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8 23:12:47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
2.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2高一上·平凉期中)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  )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化地貌
(2022高一上·哈尔滨期中)读某河流上游河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谷深壁陡
5.形成该河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形中,最有可能形成牛轭湖的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7.有关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②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③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④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读下列地貌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是峰林,是风力侵蚀地貌 B.图②是海蚀崖,是海蚀地貌
C.图③是峡谷,是河流侵蚀地貌 D.图④是沙滩,是海积地貌
9.根据图④形态,判断当地常年盛行风向是(  )
A.西风 B.北风 C.南风 D.东风
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0.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
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
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
11.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
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
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
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13.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4.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15.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上·玉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长江流域示意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下列①~⑥六类景观中,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有哪些?
(2)指出长江流域甲处河谷的形态特征。
(3)说出乙处典型河流地貌的名称,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17.(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即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止目前,已发现660多颗新脉冲星。
材料二: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降水丰富,多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和“中国天眼景观图”。
(1)2020年“中国天眼”发现了距地球约2.6万光年的“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该双星系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对其观测影响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
(2)贵州省地表多   (岩石名称)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为了加强贵州省峰从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中国天眼”大窝凼的优势条件。
18.(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
(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和   。
(2)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   字形,壁岸   ,河床底部   。
(3)图中P处地貌是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   ,由于水流速度   ,泥沙   而形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沙丘是风沙流遇阻或风速减缓后堆积于地面的丘状沙地。是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河冲积平原或沿海平原的多沙地区,当风力盛行时,可以将沙搬远,就近堆积成为沙丘。迎风坡平缓而背风坡陡峭。风是从缓的一面吹过来。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1.新月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沙丘。故答案为:C。
2.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以风成地貌为主,典型地貌有沙丘和雅丹地貌,B正确;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错误;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C错误;风化作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其形成受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
(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
(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
【答案】4.A
5.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使河床加深)、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使河床加宽)、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4.该图是某河流上游地区,水流速度较快,下切侵蚀严重形成的水深壁陡的“V”形谷,BCD正确;冰川侵蚀会形成“U”形谷,A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选项,故答案为:A。
5.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为河流上游,落差较大,河流下切侵蚀力较强,因此形成V形谷,故C正确;流水溯源侵蚀发源于河流的源头,A错误;流水侧蚀位于河流的中下游,B错误;冰川侵蚀应为U形谷,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牛轭湖是平原或高平原地区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它通过对河流两侧土壤的影响,对河流周边湿地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6.牛轭湖是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形成河曲,之后自然的裁弯取直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平原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形成过程是,首先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③,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8.C
9.A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尺度区域内的外力作用: ①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②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河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海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8.①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②为喀斯特石林,属于流水溶蚀作用,③是峡谷,是河流侵蚀地貌,④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9.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小(缓),背风一侧沙丘坡度大(陡)。据图判断当地盛行西风,A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0.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
11.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
12.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B正确。故答案为:B。
13.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4.A
15.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4.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答案为:A。
15.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16.【答案】(1)③⑤⑥
(2)呈深而窄的V型谷
(3)名称:河口三角洲
原因: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变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据六类景观图中的景观图可知,①是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地貌、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③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④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⑤是流水沉积形成的三角洲、⑥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所以属于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有③⑤⑥。
(2)甲处位于横断山区,流水的侵蚀切出深而窄的V型河谷,形成山高谷深地形特征。
(3)长江的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是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原因:河流进入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减慢,加上河口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下降,河水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河流地貌,河流在上游地区,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道多呈V型谷。在中下游河流向两侧侵蚀,多成U型谷。随着河道越来越宽,河道多为槽型。河流的堆积地貌中,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往往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中游,往往发育呈河漫滩平原,在河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17.【答案】(1)银河系;耀斑;太阳风
(2)石灰岩;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实施土地整理;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实施异地生态移民(任答3点)
(3)洼地地形,节省施工工程量;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人口稀少,电磁干扰少;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任答3点)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距地球2.6万光年,已超出太阳系,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故该双星系统位于银河系内。“中国天眼”主要是接收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耀斑和太阳风能大量向地球抛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中国天眼”的观测效果。
(2)贵州省地表多喀斯特地貌,这是由石灰岩为基础形成的地貌类型,故地表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植被破坏地区多水土流失,地下多暗河,土壤贫瘠,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可以通过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的方式减少地表水土流失;实施土地整理,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在不同位置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品类;实施异地生态移民,减少生态破坏。
(3)大窝凼洼地地形,适合放置大口径天文望远镜,节省施工工程量;当地喀斯特地貌,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防治当地降水多积水对望远镜的浸泡;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电磁干扰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天文观测;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减少天象、气象条件对观察窗口的影响。
【点评】 (1)总星系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太阳系分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
(2)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3)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18.【答案】(1)坡度;高度
(2)V;陡峭;起伏不平
(3)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慢;淤积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包括坡度、坡向,有时候也需要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等。
(2)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的下蚀能力强,壁岸陡峭,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剖面形态多呈V字形。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处地貌应为牛轭湖,其形成原因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较强,河道弯曲,曲流发育,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原先河道废弃,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M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点评】一、地貌观察的内容
1 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3坡度
(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4、洪积-冲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5、河漫滩: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6、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A卷)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
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
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
2.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沙丘是风沙流遇阻或风速减缓后堆积于地面的丘状沙地。是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河冲积平原或沿海平原的多沙地区,当风力盛行时,可以将沙搬远,就近堆积成为沙丘。迎风坡平缓而背风坡陡峭。风是从缓的一面吹过来。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1.新月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沙丘。故答案为:C。
2.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2022高一上·平凉期中)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的地貌主要是(  )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化地貌
【答案】B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以风成地貌为主,典型地貌有沙丘和雅丹地貌,B正确;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错误;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C错误;风化作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其形成受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
(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
(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
(2022高一上·哈尔滨期中)读某河流上游河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谷深壁陡
5.形成该河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4.A
5.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使河床加深)、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使河床加宽)、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4.该图是某河流上游地区,水流速度较快,下切侵蚀严重形成的水深壁陡的“V”形谷,BCD正确;冰川侵蚀会形成“U”形谷,A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选项,故答案为:A。
5.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为河流上游,落差较大,河流下切侵蚀力较强,因此形成V形谷,故C正确;流水溯源侵蚀发源于河流的源头,A错误;流水侧蚀位于河流的中下游,B错误;冰川侵蚀应为U形谷,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形中,最有可能形成牛轭湖的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7.有关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②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③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④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答案】6.B
7.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牛轭湖是平原或高平原地区河流两侧形成的特殊的河成湖,它通过对河流两侧土壤的影响,对河流周边湿地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6.牛轭湖是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形成河曲,之后自然的裁弯取直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平原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形成过程是,首先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③,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读下列地貌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是峰林,是风力侵蚀地貌 B.图②是海蚀崖,是海蚀地貌
C.图③是峡谷,是河流侵蚀地貌 D.图④是沙滩,是海积地貌
9.根据图④形态,判断当地常年盛行风向是(  )
A.西风 B.北风 C.南风 D.东风
【答案】8.C
9.A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尺度区域内的外力作用: ①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②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河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海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8.①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②为喀斯特石林,属于流水溶蚀作用,③是峡谷,是河流侵蚀地貌,④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9.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小(缓),背风一侧沙丘坡度大(陡)。据图判断当地盛行西风,A项正确。故答案为:A。
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0.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
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
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
11.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
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
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
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答案】10.C
11.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0.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
11.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13.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
12.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B正确。故答案为:B。
13.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C正确。故答案为:C。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4.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15.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14.A
15.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4.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故答案为:A。
15.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上·玉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流地貌。
材料二:长江流域示意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下列①~⑥六类景观中,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有哪些?
(2)指出长江流域甲处河谷的形态特征。
(3)说出乙处典型河流地貌的名称,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答案】(1)③⑤⑥
(2)呈深而窄的V型谷
(3)名称:河口三角洲
原因: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变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据六类景观图中的景观图可知,①是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地貌、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③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④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⑤是流水沉积形成的三角洲、⑥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所以属于长江流域的河流地貌有③⑤⑥。
(2)甲处位于横断山区,流水的侵蚀切出深而窄的V型河谷,形成山高谷深地形特征。
(3)长江的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是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原因:河流进入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减慢,加上河口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下降,河水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河流地貌,河流在上游地区,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道多呈V型谷。在中下游河流向两侧侵蚀,多成U型谷。随着河道越来越宽,河道多为槽型。河流的堆积地貌中,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往往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中游,往往发育呈河漫滩平原,在河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17.(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天眼”即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止目前,已发现660多颗新脉冲星。
材料二: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降水丰富,多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和“中国天眼景观图”。
(1)2020年“中国天眼”发现了距地球约2.6万光年的“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该双星系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对其观测影响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   。
(2)贵州省地表多   (岩石名称)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为了加强贵州省峰从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中国天眼”大窝凼的优势条件。
【答案】(1)银河系;耀斑;太阳风
(2)石灰岩;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实施土地整理;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实施异地生态移民(任答3点)
(3)洼地地形,节省施工工程量;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人口稀少,电磁干扰少;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任答3点)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距地球2.6万光年,已超出太阳系,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故该双星系统位于银河系内。“中国天眼”主要是接收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耀斑和太阳风能大量向地球抛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中国天眼”的观测效果。
(2)贵州省地表多喀斯特地貌,这是由石灰岩为基础形成的地貌类型,故地表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植被破坏地区多水土流失,地下多暗河,土壤贫瘠,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可以通过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的方式减少地表水土流失;实施土地整理,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在不同位置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品类;实施异地生态移民,减少生态破坏。
(3)大窝凼洼地地形,适合放置大口径天文望远镜,节省施工工程量;当地喀斯特地貌,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防治当地降水多积水对望远镜的浸泡;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电磁干扰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天文观测;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减少天象、气象条件对观察窗口的影响。
【点评】 (1)总星系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太阳系分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
(2)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3)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18.(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
(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和   。
(2)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   字形,壁岸   ,河床底部   。
(3)图中P处地貌是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   ,由于水流速度   ,泥沙   而形成
【答案】(1)坡度;高度
(2)V;陡峭;起伏不平
(3)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慢;淤积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是高度和坡度,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包括坡度、坡向,有时候也需要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等。
(2)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的下蚀能力强,壁岸陡峭,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河谷剖面形态多呈V字形。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处地貌应为牛轭湖,其形成原因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较强,河道弯曲,曲流发育,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原先河道废弃,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M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点评】一、地貌观察的内容
1 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3坡度
(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二、常见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2、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3、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4、洪积-冲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5、河漫滩: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6、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