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8:41:25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答案】B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说法合理;
B、太阳能、风能等不是来自燃料的燃烧,说法不合理;
C、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代替了部分石油资源,可节约石油资源,说法合理;
D、氢气目前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所以氢能源目前没有广泛使用,说法合理。
故选B。
2.下列说法:①洁净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②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③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④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⑤煤炉上放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①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自然界的水是由水、矿物质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正确;
②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③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营养元素,错误;
④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正确;
⑤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盆水不可以防止CO中毒,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B。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 —— 隔离可燃物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 提供充足的氧气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 ——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答案】B
【解析】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属于隔离可燃物灭火,故A说法合理;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B说法不合理;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故C说法合理;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是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而灭火,故D说法合理。故选B。
4.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用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
【答案】A
【解析】CO和C都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单质,A选项正确;
CO2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属化学性质,B选项错误;
澄清石灰水不吸收CO,不能防止中毒,C选项错误;
CO2属于温室气体,主要导致温室效应,酸雨主要是由于S化物的排放,D选项错误;
故选择A项。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产生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 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答案】D
【解析】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就不是燃烧,故错误;
B、化学反应中燃烧会产生热量,但是,有些不是燃烧的化学反应也会产生热量,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不发生燃烧现象,但是放出大量的热量,故错误;
C、燃烧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但是有些能量不是燃烧提供的,比如太阳能、风能等,故错误;
D、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正确。故选D。
6.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故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故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故正确。故选A。
7.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答案】B
【解析】燃烧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白磷是可燃物,沸水的温度也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没有燃烧,故原因是没有氧气接触,故选B。
8.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解析】
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此措施合情合理切实可行.
B、室内起火,若急于打开门窗会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氧气,燃烧更为剧烈.因此不急于打开门窗属于合理的措施.
C、山林中火灾因可燃物﹣﹣树木较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随在风传递,下风处的树木更容易达到着火点燃烧.因此顺着风跑是个错误选择,此措施不合理.
D、为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吸入口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身子逃离火场.故此措施合理.故选C
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A.H2 和CH4 B.CH4和CO
C.C2H5OH和CH4 D.H2和CO
【答案】C
【解析】A、H2 燃烧后生成水,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物不同,故错误;
B 、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故产物不同,故错误;
C、C2H5OH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物相同,故正确;
D、H2燃烧后生成水,CO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产物不同,故错误。故选C。
10.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甲烷是气体,降低温度后可以变为液态, 故说明“土卫六”上地表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故错误;
B、液态甲烷是有机物,故“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故正确;
C、液态甲烷的流动可能使“土卫六”地貌发生改变,故正确;
D、“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故正确。故选A。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气有可燃性 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天然气有可燃性 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解析】A. 氢气有可燃性,可作为航天飞机的燃料,正确;
B. CO能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
C. 天然气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在加气站加气,正确;
D. 铝能在氧气中燃烧与压强没有关系,故错误。故选D。
1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表示物品有毒;
B、表示节约用水;
C、表示药品有腐蚀性;
D、表示严禁明火。
故选D。
13.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答案】A
【解析】A、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不能用水的化学式表示,故B说法错误;
C、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C说法错误,
D、因为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故选A。
1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通过图示可以观察出,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B、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C、在此循环中H2O转变为2H2、O2,是光分解催化剂的作用,而不是通电使H2O转变为2H2、O2,故错误;
D、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剂,所以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故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
15.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___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能;太空飞船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填能量形式转化)。
【答案】电化学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解析】电动车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太空飞船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答案】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移走了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解析】(1)木船具有可燃性,“火箭“射向木船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故填提供热量,使本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部分船只逃脱,离开了燃着的木船相当于移走了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3)“东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充足的氧气。
17.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________。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H2、CH4、CO;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_____(填 “上面”、“下面”)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管道煤气或液化气管道煤气装在上面、液化气装在下面管道煤气密度小于空气,液化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家中常用管道煤气或液化气等作为燃料,管道煤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报警器要安装在上面,而液化气的密度不空气的密度大, 故报警器要安装在下面。
18.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
【答案】H2、CO、CH4 O2 CO2 紫色石蕊试液
【解析】
(2)因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瓶口处末见火焰,说明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一定不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的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一定不是氧气.
(3)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而除此之外的其它几种气体不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紫色的石蕊溶液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
三、简答题
19.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图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沼气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能;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等气体;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热能管内产生大量沼气,使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硫化氢空气或氧气
【解析】(1)沼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2)由于管内产生了大量的沼气,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故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
(3)对于甲烷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的判断,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即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一氧化碳、水蒸气都是学过的物质,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只有硫化氢未学过,即可选硫化氢,实际上硫化氢的确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故不能混有氧气;
四、计算题
2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SO2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 SO2标准(mg/m3)
一级 浓度≤0.15
二级 0.15<浓度≤0.50
三级 0.50<浓度≤0.70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SO2的含量。将2m3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I2)2.54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 I2 + 2H2O =H2SO4 + 2HI 。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是____。
【答案】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碘的质量2.54mg,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mg,再除以二得0.32mg/m3,因此为二级
【解析】设2m3空气中含SO2为x
SO2 + I2+2H2O═H2SO4+2HI
64 254
x 2.54mg
,x=0.64mg
空气中SO2浓度=0.64mg÷2m3=0.32mg/m3
由于0.15mg/m3<0.32mg/m3<0.5mg/m3,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答: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2.下列说法:①洁净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②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③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④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⑤煤炉上放盆水可以防止CO中毒。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 —— 隔离可燃物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 提供充足的氧气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 ——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4.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用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产生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 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6.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A B.B C.C D.D
7.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8.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9.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A.H2 和CH4 B.CH4和CO
C.C2H5OH和CH4 D.H2和CO
10.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气有可燃性 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天然气有可燃性 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1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3.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作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必再研究新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1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5.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_________能转化成了_____能;太空飞船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填能量形式转化)。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17.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________。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H2、CH4、CO;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_____(填 “上面”、“下面”)原因是___________。
18.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
三、简答题
19.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图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沼气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能;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等气体;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SO2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 SO2标准(mg/m3)
一级 浓度≤0.15
二级 0.15<浓度≤0.50
三级 0.50<浓度≤0.70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SO2的含量。将2m3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I2)2.54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 I2 + 2H2O =H2SO4 + 2HI 。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是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