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22: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练习
一、小小书法家,拼写人人夸。(20分)
mù sè yín sóng tí mù cè miàn shān fēng
( ) ( ) ( ) ( ) ( )
lú shān yuán gù tòu xiáng xùn sè làng fèi
( ) ( ) ( ) ( ) ( )
wén zhāng shū diào cāo chǎng nèn lǜ shū fu
( ) ( ) ( ) ( ) ( )
jūn yún chòng dié kóng xì yè bǐng kū wěi
( ) ( ) ( ) ( ) ( )
二、我会按要求进行选择,完成练习。(16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瑟瑟(sè) 缘故(yuán) B.骚人(sāo) 均匀(jūn)
C.蜗牛(wō) 叶柄(bǐng) D.枯萎( wěi) 弯曲(qǔ)
2.下面加点的多音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投降 B.降落 C.下降 D.降温
3.“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
A.文章的题目 B.书写,题写 C.练习要求解答的问题
4.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
A.巴 B.触 C.变
5.“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句中“新鲜”的意思是( )。
A.事物出现不久 B.食物没有变质
C.没有枯萎,鲜艳,有生机 D.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6.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蕴含的人生哲理相近的是( )
A.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B.无限风光在险峰。
C.有志者事竟成。 D.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针对下列句子内容,把作者的观察方式选择到括号里。(填序号)
A.用鼻子闻 B.用耳朵听 C.用眼睛看 D.用嘴品尝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 )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 )
(4)那鲜红的葡萄,吃到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可口极了。( )
三、先解释句中加点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4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 真珠:
句意: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面目: 缘:
句意: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降:
骚人:
阁:
评章:
句意: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分)
1.《题西林壁》是 代诗人 的作品。前两句诗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观看的感受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暮江吟》一诗描写了四种景物: 、 、
、 。其中描写傍晚景色的诗句是: , 。在诗中运用双比喻的一句是“ ”,比作 ,把 比作 。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作者是 。
3.《雪梅》一诗中后两句是“ ,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诗句“梅雪争春未肯降”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

4.《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 ,本文先介绍爬山虎再介绍爬山虎的 ,最后介绍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十分 ,而且抓住爬山虎的来写。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15分)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①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均匀一( ) 空隙一( ) 舒服一( ) 拂过一( )
3.第①处画横线的句子主要写了 (A.爬山虎的嫩叶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第②处画横线的句子主要写了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作者用
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 来比喻。(4分)
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
(2)爬山虎脚的样子:
(3)爬山虎脚的颜色:
5.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A.细心观察 B.连续观察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的。( )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六、课外拓展我能行。(16分)
的昙花
我曾见过娇嫩多姿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那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
它是爷爷搬家时搬来的。起初我觉得它毫不起眼,只有两片粗糙扁(biǎn piān)平、碧绿色的大叶子,经过风吹日晒,碧绿色的叶片上蒙了一层薄(bò báo)薄的灰尘和沙土。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在“庐山云雾”背后的昙花的“真面目”,才真正了解了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那是在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昙花仿佛受不了那种被冷落的感觉,决定把这几年积累的营养释放出来一—开花,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儿顿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我们一眼不眨,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昙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渐渐地,花苞由小变大,成了一个大大的、洁白无瑕的花骨朵,柔软得好像丝绸一般,真可谓是“天下第一奇景”。过了一会儿,花瓣慢慢张开,犹如玉制的紧口杯。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嫩黄的花蕊伸出来,独具风姿,同时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发现它的香味比其他花香都好闻,我被深深陶醉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美丽的花瓣就枯萎了,真是“昙花一现”啊!
1.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到文前的横线上。(2分)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6分)
(1)情有独钟:
(2)变幻莫测:
(3)刮目相看:
4.昙花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表现在哪里 请用“ ”画出。从这些描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5.作者是怎样观察昙花的 用“ ”画出有关词语。这种观察对你有什么启发 (3分)
七、学以致用,习作表达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题目自拟。如果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在观察中找到答案,你就很棒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