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3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3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20: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三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三
情境导入
下图为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五四运动》浮雕,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辉煌。你知道五四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自此之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吗?新时期,中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不屈的斗争,结果是怎样呢?
通过本课要弄清以下问题:
1.五四运动的原因、概况、性质、影响。
2.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影响。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过程、影响。
4.北伐战争的结果及大革命的结果、意义。
5.“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的原因、内容。
6.八七会议、土地革命的内容、影响。
7.长征的原因、过程、影响。
8.遵义会议的原因、内容、影响。
9.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发展及其最后走向胜利。图示: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__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前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__________,内惩国贼。”
巴黎和会 
工人阶级 
外争国权 
五四运动体现了哪些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点 拨 提 示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________上签字。
(5)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____________革命运动。
和约 
反帝反封建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在运动中体现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五四运动并没有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因为并没有收回山东的主权;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民主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其革命任务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因为当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所以,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点 拨 提 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划分
(6)意义: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共一大
(1)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提供了__________。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流传。
③李大钊、________等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秘密召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上海 
(3)内容:
①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任务:领导______运动。
(4)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工人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表现有哪些?
(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3)新型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
思 维 拓 展
3.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2年。
(2)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_______________;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产主义 
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
二、国民革命
1.兴起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4年)
条件 (1)中国共产党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必要性
(2)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_________”的方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内容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____________加入国民党
影响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_______________由此兴起
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
党内合作 
以个人名义 
国民革命运动 
2.高潮
北伐战争(1926年7月)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      统一中国。
(2)成果: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     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军阀统治 
汉口、九江 
3.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一二政变
和七一五政变 
对革命和
武装的领导权 
右倾和“左”倾
右倾与“左”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点 拨 提 示
4.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
(2)作用:动摇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人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的统治
1.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点 拨 提 示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的重要性。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           的总方针。
掌握武装力量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中共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并不是开始于“八七会议”,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_______________。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起义军损失惨重。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___________ __________,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内容
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革命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         成立
武装斗争 从1930年到1933年,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__________________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打土豪、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前四次“围剿”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民主制度,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而敌人又十分残暴,因此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夺取政权。另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落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民由于深受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愿望,因此只能先占领农村后占领城市。
思 维 拓 展
4.发展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长征
(1)原因
①根据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路线。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 
(3)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①结束了          在中央的统治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②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4)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
6.意义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甘肃会宁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
1937—1945年,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胜利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     。
②蒋介石坚持     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
和平、民主 
内战和独裁 
(2)过程
①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        ,全面内战爆发。
②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上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      ,极大地激发了              。
③侵略反攻:1947年6月,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 _________________。
大举进攻解放区
 耕者有其田 
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刘伯承、邓小平 
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战略决战: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2)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        。
国家的主人 
③结束了中国            ,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          。
(3)启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经过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合作探究
[史料]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原因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提示]
(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2)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拓展深化
1.五四运动的新特点、历史作用
特点:(1)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主要)。
(2)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4)新前途: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
(5)新范畴: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6)新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条件。
历史作用
(1)从领导阶级来看: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2)从指导思想来看: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
(3)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2013·北京高一检测)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即指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答案】 D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类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果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任务、性质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013·淄博质检)下图是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B.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
C.民生革命胜利后,不同的领导阶级决定中国不同的发展方向
D.判断革命的性质应依据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
【解析】 由图示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A说法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B说法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C说法正确,D表述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故答案为D。
【答案】 D
3.比较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内容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
对象 打倒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结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最终破裂 合作成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3·莆田高一检测)下图《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遭镇压
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大革命失败
【解析】 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与蒋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共产党员,这一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答案】 D
4.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表现为: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014·福建·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放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 有材料“长征期间”可知这一政策调整是在1934年至1936年之间,所以A发生于1927年,D是1945年,排除。结合材料提示语“民族矛盾”所以选1935年的八一宣言。
【答案】 C
随堂体验
1.(2013·连云港高一检测)“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  )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答案】 D
【解析】 材料突出了五四运动“毋忘国耻”的精神;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故选D。
2.(2013·四川成都期末)下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当时(  )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毛泽东 五月廿六日
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
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在国民党中央工作,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选A项。
3.“红日照遵义,长征百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④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排除带④的选项。
4.(2013·安徽示范高中模拟)“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
5.(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素帆”“碧水”“长江”等关键词可知是渡江战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