
⑨汒然(mánɡ) ⑩喙(huì)
?井(hán)甃(zhòu)
?蹶(jué) ?跗(fū)
?虷(hán) ?絷(zhí)
?逡巡(xún) ?潦(lǎo)
?適適然(tì) ?商蚷(jù)
跐(cǐ) 口呿(qū)
2.通假举要
①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
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⑤汒然异之:“汒”同“茫”,模糊不清
⑥公子牟隐机大息:“机”通“几”,几案,小桌子
⑦出跳梁乎井之上:“跳梁”同“跳踉”,腾越跳动
⑧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知”通“智”,智慧;“竟”通“境”,界线
⑨反于大通:“反”通“返”,返回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转
②野语有之曰:俗语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④笃于时也:固
⑤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乡曲
⑥尾闾泄之:传说中海水外泄的地方
⑦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小土堆,也有人说指小窟窿
⑧蹶泥则没足灭跗:踏
⑨且夫擅一壑之水:占有、据有
⑩而右膝已絷矣:绊
?于是逡巡而却: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不足以举其大:全、尽
?十年九潦:雨水盛大的样子
?適適然惊:恐惧的样子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踩、踏
?是直用管窥天:仅仅、只不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张开
?乃逸而走:逸:逃跑。走:奔跑
(2)一词多义
①若
②闻
③数
④却
⑤穷
(3)词类活用
①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名词活用为动词,谈论
②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③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④东面而视:名词作状语,向东
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不起、轻视。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
⑥然不然: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然
⑦汒然异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感到惊异
⑧舌举而不下:名词用作动词,放下
(4)古今异义
①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义:在这时,这时候。
今义:表承接。
③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古义:看不起、轻视。
今义:数量小。
⑦乃知尔丑
古义:鄙陋。
今义:丑陋、难看。
⑧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是,这;非,不是。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4.常见虚词
①始
②殆
③焉
④于
⑤而
⑥已
⑦然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③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④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⑤自以比形于天地。
(2)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莫大于海。
②而受气于阴阳。
③公孙龙问于魏牟曰。
④出跳梁乎井之上。
⑤入休乎缺甃之崖。
(3)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4)宾语前置句
①以为莫己若。
②我之谓也。
③又奚以自多。
④莫吾能若也。
6.名言名句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1.选文主旨
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要讲方法的道理。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2.句段赏析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赏析 通过比喻,说明人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会受到外物的局限,不超越某些局限,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确切认识。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赏析 东海之大,吸纳万川,春秋不变,水旱不知,不洋洋自得而是怡然自乐。人生的境界或大或小,各不相同。从学识方面看,见闻狭窄、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只有小的境界;学富五车、有远见卓识的人则有大境界。
3.精读深思
(1)研读两则寓言故事,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答案 ①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河伯、海神若、坎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映衬着井鱼、夏虫、蝌蚪等小生物,传达着庄子对社会人生睿智而深刻的洞察,给读者一种鉴赏童话世界般的愉悦。
②两则寓言分别含有一组对比。河伯与海神若,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
③运用了一些独具匠心的比喻。
④常常用很少的文字写出事物的情态。坎井之蛙听说了东海大乐“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写活了其情貌。
⑤想象丰富,气象壮阔。
(2)你从海神若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人,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境界、气象、格局便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于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3)用简洁的语言理清第二则选文的内容。
答案 公孙龙因庄子的言论而困惑(自愧弗如)魏牟用寓言讲道理(井蛙与海鳖论):井中之蛙自得其乐,海中大鳖言传身教,井蛙便自惭形秽由物及人谈境界:自快口舌之利如井蛙,四面畅达之说类海鳖,公孙龙汗颜又补一妙笔:邯郸学步公孙龙逸而走。
以上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脱自我。
(4)这两则选文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学无止境,境界无限”的?
答案 本课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对自我的偏执;第2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物,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
1.
(《庄子·秋水》)
2.
(《庄子·秋水》)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B )
A.泾流(jīnɡ) 殆(dài)  潦水(lǎo) 稊米(tí)
B.口呿(qū) 两涘(sì) 尾闾(lǚ) 井汒(mánɡ) 絷(zhí) 商蚷(jù)
D.礨空(lěi) 喙(huì) 跐(cǐ) 逡巡(qūn xún)
解析 B项“闾”应读“lǘ”。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 通 墟 
(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卒 通 萃 
(3)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豪 通 毫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D )
A.百川灌河       B.乃知尔丑
C.是非坎井之蛙与 D.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解析 A项中“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B项中“丑”,古义:鄙陋。今义:丑陋、难看。C项中“是非”,古义:是,这;非,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不足以举其大     举:拿、用
B.而水弗为加益 加:更加、愈加
C.且夫擅一壑之水 擅:占有、据有
D.是直用管窥天 直:仅仅、只不过
解析 A项举:全、尽。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以为莫己若者 ③莫大于海④自以比形于天地 ⑤而受气于阴阳 ⑥我之谓也 ⑦闻道百 ⑧又奚以自多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B.①④⑥/⑤⑦/③/②⑧
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
解析 ①④被动句,②⑥⑧宾语前置句,③⑤介宾短语后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6.名句填空。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秋水时至         时:常常
B.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少:轻视,看不起
C.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转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解析 时:按时。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两涘渚涯之间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解析 ①②⑤均为结构助词,的;③为代词,这种说法;④为宾语前置的标志;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至于北海 B.东面而视
C.于是焉 D.河伯欣然自喜
解析 A项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古义:面向东。今义:表方位。C项古义:在这时。今义:表承接关系。
10.下列句子在句式特点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C )
A.以为莫己若
B.我之谓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解析 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于是黄河水神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12.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或“人的认识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髑 髅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庄子·至乐》)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髐然有形         髐然:枯骨突露的样子
B.撽以马捶 撽:敲击
C.将子有亡国之事 将:将要
D.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过:超过
解析 将: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虽南面王乐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解析 D项“东”与例句“王”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令。B项“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C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
译文: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
(2)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译文: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来遭受人世的劳苦呢!
解析 (1)需注意重点词语“复”“骨肉肌肤”的翻译。(2)需注意重点词语“安”“王”的翻译。
1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 庄子借这则寓言抨击了社会的不平,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正如寓言所说,当时的人民不仅遭到战乱之苦、亡国之患,还备受冻饿之罪,老无所养,盗寇横行。这些都是君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表面看来,庄子流露的是厌世思想,向往的是世外桃源,细细品味,厌世是假,愤世嫉俗是真,不平则鸣是这则寓言的出发点。
参考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子儿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做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来遭受人世的劳苦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