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16: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宾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1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了一颗行星LHS475b,距地球约41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据此完成1 2小题。
1.行星LHS475b所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该行星不可能成为人类第二个家园的原因是
A.演化时间较短 B.恒星光辐射强 C.下垫面陆地少 D.无液态水存在
2020年7月23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表1示意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数据。据此完成3 4小题。
表1 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数据
行星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00 1.00 23时56分 22
火星 0.11 0.15 24时37分 -22
3.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此时天问一号属于
A.地球卫星 B.火星卫星 C.人造天体 D.太阳系中的行星
4.与火星相比,现今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④适宜的平均温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5 7小题。
5.“小黑痣”指的是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6.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
B.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色球层上
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赤道地区的人看到极光
7.下列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A.煤炭取暖 B.潮汐发电 C.风光路灯 D.燃油汽车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称为上网电量。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图1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8 10小题。
图1
8.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9.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0.包括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在内,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源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兔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表2示意部分地质年代的顺序。据此完成11 12小题。
表2
11.“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古近纪 B.侏罗纪 C.二叠纪 D.泥盆纪
12.“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A.出现了人类 B.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恐龙走向灭绝
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属古生节肢动物,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三叶虫化石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其形成进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图2)。据此完成13 15小题。
图2
13.三叶虫生活的地理环境是
A.温暖的海洋 B.干旱的荒漠 C.炎热的陆地 D.寒冷的冰川
14.三叶虫生活时期,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恐龙出现,联合古陆形成 B.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C.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D.迎来哺乳动物大发展时代
2022年1月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连续两天剧烈喷发,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的大片火山灰以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从蓝色的太平洋海域升起,如图3。同年11月11日18时48分在汤加群岛地区(西经172.05度,南纬19.25度) 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据此完成15 17小题。
图3
15.此次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地核
16.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巨大烟雾柱)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17.2023年11月11日发生的汤加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2022年10月6日,“十一”黄金周期间,黄果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图4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18 20小题。
图4
18.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大气圈
2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地球各圈层是独立发展演化的 B.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 D.地球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图5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21 22小题。
图5
21.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
A.密度较小 B.气压较强 C.天气多变 D.有臭氧层
22.下列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①—平流运动显著 B.②—对流运动显著
C.③—温度急剧升高 D.④—高度电离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近3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长很快(如图6所示),全球变暖备受关注。据此完成23 24小题。
图6
23.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是
A.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D.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24.近30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大气成分的化学反应
③人口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增长 ④毁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稳稳托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据此完成25 26小题。
25.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26.此次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做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
表3是今年宜宾市一中9月15日-19日的天气状况数据。图7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7 28小题。
表3 图7
2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
28.与表中前三天相比,9月18-19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辐射①减弱 B.辐射④增强 C.作用⑤增强 D.作用③减弱
一位蓝天白云下纵意生活,无意打扰城市喧嚣的藏族少年(图8),用一张未加胭脂粉末修饰的黝黑脸庞,带上原生态的高原红,眼睛清澈却散发出粗犷美立刻登上热搜,引爆了一场全网舔屏的狂欢。据此完成29 30小题。
图8
29.高原蓝天现象
A.与大气的反射有关 B.与大气的吸收有关
C.与大气的散射有关 D.与大气的成分有关
30.丁真的服饰是藏族传统服装,早晨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这种习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夸父一号”主要用于研究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至今已观测到200多次太阳表面局部异常“增亮”现象。为人类航天、通讯、导航等高科技活动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科学家们预测,太阳活动的下一个高峰(太阳极大期)将在2025年中期达到。
(1)科学家预测太阳活动的下一个高峰(太阳极大期)将在2025年中期达到,那么上一次太阳极大期约是 (2分)。“夸父一号”已观测到的200多次太阳表面局部异常“增亮”现象,该现象可能是
(2分),其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 。(2分)
(2)材料中显示了“夸父一号”主要研究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材料二 图9所示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图9
(1)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2分)地形区,其最主要原因是(4分):

(2)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却是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地之一。请从太阳辐射的角度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
材料二 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Mohorovicic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材料三 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Johannes Gensfleisch 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图10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图10
(1)图中的地震波A为 ______ 波(2分),不连续面F为 ______ 面(2分)。
(2)图中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 ______ (2分),原因是 (2分)。
(3)为探测D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D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2分)
A.北京 B.拉萨 C.成都 D.上海
34.(8分)高空跳伞是人类挑战极限的运动,迄今为止,人类热气球高空跳伞的记录为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39 km高空的纵身一跳。图11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图11
(1)指出鲍姆加特纳纵身一跳时所处的大气层是 (名称)。(2分)
(2)描述热气球从地面上升到跳跃位置的过程中,空气密度、氧气含量、温度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C B A C B C B B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C D C C A B A D C D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C C B
二、综合题
(12分)
(1) 2014年前后(2分) 耀斑(2分) 色球层(2分)
(2)太阳活动会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影响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可能引发地球自然灾害等。(6分,任答三点给6分)
32.(10分)
(1) 青藏高原(2分) 海拔高,空气稀薄(2分),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太阳辐射强。
(2) 新疆晴天多,降水少(或新疆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无法到达)(2分),夏季白昼长(2分),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
33.(10分,每空2分)
(1)横 (或者S)(2分) 古登堡(2分)
(2)液态(或熔融状态)(2分) 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传播(2分) (3)B(2分)
34.(8分)
(1)平流层(2分)
(2)空气密度减小(2分);氧气含量降低(2分);温度先下降后上升(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