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5课时 水解原理的应用2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培养
1、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的关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能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理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及对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了解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弱酸(弱碱)的酸碱性强弱。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4、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能发现和提出有关盐类水解的问题,并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知识体系
应用专题: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一、溶液分析程序:
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
⑴分析不同溶质间的化学反应①酸碱中和反应②强酸制弱酸③强碱制弱碱④二氧化碳和碱反应
⑵电解质的电离①强电解质的电离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③水的电离平衡
⑶盐的水解①盐电离的弱离子的水解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的水解和电离
2、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⑴电荷守恒⑵物料守恒⑶质子守恒
3、变化中的大小关系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⑵盐的弱离子水解是微弱的⑶相同浓度的弱酸(弱碱)电离和相应弱酸阴(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大小比较⑷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和水解的比较
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
⑴不同溶质间的化学反应
①酸碱中和反应②强酸制弱酸③强碱制弱碱④二氧化碳和碱反应
电解质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时,首先发生化学反应,再确定反应后的溶液溶质。
⑵电解质的电离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③水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⑶盐的水解
①盐电离的弱离子的水解
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的水解和电离
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水解消耗的弱离子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
多元弱离子的水解是分步的,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同时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相应弱离子水解时,应注意相对强弱;
弱酸的酸式酸根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应注意其相对强弱。
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2、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
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⑶质子守恒:无论溶液中结合氢离子还是失去氢离子,但氢原子总数始终为定值,也就是说结合的氢离子的量和失去氢离子的量相等。
⑵物料守恒: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1、溶质单一型
⑴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关键是弱酸的电离平衡
例1、0.1mol/L 的H2S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示例
c(H+) c(HS―) c(S2―) c(OH―)
例2、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c(OH-)c(H+)
B.c(NH3·H2O)+c(NH4+)=0.1mol/L
C.c(NH4+)>c(NH3·H2O)>c(OH-)>c(H+)
D.c(OH-)=c(NH4+)+c(H+)
C
⑵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关键是弱酸的电离平衡
例3、在CH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OH―)>c(H+)
B、c(CH3COO―)>c(Na+)>c(OH―)>c(H+)
C、c(Na+)>c(CH3COO―)>c(H+)>c(OH―)
D、c(Na+)>c(OH―)>c(CH3COO―)>c(H+)
⑶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关键是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
A
例4、在Na2CO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c(H+)< c(HCO3―) <c(OH―) <c(CO32―) <c(Na+)
例5、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c(HS-)+2c(S2-)
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
AD
例6、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
C.c(NH4+)=c(Cl-)>c(H+)=c(OH-)
D.c(Cl-)=c(NH4+)>c(H+)>c(OH-)
A
例7、判断0.1mol/L 的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
⑶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关键是盐溶液中酸式离子水解和电离的程度的相对大小。
c(Na+)> c(HCO3―) >c(OH―) >c(H+)>c(CO32―)
HCO3―、HS-、水解大于电离;
HSO3―、HC2O4―、H2PO4―电离大于水解;
例8、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0.1mol/L
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CD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盐的水解情况以及混合时弱电解质有无剩余,若有剩余,则应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
2、两种电解质溶液相混合型的离子浓度的判断
例9、PH=13的NH3·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
c(NH4+)> c(Cl―) >c(OH―) >c(H+)
⑴强酸与弱碱混合
例10、PH=X的NaOH溶液与PH=Y的CH3COOH溶液,已知X+Y=14,且Y<3。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OH―)>C(H+)
B、C(CH3COO―)>C(Na+)>C(H+)>C(OH―)
C、C(CH3COO―)>C(Na+)>C(OH―)>C(H+)
D、C(Na+)>C(CH3COO―)>C(H+)>C(OH―)
⑵强碱与弱酸混合
B
例11、0.2 mol/L的CH3COOK与0.1 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
⑶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和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
D
例12、在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Ac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
C.c(Na+)=c(Ac-)+c(HAC)
D.c(Na+)+c(H+)=c(Ac-)+c(OH-)
⑷酸碱中和型 ①恰好中和型
A
例13、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②pH等于7型
C
例14、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 c(Na+)+c(H+)=c(CH3COO-)+ 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 =c(OH-)
D
③反应过量型
例15、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CO2通入150ml 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CO3-)略大于c(CO32-)
B.c(HCO3-)等于c(CO32-)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例16、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A.Na+、CO32- B.Na+、HCO3-
C.HCO3-、CO32- D.Na+、OH-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