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1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20: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
情境导入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今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知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此地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修筑的呢?除此之外,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统治呢?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的建立。图示:
知识梳理
一、“六王毕,四海一”
1.完成统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2.拓展疆域:北击________,南征岭南(开凿________),把“________”并入中央政权。
3.统一意义: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格局的形成。
匈奴 
灵渠 
西南夷 
多元一体
二、海内为郡县
1.实施:秦始皇确定以________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________,下设“________”和“里”。
郡县制 
郡 
乡 
3.特点
(1)是中央__________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________任免调动,不得________。
4.意义
(1)有利于加强__________,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向________的转变。
(2)后被西汉王朝沿用,使“________”政体更为巩固。
垂直管理 
皇帝 
世袭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大一统
郡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期,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因此,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点 拨 提 示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________”,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_________,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_______。
(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始皇帝 
处理政事 
监察 
秦朝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为皇权服务。
(2)职责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3)国事与皇帝家庭事务共同管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思 维 拓 展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秦始皇晚年遭破坏。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武帝时设置十三________和__________,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刺史 
司隶校尉
“汉承秦制”,汉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点 拨 提 示
合作探究
[史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政治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问题]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特点。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提示]
(1)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分封制崩溃。措施:郡县制。
(2)制度的名称:皇帝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和皇帝的独尊。
(3)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有效维护、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拓展深化
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
官位传承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解析】 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
【答案】 B
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理解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特点是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主要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中央集权主要解决的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
专制主义虽然导致了专制,进而导致腐败,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中央集权制度则不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国家发挥组织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文字通读,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由此形成完整的石碑文字。从材料中的“并四海、为郡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中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项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随堂体验
1.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答案】 D
【解析】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各级官吏均由皇帝任命。
2.下图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
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
C.皇权至高无上
D.统治机构职责分明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知识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由所给图表可以看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反映出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主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社会安定
B.有利于经济发展
C.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答案为C。
4.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秦朝建立后,依“贤”和“能”在全国选拔中央和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彻底否定了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
5.“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 (  )
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他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他确立了分封制
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出现在秦朝建立之前,排除C、D两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