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3 第2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3 第2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20: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
专题三
情境导入
为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却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正当中华民族濒临灭亡的时候,1911年爆发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它以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代之以民国,堪称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可能性、过程、意义。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及其原因。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性质。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
整体感知
本课从背景、准备、过程、影响等方面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况。
图示:
知识梳理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新政”和“__________”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预备立宪 
2.条件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成立。
(3)同盟会发动的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__________,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5)湖北革命团体________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 
保路运动 
共进会 
3.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________。
(2)成立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 
湖北军政府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______________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南京 
革命派 
民族资本主义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判断依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1)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尤其是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民主性。
(3)从代表利益看,其对内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点 拨 提 示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_。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_________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____________。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宪法。
(4)意义: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______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 
君主专制 
民主化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果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在__________的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帝国主义 
(2)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______________,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②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__________,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
③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______________。
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正式下诏退位 
赞成共和 
临时大总统 
2.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功绩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1.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关键看评价的角度。说它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其最大的贡献。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点 拨 提 示
合作探究
[史料]
史料一 “就辛亥革命的效果而言,与其说1911年发生了一场革命,不如说旧秩序那一年崩塌了。”
史料二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史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史料四 
[问题]
从材料一、二、三、四中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
(1)从革命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一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3)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解放人们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剪辫易服。
拓展深化
1.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目的: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自由权利;参选权利;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5)地位:政治上,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定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制手段,防止独裁、维护共和的愿望。强调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激发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宪法。
(2013·湛江模拟)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扩大总统权力 B.维护民主共和
C.减少内阁权力 D.赞成独裁专制
【解析】 从题干中分析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A、C、D表述均不正确,故选B。
【答案】 B
2.从不足之处看辛亥革命
(1)失败的依据:封建制度本身并没有终结,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代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了中国革命。
(3)失败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因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随堂体验
1.(2013·江西南昌一中检测)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B.联合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答案】 A
【解析】 根据孙中山的生卒年可知他“28岁那年”为1894年。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  )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国内形势。要求学生回忆书本所学知识,并从逻辑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推断出正确的历史结论。A是1911年,C是1912年2月,D是1912年3月。答案为B。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让人民当家作主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 D
【解析】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所以A是错误的。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B、C是错误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故答案是D。
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答案】 C
【解析】 “民国二年”是1913年,从“帝德”“皇恩”可判断出当时农村老百姓依然保留了封建忠君思想,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5.某历史学习小组就“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是(  )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 :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甲同学说法错误,乙、丙同学说法正确但不全面,从题干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近代化的说法最为正确与全面,故丁同学说法符合题意。
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