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下·上海期末)我国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
A.积雪融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雨水补给
【答案】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河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段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冰川融水的内流河的主要的补给水源,河流的径流量与气温有关;地下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是地下水补给河水,湖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水,枯水期是湖水补给河水。
2.(2019高二上·大港期中)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②、③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2)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点评】 主要考查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洪水期,河流水位高,河流水流进湖泊,湖泊起到粉红、蓄洪的作用,枯水期,湖泊水位高,湖泊水补给给河流。
3.(2019高二上·洛阳月考)读“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
C.降水丰富程度 D.气温和热量条件
(2)甲河和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雨水 D.雨水、雨水
【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甲为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支流少;乙是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多,两河流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影响因素是降水,C正确。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地区,地势平坦形成树状水系,刚果河流经过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地形主要影响水系特点。纬度主要影响热量条件,对支流密度影响较小,故选C。(2)图中甲河是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受降水影响,夏季为汛期,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乙是刚果河,发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大,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地处热带地区,海拔较低,没有冰雪融水攻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不是主要的补给类型。故选D。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2021高一下·衢州月考) 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洋流分别为( )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 D.暖流、寒流
5.甲地水温低的直接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西临大陆 C.纬度较高 D.海水上泛
【答案】4.C
5.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又称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较为稳定的流动。中低位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北顺南逆分布,中高纬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分布,南极外围西风漂流分布,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分布规律为夏顺冬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对气候影响是增温加湿,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是降温减湿。
4.根据图中海水等温线、流向和位置分析,甲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索马里寒流;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北赤道暖流。甲、乙分别为寒流、暖流。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甲为索马里寒流,属于季节性洋流,主要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形成离岸风,深层冷海水上泛产生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某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是世界著名渔场,与之对应的洋流剖面示意图是( )
A. B.
C. D.
(2)该洋流可能使沿岸地区( )
A.干旱加剧 B.极端天气增多
C.气温升高 D.地震频发
【答案】(1)B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该渔场为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表层海水受信风的影响,从东向西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进行补充为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产生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秘鲁渔场,读图B为上升补偿流且表层海水向东流,故B正确。
(2)由上题该处洋流为秘鲁寒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使沿岸降水减少,气温降低,干旱加剧,故C错误,A正确;极端天气受洋流的影响小,故B错误;地震和洋流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评】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020高一上·昌吉期末)读下面两幅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其中实线表示等温线,虚线表示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洋流①②的位置、流向、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洋流均向南流动
D.①位于大洋东岸,②位于大洋西岸
8.关于图中洋流①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洋流①流经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气候冷干
B.洋流①与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C.洋流②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D.洋流②与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形成渔场
【答案】7.B
8.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7.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因此①②处洋流均自南向北流,结合等温线数值可知①为北半球暖流,②洋流为南半球寒流,A、C错误,B正确。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为寒流,而①为暖流;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而②为寒流,D错误。故答案为:B。
8.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暖流、②为寒流。暖流流经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气候暖湿,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而①为暖流,B错误;材料显示该海域为太平洋中低纬海区,则②为秘鲁寒流,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秘鲁渔场,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山西月考)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SOI为正值时( )
A.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C.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D.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10.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海旱情加重 B.中国南方遭遇暖冬
C.智利沿海渔民增收 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洪灾
【答案】9.D
10.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9.由材料“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可知,当SOI为正值时,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SOI为负值,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海发生洪涝现象,A错误;我国南方遭遇暖冬,B正确;上升流受抑制,智利沿海渔民减收,C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干旱,容易发生火灾。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 2012年,全球海域又处在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气候变冷使得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B.“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
C.“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光临东南亚地区,使该地区产生的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西海岸的非洲东部发生水灾
12.“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 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 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 — — 东南信风, 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 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通常这位“ 不速之客”在 每年的3月以后, 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逐渐变冷而随之消失。
11.由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但秘鲁寒流的变化不是因为气候变冷,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现象,B正确。“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续光临东南亚地区地区,使该地区出现干旱灾害,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西海岸的非洲东部发生旱灾,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会产生洪水泛滥,①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干旱,②错误,AD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中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会使秘鲁渔业受损,③正确,C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引起森林火灾多发,④错误,B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扬州月考)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答案】13.C
14.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3.正常年份大量温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14.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5.(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径流量减少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4)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阿勒泰气象站的海拔为715米,森塔斯气象站的海拔为1500米。该地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水汽,森塔斯气象站的海拔比阿勒泰气象站的海拔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2) 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其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和蒸发分析。该地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径流最大,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少,对河流补给减少,河流径流减少;5-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径流量减小。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主要考虑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等。 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从额尔齐斯河的径流量、与乌伦古湖的距离、工程量等方面分析。 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故答案为:(1) 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 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 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点评】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河流带来的矿物质就被浓缩了,所以变成了咸水湖。咸水湖里含有各种盐类沉积物,是注入湖泊的河流流域内各种盐类溶解溶解于水体中被带入湖泊的。
16.(2021高一上·宣城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潮高可达4米。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a、b两海域的洋流方向。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b、c两海域密度较大的是 ,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 。
(3)图中M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
(4)每月特定时间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上溯远、潮位高,其形成的原因有 。
【答案】(1)沿洋流方向画箭头,大致方向为a处箭头朝南,b处箭头朝北。如图所示:
(2)b;b;e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
(4)农历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河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河口形状呈喇叭形);受盛行风的影响。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a为拉布拉多寒流,总体流向大致为由北向南,b为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大致为由南向北。
(2)a为寒流,b为暖流,同纬度海域暖流b水温高;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海域较c海域,纬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高纬低纬递减,d位于副热带,盐度高,又因e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大量淡水,e海域盐度较低。
(3)图中M海域附近有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具体过程是: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海洋下层盐分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大规模渔场。
(4)农历初一或15,月球、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形成合力,出现天文大潮;河口外面宽、内部窄成喇叭形,越向内潮水堆积越高;偏东信风助推海水由河口向上游推进。以上共同作用下,导致涌潮上溯远、潮位高。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17.(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甲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乙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3)东岸应预防洪涝,西岸应预防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第(1)题,结合题目要求描述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西两侧洋面温度差异并分析原因,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东侧温度低,西侧温度高;结合所学海水专题知识点可知,影响海水的因素包括纬度、洋流等,图示地区太平洋赤道附近洋流主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太平洋东侧为寒流流经地区,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水温低;太平洋西侧为暖流流经地区,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水温高。因而,“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第(2)题,结合题目要求可知,需要先回答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洋面大气水平运动方向,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侧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区流向东侧的低压区;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结合上述过程,答案可表述为“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沃克环流正常时间,太平洋赤道附近西侧常年降水相对较多,东侧降水相对较少;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因而“东岸应预防洪涝,西岸应预防干旱”。
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导致该地区原先相对冷水环境中的冷水鱼群大量死亡。
【点评】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下·上海期末)我国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
A.积雪融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
C.湖泊水补给 D.雨水补给
2.(2019高二上·大港期中)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3.(2019高二上·洛阳月考)读“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相对位置及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
C.降水丰富程度 D.气温和热量条件
(2)甲河和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雨水 D.雨水、雨水
(2021高一下·衢州月考) 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洋流分别为( )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 D.暖流、寒流
5.甲地水温低的直接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西临大陆 C.纬度较高 D.海水上泛
6.(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某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是世界著名渔场,与之对应的洋流剖面示意图是( )
A. B.
C. D.
(2)该洋流可能使沿岸地区( )
A.干旱加剧 B.极端天气增多
C.气温升高 D.地震频发
(2020高一上·昌吉期末)读下面两幅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其中实线表示等温线,虚线表示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洋流①②的位置、流向、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洋流均向南流动
D.①位于大洋东岸,②位于大洋西岸
8.关于图中洋流①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洋流①流经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气候冷干
B.洋流①与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C.洋流②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D.洋流②与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形成渔场
(2021高二上·山西月考)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SOI为正值时( )
A.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B.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
C.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D.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
10.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海旱情加重 B.中国南方遭遇暖冬
C.智利沿海渔民增收 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洪灾
(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 2012年,全球海域又处在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气候变冷使得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B.“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
C.“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光临东南亚地区,使该地区产生的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西海岸的非洲东部发生水灾
12.“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导致秘鲁( )
①洪水泛滥②干旱③使秘鲁渔业受损④使森林火灾多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高二上·扬州月考)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二、综合题
15.(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径流量减少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4)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16.(2021高一上·宣城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潮高可达4米。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a、b两海域的洋流方向。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b、c两海域密度较大的是 ,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 。
(3)图中M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
(4)每月特定时间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上溯远、潮位高,其形成的原因有 。
17.(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甲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乙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河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段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冰川融水的内流河的主要的补给水源,河流的径流量与气温有关;地下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是地下水补给河水,湖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水,枯水期是湖水补给河水。
2.【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②、③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2)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点评】 主要考查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洪水期,河流水位高,河流水流进湖泊,湖泊起到粉红、蓄洪的作用,枯水期,湖泊水位高,湖泊水补给给河流。
3.【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图中甲为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支流少;乙是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多,两河流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影响因素是降水,C正确。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地区,地势平坦形成树状水系,刚果河流经过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地形主要影响水系特点。纬度主要影响热量条件,对支流密度影响较小,故选C。(2)图中甲河是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受降水影响,夏季为汛期,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乙是刚果河,发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大,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地处热带地区,海拔较低,没有冰雪融水攻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不是主要的补给类型。故选D。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答案】4.C
5.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又称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较为稳定的流动。中低位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北顺南逆分布,中高纬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分布,南极外围西风漂流分布,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分布规律为夏顺冬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对气候影响是增温加湿,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是降温减湿。
4.根据图中海水等温线、流向和位置分析,甲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索马里寒流;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北赤道暖流。甲、乙分别为寒流、暖流。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甲为索马里寒流,属于季节性洋流,主要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形成离岸风,深层冷海水上泛产生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6.【答案】(1)B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该渔场为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表层海水受信风的影响,从东向西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进行补充为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产生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秘鲁渔场,读图B为上升补偿流且表层海水向东流,故B正确。
(2)由上题该处洋流为秘鲁寒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使沿岸降水减少,气温降低,干旱加剧,故C错误,A正确;极端天气受洋流的影响小,故B错误;地震和洋流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评】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7.B
8.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7.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因此①②处洋流均自南向北流,结合等温线数值可知①为北半球暖流,②洋流为南半球寒流,A、C错误,B正确。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为寒流,而①为暖流;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而②为寒流,D错误。故答案为:B。
8.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暖流、②为寒流。暖流流经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气候暖湿,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而①为暖流,B错误;材料显示该海域为太平洋中低纬海区,则②为秘鲁寒流,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泛,形成秘鲁渔场,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9.由材料“南方涛动(SOI,如图)指发生在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反相气压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SOI为负值时,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时,对应拉尼娜现象”可知,当SOI为正值时,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异常降温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据图判断,2019年秋冬季节,SOI为负值,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海发生洪涝现象,A错误;我国南方遭遇暖冬,B正确;上升流受抑制,智利沿海渔民减收,C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出现干旱,容易发生火灾。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 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 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 — — 东南信风, 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 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通常这位“ 不速之客”在 每年的3月以后, 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逐渐变冷而随之消失。
11.由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秘鲁寒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但秘鲁寒流的变化不是因为气候变冷,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现象,B正确。“厄尔尼诺”现象还将继续光临东南亚地区地区,使该地区出现干旱灾害,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洋西海岸的非洲东部发生旱灾,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会产生洪水泛滥,①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干旱,②错误,AD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中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会使秘鲁渔业受损,③正确,C正确。在厄尔尼诺年,秘鲁多雨,不会引起森林火灾多发,④错误,B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3.正常年份大量温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故答案为:C。
14.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C。
15.【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阿勒泰气象站的海拔为715米,森塔斯气象站的海拔为1500米。该地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水汽,森塔斯气象站的海拔比阿勒泰气象站的海拔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2) 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其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和蒸发分析。该地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径流最大,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少,对河流补给减少,河流径流减少;5-7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径流量减小。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主要考虑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等。 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从额尔齐斯河的径流量、与乌伦古湖的距离、工程量等方面分析。 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故答案为:(1) 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 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4) 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点评】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河流带来的矿物质就被浓缩了,所以变成了咸水湖。咸水湖里含有各种盐类沉积物,是注入湖泊的河流流域内各种盐类溶解溶解于水体中被带入湖泊的。
16.【答案】(1)沿洋流方向画箭头,大致方向为a处箭头朝南,b处箭头朝北。如图所示:
(2)b;b;e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
(4)农历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河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河口形状呈喇叭形);受盛行风的影响。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a为拉布拉多寒流,总体流向大致为由北向南,b为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大致为由南向北。
(2)a为寒流,b为暖流,同纬度海域暖流b水温高;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海域较c海域,纬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高纬低纬递减,d位于副热带,盐度高,又因e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大量淡水,e海域盐度较低。
(3)图中M海域附近有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具体过程是: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海洋下层盐分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大规模渔场。
(4)农历初一或15,月球、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形成合力,出现天文大潮;河口外面宽、内部窄成喇叭形,越向内潮水堆积越高;偏东信风助推海水由河口向上游推进。以上共同作用下,导致涌潮上溯远、潮位高。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17.【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3)东岸应预防洪涝,西岸应预防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第(1)题,结合题目要求描述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西两侧洋面温度差异并分析原因,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东侧温度低,西侧温度高;结合所学海水专题知识点可知,影响海水的因素包括纬度、洋流等,图示地区太平洋赤道附近洋流主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太平洋东侧为寒流流经地区,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水温低;太平洋西侧为暖流流经地区,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水温高。因而,“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第(2)题,结合题目要求可知,需要先回答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洋面大气水平运动方向,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侧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区流向东侧的低压区;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结合上述过程,答案可表述为“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西侧高压流向东侧低压”。
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沃克环流正常时间,太平洋赤道附近西侧常年降水相对较多,东侧降水相对较少;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因而“东岸应预防洪涝,西岸应预防干旱”。
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导致该地区原先相对冷水环境中的冷水鱼群大量死亡。
【点评】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