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8: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沈阳市浑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答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18=54')
1.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B.,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C.,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
2.1884年勒夏特列提出了平衡移动原理,下列现象或操作不适宜用该原理解释的是( )
A.实验室可用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
B.饮用汽水后常常出现“打嗝”现象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溶液中加粉,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3.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分解
B.密闭烧瓶内的和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铁钢放入浓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锌片与稀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的产生
4.将2和3置于密闭容器中,在250℃下只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一段时间后,和恰好全部消耗,共放出303热量。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中) (中)
键能() 157 243 248 X
则X为( )
A.172 B.202 C.238 D.258
5.将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 ②
达到平衡时,,,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30
6.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和一定量的,发生反应: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x[]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反应速率:
C.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
D.反应温度为,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在298K、101下,将13.2g通入4001溶液中充分反应(不考虑气体逸出),测得反应放出a的热量,已知该条件下,将0.5通入1L1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b的热量。则下列表示与溶液反应生成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实验装置、目的或结论全都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丁
A.甲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乙可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C.由丙可推断出:反应为吸热反应
D.丁可验证对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9.五氯化磷()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由如下反应制得: ,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和1.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0 50 150 250 350
0 0.24 0.36 0.40 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
B.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0~150s内的
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Ⅰ.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①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浓度稍大的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②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③混合溶液时,应将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盖好盖板
④混合溶液后,用环形金属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⑤单次实验需要记录3次温度计读数
Ⅱ.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⑥101时,1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⑦若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写成时,中和热为
⑧如果有一元弱酸或弱碱参加中和反应,其中和热所放出热量一般都高于57.3
⑨现阶段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⑩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主要包括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⑾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如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A.7 B.8 C.9 D.10
11.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胶体),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Ⅰ商知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由图Ⅱ可知图中
C.由图|可知温度:
D.由图|可知上述反应
12.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可与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Ⅰ、Ⅲ为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反应Ⅰ>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C.增加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Ⅰ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13.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的排放,实现“碳达峰”,其反应可表示为 ,今年2月我国科研团队在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明确两电子转移电化学还原反应的控速步骤为吸附过程。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反应的
B.步骤②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大于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C.升高温度,各步骤的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催化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速率由步骤②决定
14.在T℃,气体通过铁管时,发生腐蚀反应(X):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反应温度,可减缓反应X的速率
B.在气体中加入一定量,能起到防护铁管的作用
C.反应X的可通过如下反应获得: 、
D.T℃时,若气体混合物中,铁管被腐蚀
15.工业上用固体作固硫剂,氢气还原辉钼矿()获得钼()的反应原理为: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平衡时气体浓度和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平衡时气体浓度与温度关系 图2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
A.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B.粉碎矿物和增大压强都能提高辉钼矿的平衡转化率
C.结合图1分析推测图2中温度为130%
D.若图1中A点对应温度下体系总压强为10,则的分压为5
1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向盛有20.1溶液的试管中滴入5~15滴浓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B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将装有与的注射器缩小体积,观察现象
C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向蓝色的稀溶液中加入食盐固体,观察现象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20.01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40.15和0.30溶液,观察现象
17.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可计算键能为
C.相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汽车尾气中的以为主,净化的主要原理为 。在500℃时,向恒温恒容密闭体系中通入和各5进行反应,体系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为以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min时的转化率为40%
B.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若在8min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9.(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测定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在装有温度计和仪器X的烧杯中先加入已恒定为室温的0.10溶液100,使用仪器X搅拌,待温度计数字稳定读数后,迅速加入0.10溶液100。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计算出溶液上升的温度。重复上述操作3次,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室温/℃ 20.0 20.0 20.0
/℃ 0.70 0.69 0.71
已知:①反应Ⅰ.
Ⅱ.
②本实验条件下,混合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分别按照1和进行计算。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本实验中作反应容器的烧杯的规格适宜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
A.100 B.250 C.1000
(2)本实验重复进行三次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由题给数据计算可知反应Ⅰ的_________。
(4)反应的热效应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实验改用110的溶液,则计算所得的将偏小,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
20.(16分)硝酸广泛用于化肥、化纤、医药、染料、橡胶等的制造,在国防工业、冶金工业、印染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化学试剂。
(1)一种工业制硝酸的方法经历下列几个步骤:
已知:在1000℃以上会发生分解反应。
(1)工业生产中未直接在一个设备中将催化氧化至,而设计了两步氧化,中间经过热交换器降温,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节约能源,还有_____________目的;
(2)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的氧化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如图所示),分析1000℃后的氧化率减小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的反应历程如下:
反应Ⅰ:(快)
反应Ⅱ:(慢)
①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后增大的倍数________增大的倍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工业上也可以直接由合成,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利用现代手持技术传感器可以探究压强对该平衡的影响。
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时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4)有关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E、H两点对应的的体积分数较大的为E点
b.B向里快速推注射器活塞,E向外快速拉注射器活塞
c.B、C、D三点正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点
d.C点时体系的颜色比D点深X
(5)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活塞位置不变时,针管中的压强不再改变
b.针管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针管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针管中温度、压强不变时,管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6)求D点___________(不必化成小数)
(7)图像中C、E两点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最大的点为__________(填代号)。
21.(16分)催化剂在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1)在银催化下,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和乙醛()。根据图示答题:
①中间体生成吸附态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
②由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银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反应:,该反应平衡压强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401 443 463
10 51 100
②463K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
②起始状态Ⅰ中有、和,经下列过程达到各平衡状态:
已知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从Ⅰ到Ⅱ的过程
B.
C.平衡常数:
D.若体积,则
E.逆反应的速率:
③某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加入,分解过程中反应速率与压强P的关系为,k为速率常数(定温下为常数)。当固体质量减少4%时,逆反应速率最大。若转化率为14.5%,则__________(用k表示)。
(3)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得到的(、、等)与反应可得。与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分别在300K和310K下(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进行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300K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300K、60s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列出算式)。
答案
BDBAD BCBCA CCDDC ACD
19.(1)玻璃搅拌器 B
(2)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56.7
(4)+0.6 过浓,加入体系中会放热,使减小
20.(1)降温有利于第二步氧化反应正向移动
(2)高温分解
(3) 小于
(4)Ac
(5)Acd
(6)3/160
(7)C
21、(1)①83 ②
(2)①10 ②CDE ③
(3)①b 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