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一:客观题
1.A2.A3.A4.A5.C6.A7.A8.C9.B10.B11.C12.B13.C14.D15.D
16.B17.D18.B19.D20.A21.A22.A23.B24.A25. C
二:主观题
26:
(1)特点:批判继承秦朝法律;内容广泛,逐步完善;礼法结合,家庭伦理法律化;严惩官
吏犯罪行为;重视司法程序和纠错制度(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和理性化特点)。
原因:吸收秦暴政而亡的教训,缓和阶级矛盾;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强化;儒家思想成为主导,逐渐渗透到法律中。
影响: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4分)
(2)罗马的不断扩张,统治范围扩大;统治者的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共同市场的形成;
私有制的发展和私有意识的增强;罗马公民的世界观念的形成;自然法思想的影响。)(6分)
(3)法律制度要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法律应该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利用法律约束权力,
规范行政行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视司法程序和结果的公正性,允许纠错。(5分)
2.7略
28.略
{#{QQABSKYCAQUgogAgAhAABAAQhgCUQwXUCSCAgEIQQkkABAGAACAKIoGRwAAIMosAAAAwARAFFAABBAAAA==}#}#}}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商周时期“藏礼于器”。到春秋晚期,在今太原金胜村晋国赵卿墓中出土了25鼎、
14豆等,经过考古学家分析该墓陪葬的青铜礼器应为比较完整的一套太牢九鼎和一套大
牢七鼎。考古发掘的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当时( )
A. 宗法等级制的瓦解趋势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C. 封建政治体制初步建立 D. 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2. 明初设置的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能够更好 地统领地方,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而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
对其制衡。这重在体现( )
A.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B.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 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D. 国家监
察体系的强化
3. 学者福山认为“(周朝)中国贵族与欧洲领主相比,其权力比较薄弱,其等级森严比 较缓和”“周朝的中国领袖,虽然趋向于等级分明,但仍受亲戚人脉的限制”。该学者
意在强调周代( )
A.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 B. 贵族世袭特权相对较为薄弱
C. 传统血缘宗法关系居于主导 D. 政治建构呈现官僚政治特点
4.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为此,唐政府发 布敕令, “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外官中有清慎著称者,量与京职”,逐
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这一做法( )
A. 提升了官员的从政素养 B. 缩小了州县署官的职权
B.C. 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 D. 加强了中央三省的权力
5. 在《宋史》中立传的1533北宋人中,布衣(平民)人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 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而在新旧 《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
寒素子弟仅占15.9%。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
A. 维护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B. 消除了阶层流动限制
高二历史第1 页共8 页
C.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6. 会推制度分为救推和廷推,是指品级较高的官员缺员应补时,由吏部会集九卿等官,推 举合格的候选人,呈请皇帝简用。下表所示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会推制度适用情形。由此可
知,会推制度的实施( )
会 推 层 次 参与官员 候补官缺
京官官缺 外官官缺
敕 推 大九卿(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五品以 上官、科道 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兵部尚书 陕西三边总督、宣大 总督、蓟辽总督、两 广总督
廷 推 大九卿(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 上官 大九卿三品以上官员(尚书、侍 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 国子监祭酒 巡抚
A.便于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 B.成为明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C. 构建了较融洽的君臣关系 D. 推动中央政令的贯彻执行
7.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1155枚睡虎地秦墓竹简,记录了秦朝大量的法律文书, 其内容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经济法、军法等方面,涉及农业、手工业、 商业、徭役赋敛、军爵赏赐、官吏任免以及什伍组织等社会生活各领域。秦帝国通过完
善立法,旨在( )
A. 适应专制皇权治国的需要 B. 培养国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C.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构筑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8. 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的摘要。这反映了秦朝
律法 主要内容
《 工 人 程 》 各种手工业工人的劳动定额及折算方法
《 金 布 律 》 货币管理、布帛买卖、市场管理、民间运输和记账等
《 司 空 律 》 服劳役者农忙季节放假20天回家务农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 基层治理法律的完备
C. 意在规范经济生活 D. 严刑峻法的大力推行
9.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又置县三老,
“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汉文帝十二年,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屯, 派
遣谒者赐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这
反映出( )
A. 儒家思想对察举制的影响 B. 封建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C. 重农抑商政策渗透到基层 D. 黄老思想指导了政治实践
10. 公元前2世纪初,西汉皇帝对大臣说:“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今犯法己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架,联甚不取。其议之。” ……有
司皆曰: “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祭诸相坐律令。”这
反映了当时( )
A. 皇帝维护百姓的利益 B. 儒学是法律指导思想
C. 经济恢复需求较迫切 D. 法律能引导民众向善
11. 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第一条 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
第十五条 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
第十六条 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
A. 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 B. 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 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 D. 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12. 王安石在解释《礼记 · 王制》讲“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时,曰“孔子谓富而
后教之者,民窘于衣食,固不可驱而之善也。故富之者,王道之始也。”此解释旨在( )
A. 推动商业发展 B. 减小改革阻力 C. 平均社会财富 D. 宣传儒学思想
13. 唐代奚人质子热坏(简体)、壤墓志载: “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 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
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 B. 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
C. 民族认同感的加深 D. 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
14.1937年,青年化学家华寿俊解决了陕北三边盐池的杂质问题,使陕北的苦盐变为优 高二历史第3 页 共 8 页
质食盐。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主要盐田、盐坝收归公有,并派战士到定边盐场驻防 打盐。后来,边区开展了全民运盐、销盐运动,发动群众修通了1000多公里的大车路,
边区盐税收入迅猛增长,1943年达400多万元。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A. 改善边区民众生活 B. 团结抗日民族力量
C. 发展边区地方经济 D. 巩固边区民主政权
15.1901年,慈禧太后和部分官员希望通过举行乡试来提振权威,团结士心。但东南督
抚刘坤一和张之洞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
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这反映出( )
A. 清政府缺乏改革决心 B. 地方势力与朝廷全面对抗
C. 废除科举是当务之急 D. 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16. 古希腊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整个神界比较“混乱”, 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其宗教行为由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构成,所以
虔诚的雅典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 )
A. 多神教决定了世俗政治走向 B. 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C. 民主政治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D. 雅典人对待宗教非常的虔诚
17. 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的城邦民主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 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缛的议事日 程,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
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 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 B. 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 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 D. 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18.1689— 182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公法与私法数目
时间 公法数目 私法数目 每次会议通过的法令数
1689— 1702年 343 466 57
1702— 1714年 338 605 78
1714— 1727年 377 381 58
1727— 1760年 1447 1244 81
高二历史第4 页 共 8 页
1760— 1820年 9980 5257 254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 上院立法职能的继续强化 B. 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动
C. 国王在议会中发挥了作用 D. 议会斗争的趋于彻底缓和
19. 长期以来,英国民众通常将与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的战争视为国王和亲王们之间 的王朝战争。至拿破仑战争,民众开始以“不列颠人”的身份共同备战、参战,将国家
的战争看成自己的战争。这一变化表明( )
A. 英国贵族阶层的势力被战争削弱 B.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日趋高涨
C. 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D. 英国的民族认同观念得到强化
20. 洛里默在《国际法概要》(1883年)中将人类社会按“文明”程度分为三个同心圆区,
如下表所示。这一理论( )
分类 程度 适用国家或地区 国际承认程度
文明 人类 完全的 政治承 认 所有欧洲国家、由欧洲出生者及其后裔居 住的殖民附属国、南北美洲由殖民地而获 得独立的国家 直接适用于国际法,相互 承认对方法律及其法庭 的判决
野蛮 人类 部分的 政治承 认 土耳其、波斯和其他独立的中亚国家、中 国、暹罗、日本 国内法律与法庭判决得 不到文明国家的承认
蒙昧 人类 自然的 承认 人类其余地区
A.为西方国家享有治外法权提供法理依据
B. 认清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
C. 体现了近代国际法观念对亚非国家的影响
D. 确立民族国家在国际法体系中的主体地
21. 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 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 托非 ·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
洲国家(
高二历史第5 页 共 8 页
A. 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 B. 基本继承了占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
22. 下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下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 量的变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大B.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B. 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 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23. 据西塞罗记载,马勒奥洛因弑母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立下遗嘱,将他的朋友指定 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被不公正地剥夺了继承权。法官最终推定马
勒奥洛为“精神病人”,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 条文解释权归司法机构 B. 司法实践兼顾社会情理
C. 具有保护弱者逻辑思维 D. 以宗法血缘为最高准则
24.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然 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 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来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
着它的影响和作用。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不兼并不赔偿原则 B. 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C. 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D. 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25. 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 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 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
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 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 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 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二 .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共25分
材料一刘邦入关后宣布废除秦的苛刑酷法,又命萧何在秦律的盗、贼、囚、捕、杂、具
六篇外又增户、兴、厩三篇,形成《九章律》;到武帝时,补充了《越宫律》和《朝律》
高二历史第6 页 共 8 页
等。汉律重视维护家庭伦理秩序,对于老人、儿童采取优待政策,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隐 瞒犯罪行为而不向官府揭发,家族中的地位卑下一方告发地位尊高的一方,不但不会被 受理而且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汉律中有大量关于惩处官吏不法行为的条文,在案件侦破、 裁判中,官吏存在包庇、审判不公行为的最高可处以死刑,同时处罚受贿和行贿行为并 且按照赃款数额比照盗窃罪处罚。汉代继承了泰朝乞鞠制度对案件进行再审以保障处理 结果的公正,乞鞠的基本流程包括:罪犯提出复审、复审官吏书面查阅原审案件、开庭审
理核实证据、作出复审判决、确为错案进行善后处理。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张晟基《张家山汉简蕴含古代刑
事治理智慧》
材料二时至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 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 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在这 种情况下,罗马人在法律上的特权地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更重要的是,由于私有制进 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 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而市民法的形式主义,程序僵化与内容狭窄 都已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
万民法,已势在必行。罗马法实际进程所遵循的方向路线就这样决定了。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评析汉代法律的特点。(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汉代和古代罗马法律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体现的治理智慧。(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中国古代史上存在多种“分权循环”,即权力分而复始,不断循环。“内外朝分权循
环”与“地方分权和地方集权的循环”就是两种典型的“分权循环”。
(
内外朝分权循环
隋
唐
宋
元、明初
外朝压相—丞相尚书省一尚书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
中书省
内朝
中
中
书门下
内图
地方分权和地方集权的循环
东汉
——
唐
路安抚使(弊司),
路转运使(清司)
路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企司)
明
清
布政使
按察使
巡抚
都指挥使
清初
内闹
军机处
军机处
元
行省そ
都守
州刺史,
郡
(州
尉
牧
-
)'
监柳史
宋
)
高二历史第7 页 共 8 页
根据材料任意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3分
材料一
引文 出处
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一人。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 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天道助顺,人谋与能 ……历数攸归, 钦应上天之命. 《元世祖皇帝圣 宝位诏》
是年(1262年)夏,分省至上都,横疏陈五事: .…-国家既白朔漠 入中原,居汉地,主汉民,其当用汉法无疑也…… ”书奏。帝嘉纳 之 。 《新元史 · 列传第 六十七》
成宗皇帝克绳祖武,锐意文治,诏曰夫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 者,所当荣辜 ……仁宗皇帝尊五经,融百家,以造天下士,我朝用 儒,于斯为盛。 [元]欧阳玄《曲阜 重修宣圣庙碑》
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苟有善者,与之可也,从之可也。何有 于中国、于夷 [元]郝经《陵川 集 》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潮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
之,比于内地。 —— 《元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推动中华民族向多族群大天下发展的进程,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高二历史第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