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8 23:17:27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海南期末)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2.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
A.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B.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
C.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
D.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
3.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  )
A.沉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海岸地貌
【解析】【点评】海岸地貌指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据海岸地貌的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因而形成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由此可判断图中四座海蚀柱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先后为dcba。故答案为:D。
2.结合上题分析,e深入海洋的位置最远,因此受海水侵蚀最强烈,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也应最早;但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海蚀凹槽逐渐变深,最终切穿海蚀柱,导致基部之上的海蚀柱坍塌。故答案为:A。
3.结合材料分析,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属于基岩海岸,海水侵蚀强烈,导致岩石不断分解破碎,并在海岸带沉积,因此砾石分布较多,沉积物粒径大,AD错误,B正确;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C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红水河位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在广西境内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U”字形的大峡谷,即红水河第一湾。其地质构造复杂,喀斯特地貌明显。下图为红水河第一湾风光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红水河沿线多(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冰蚀地貌 D.海蚀地貌
5.红水河第一湾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4.A
5.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含有的石灰岩的地方,被地下水以及地表上的水经过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在经过水的侵蚀之后沉积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地下水以及地表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石灰岩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溶于水,所以石灰岩因为水的作用就会产生变形。
4.由材料“其地质构造复杂,喀斯特地貌明显”,可见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容易被溶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5.由于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下图为该景区内的某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  )
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力地貌 D.冰川地貌
7.图中主要地貌有(  )
A.注地风蚀柱 B.洼地峰林
C.风蚀柱风蚀蘑菇 D.石柱石笋
8.下列关于该类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作用力是风力侵蚀 B.地表常见地貌有石钟乳
C.构成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D.多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地区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
6.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内陆地区,A错误。该地属于石灰岩地区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正确。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错误。该地纬度低,海拔不高,不是冰川作用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B。
7.在石灰岩地貌中,钟乳石、石柱、石笋都是碳酸钙长期沉淀形成的,从上往下挂沉积形成钟乳石,从下往上长沉积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石柱,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图中的主要地貌有石柱、石笋,D正确。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叫做风蚀洼地,主要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形成,当地属于湿润地区,AB错误。风蚀柱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是风力侵蚀形成的,C错误。故答案为:D。
8.该地貌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钟乳石主要在地下,不在地表,B错误。构成的岩石是石灰岩,具有可溶性,C正确。多发育于降水丰富的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
9.(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沙丘迎风一侧为缓坡,背风一侧为陡坡,因此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般在5-30米。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11.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10.A
11.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0.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上·宁南月考)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13.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海拔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12.观察地貌最适合的地方是海拔相对较高,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这种地方才能够观察到区域地貌的全貌,根据图中信息,B点海拔最高,视野开阔,最适合观察图中的地貌,B正确。A、C、D三个点的海拔比较低,容易受到地形阻挡,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错误;观察者描述地貌时,一般是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展开,B错误;海拔是某地距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差,C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说明其坡度陡,D正确。故答案为:D。
14.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山地—山岭—陡崖 B.陡崖—山地—山岭
C.山岭—陡崖—山地 D.山地—陡崖—山岭
【答案】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地貌的观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故正确的观察顺序为山地—山岭—陡崖。故答案为:A。
【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5.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
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
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
16.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
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
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
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答案】15.C
16.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5.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
16.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渡的斜坡部位,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石灰岩广布。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其中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天吸气。下图示意白洞天坑—冒气洞剖面。
(1)指出该地天坑形成的岩石条件。
(2)简述乐业天坑群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白洞天坑—冒气洞会“呼吸”的原因。
【答案】(1)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石灰岩岩层。
(2)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充足。
(3)冒气洞洞口小,与洞外热量交换少;有地下河,对洞内气温的调节作用强;季节温差比白洞天坑小。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形成,该地区石灰岩岩层较厚,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地下河的溶蚀作用形成洞穴系统,溶洞的洞顶崩塌形成天窗,逐渐形成天坑。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2)该地位于广西,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3)本题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首先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洞的区别,一是冒气洞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外界大气影响较小,与洞外热量交换较少;二是与地下河相连,河水对洞内气温调节作用强,造成冬夏温差较小。由此可以判断出冒气洞冬夏温差小(洞内气温变化小),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由此可得出: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由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8.(2022高一上·日照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藏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江心洲广泛发育,北岸分布有著名的丹娘沙丘。该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大风天数达130多天。图为江心洲和丹娘沙丘示意图。
(1)判断江心洲的地貌类型。根据河谷特征,分析丹娘沙丘附近河谷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2)简述江心洲冬春季节易起沙的原因。
【答案】(1)河流堆积地貌;河谷在此处由窄变宽,水流流速变慢,沉积作用增强,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江心洲。
(2)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水位低,江心洲裸露面积大,沙源丰富;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江心洲位于江中,雅鲁藏布江流经此处,河道逐渐变宽,因此水流速度变慢,河流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江心洲在高水位时被河流淹没,是河流携带泥沙在较为宽阔的江面,流速减慢过程中,逐渐形成堆积地貌。但在低水位时露出水面,形成江心洲。因此,江心洲为河流堆积地貌。
(2)根据图片可知,该处为山地地形,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此处河谷变宽,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和沙洲裸露,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地。根据材料提示,“该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推断该地年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大风天数达130多天”,推断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且持续时间长,大风搬运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形成风沙天气。
【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19.(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   (高/低),理由是   。
(2)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
【答案】(1)低;河流自南向北流
(2)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逐渐变低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材料信息“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可知,乙地地势比甲地低。
(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贺兰山东麓,由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示意图见下图;由于出山口后,少了山脉的束缚,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所以自冲积扇扇顶至扇缘,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随着沉积物越来越少,地势由高变低。冲积扇形形态示意图如下:
【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海南期末)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2.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
A.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B.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
C.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
D.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
3.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  )
A.沉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
(2021高一上·邢台期末)红水河位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在广西境内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U”字形的大峡谷,即红水河第一湾。其地质构造复杂,喀斯特地貌明显。下图为红水河第一湾风光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红水河沿线多(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冰蚀地貌 D.海蚀地貌
5.红水河第一湾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下图为该景区内的某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  )
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力地貌 D.冰川地貌
7.图中主要地貌有(  )
A.注地风蚀柱 B.洼地峰林
C.风蚀柱风蚀蘑菇 D.石柱石笋
8.下列关于该类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作用力是风力侵蚀 B.地表常见地貌有石钟乳
C.构成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D.多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地区
9.(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11.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2022高一上·宁南月考)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13.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海拔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14.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山地—山岭—陡崖 B.陡崖—山地—山岭
C.山岭—陡崖—山地 D.山地—陡崖—山岭
读我国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5.若有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黄土高原观察地貌,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秦岭、汉江南岸
B.吕梁山、汾河、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汾河流域、汾河两岸
D.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山间盆地
16.该地理爱好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
B.煤炭的开采,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之一
C.黄土高原最丰富的能源是煤炭
D.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二、综合题
17.(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倾斜过渡的斜坡部位,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石灰岩广布。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位于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其中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天吸气。下图示意白洞天坑—冒气洞剖面。
(1)指出该地天坑形成的岩石条件。
(2)简述乐业天坑群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白洞天坑—冒气洞会“呼吸”的原因。
18.(2022高一上·日照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藏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江心洲广泛发育,北岸分布有著名的丹娘沙丘。该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节大风天数达130多天。图为江心洲和丹娘沙丘示意图。
(1)判断江心洲的地貌类型。根据河谷特征,分析丹娘沙丘附近河谷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2)简述江心洲冬春季节易起沙的原因。
19.(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   (高/低),理由是   。
(2)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海岸地貌
【解析】【点评】海岸地貌指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据海岸地貌的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1.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因而形成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由此可判断图中四座海蚀柱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先后为dcba。故答案为:D。
2.结合上题分析,e深入海洋的位置最远,因此受海水侵蚀最强烈,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也应最早;但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海蚀凹槽逐渐变深,最终切穿海蚀柱,导致基部之上的海蚀柱坍塌。故答案为:A。
3.结合材料分析,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属于基岩海岸,海水侵蚀强烈,导致岩石不断分解破碎,并在海岸带沉积,因此砾石分布较多,沉积物粒径大,AD错误,B正确;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C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A
5.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含有的石灰岩的地方,被地下水以及地表上的水经过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在经过水的侵蚀之后沉积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地下水以及地表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石灰岩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溶于水,所以石灰岩因为水的作用就会产生变形。
4.由材料“其地质构造复杂,喀斯特地貌明显”,可见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容易被溶蚀,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5.由于沿线多喀斯特地貌,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下,形成第一湾,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8.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
6.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内陆地区,A错误。该地属于石灰岩地区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正确。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错误。该地纬度低,海拔不高,不是冰川作用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B。
7.在石灰岩地貌中,钟乳石、石柱、石笋都是碳酸钙长期沉淀形成的,从上往下挂沉积形成钟乳石,从下往上长沉积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石柱,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图中的主要地貌有石柱、石笋,D正确。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叫做风蚀洼地,主要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形成,当地属于湿润地区,AB错误。风蚀柱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是风力侵蚀形成的,C错误。故答案为:D。
8.该地貌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钟乳石主要在地下,不在地表,B错误。构成的岩石是石灰岩,具有可溶性,C正确。多发育于降水丰富的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沙丘迎风一侧为缓坡,背风一侧为陡坡,因此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般在5-30米。
【答案】10.A
11.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0.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12.观察地貌最适合的地方是海拔相对较高,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这种地方才能够观察到区域地貌的全貌,根据图中信息,B点海拔最高,视野开阔,最适合观察图中的地貌,B正确。A、C、D三个点的海拔比较低,容易受到地形阻挡,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错误;观察者描述地貌时,一般是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展开,B错误;海拔是某地距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差,C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说明其坡度陡,D正确。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地貌的观察应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故正确的观察顺序为山地—山岭—陡崖。故答案为:A。
【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答案】15.C
16.D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的特点:规模大小不等,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的观察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辅助观察。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15.秦岭和汉江不在黄土高原,A错误;吕梁山级别低于黄土高原,B错误;黄土高原是该次观察中最高级别的地貌,汾河流域比黄土高原级别低,汾河两岸为三者中最低级别的地貌,符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观察顺序,C正确;大兴安岭不在黄土高原,D错误。故答案为:C。
16.峰峦众多,地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答案】(1)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石灰岩岩层。
(2)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充足。
(3)冒气洞洞口小,与洞外热量交换少;有地下河,对洞内气温的调节作用强;季节温差比白洞天坑小。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
【解析】【分析】(1)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岩溶作用形成,该地区石灰岩岩层较厚,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地下河的溶蚀作用形成洞穴系统,溶洞的洞顶崩塌形成天窗,逐渐形成天坑。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2)该地位于广西,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3)本题要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首先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洞的区别,一是冒气洞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外界大气影响较小,与洞外热量交换较少;二是与地下河相连,河水对洞内气温调节作用强,造成冬夏温差较小。由此可以判断出冒气洞冬夏温差小(洞内气温变化小),冬季是热源,夏季是冷源。由此可得出: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由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白洞天坑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冒气洞;在冒气洞形成上升气流流出洞口;故冒气洞冬天呼气。夏季冒气洞洞内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与冒气洞相比,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的冷空气由地下溶洞通道流入白洞天坑;在冒气洞形成下沉气流,洞外空气进入冒气洞;故冒气洞夏天吸气。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8.【答案】(1)河流堆积地貌;河谷在此处由窄变宽,水流流速变慢,沉积作用增强,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江心洲。
(2)冬春季节大风天数多,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水位低,江心洲裸露面积大,沙源丰富;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江心洲位于江中,雅鲁藏布江流经此处,河道逐渐变宽,因此水流速度变慢,河流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江心洲在高水位时被河流淹没,是河流携带泥沙在较为宽阔的江面,流速减慢过程中,逐渐形成堆积地貌。但在低水位时露出水面,形成江心洲。因此,江心洲为河流堆积地貌。
(2)根据图片可知,该处为山地地形,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此处河谷变宽,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和沙洲裸露,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地。根据材料提示,“该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推断该地年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大风天数达130多天”,推断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且持续时间长,大风搬运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形成风沙天气。
【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19.【答案】(1)低;河流自南向北流
(2)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逐渐变低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材料信息“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可知,乙地地势比甲地低。
(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处位于贺兰山东麓,由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示意图见下图;由于出山口后,少了山脉的束缚,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所以自冲积扇扇顶至扇缘,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随着沉积物越来越少,地势由高变低。冲积扇形形态示意图如下:
【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