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2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2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09 20: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
情境导入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在前,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致远”舰沉没了,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把救生圈让给他,邓世昌不要。有一艘中国鱼雷艇前来搭救,艇上的士兵大喊:“邓大人,快上扎杆!”邓世昌不上,然后自沉海里。
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同时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史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从三元里抗英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从黄海海战到义和团运动,他们又是如何打击了侵略势力,捍卫了民族尊严。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教训!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图示:
知识梳理
一、三元里抗英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1.三元里抗英
(1)背景:
①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②1841年5月,占据________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
广州 
(2)概况:
①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掠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的________,经过激战,大败英军。
②三元里人民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3)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________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牛栏岗  
自发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________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
②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________,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
③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________地区。
(2)目的:驱逐________,收复新疆。
(3)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俄国
喀什噶尔 
伊犁 
阿古柏 
(4)经过:
①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________,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了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
②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________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③曾纪泽在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__________》等条约中收回________,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西征 
哈密 
改订条约 
伊犁 
行省
二、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________舰队,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2)代表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3)结果:
①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②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________,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③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北洋 
威海卫 
2.反割台斗争
(1)原因:
①《马关条约》割________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
②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台湾巡抚________逃跑。
(2)概况:台湾人民在________、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________军共同痛击日军。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4)影响: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台湾 
唐景崧 
丘逢甲 
黑旗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
1.背景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兴起
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进行________斗争。
反清 
3.发展
1899年底,在________的镇压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
4.活动
(1)1900年6月,义和团扒铁路、毁电线,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2)围攻________、廊坊一带的侵略军。
(3)围攻北京___________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袁世凯 
落垡 
东交民巷 
5.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6.意义
(1)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阻止了列强__________阴谋的实现,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的洋教势力。反映的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如下:
①主观方面:是自发的群众性运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对封建统治者认识不清,表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点 拨 提 示
合作探究
[史料]
史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史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影响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影响。
[提示]
(1)表明清政府实行卖国投降的政策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拓展深化
近代中国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特点及对其评价
1.特点:发生在中外民族战争中或之后;缺乏正确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往往呈自发性、分散性,旋起旋灭,无法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
2.评价:这些自发的反抗斗争反映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浩然正气。正是民众大规模的自发斗争,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进程。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反抗斗争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如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迷信。因此,评价中国近代的民众自发斗争,在肯定其正义性和历史作用的同时,还要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2013·大连测试)《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砍死。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排斥洋货,提倡国货
C.极端排外 D.维护传统社会秩序
【解析】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故选C项。
【答案】 C
随堂体验
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是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 B
【解析】 两图体现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维护主权,所以选B。
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以及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通过材料可联系到近代“晚清名臣”中,与新疆有着密切关系的只有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受到各族人民的颂扬的左宗棠。
3.19世纪爱国诗人邱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割占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台湾
D.三国干涉还辽后德国强占台湾
【答案】 C
【解析】 由时间提示“19世纪”,主人公提示“邱逢甲”以及材料中“成异域……梦台湾”可联系到甲午战败后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的史实。
4.(2013·绵阳模拟)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答案】 C
【解析】 “倭”是对日本的称呼,再由“近代前期”,可知题中的国土指的是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此后台湾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因此C项正确。
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义和团“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其盲目排外主义,而“其勇锐之气……不可能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