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2018高一下·铜仁开学考)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不是独立发展的,A错;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因植被破坏流水冲蚀形成的,B正确;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C正确;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D正确。
故A符合题意要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属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2.(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末)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四类外力,为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漓江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地下径流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季节性 D.开放性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桂林山水是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地貌。
⑵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⑶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四大圈层之间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了统一整体,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水循环的环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
3.(2018高一上·临泽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A
(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根据图示:图中地壳的运动引起地形抬升,地形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所以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⑵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具有代表性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4.(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表形态变化
C.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图中地表景观原来是森林,随着山脉隆起,山脉两侧植被类型有了明显差异。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表形态变化,B对。大气环流没改变,A错。没有海陆变迁,人类活动影响,C、D错。
⑵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A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区域之间,B错。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复杂性,C、D错。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5.(2017高一下·孝感期中)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变化,其中水是比较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读图,按方框Ⅰ、Ⅱ、Ⅲ顺序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壤水增多②蒸腾加强③库区蒸发量增大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修建水库,会使库区下渗量增大,从而使土壤水增多,增加植被覆盖率,植被的蒸腾作用得到加强;同时库区蒸发量增大,使库区周围降水增多。故A正确。
(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冰雪 B.常绿阔叶林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7.造成甲自然带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降水多 B.东坡气温高 C.西坡坡度缓 D.西坡光照弱
【答案】6.C
7.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6.由图例可知,甲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自然带均为灌丛带,且甲自然带在东坡分布范围更广;据贺兰山的走向和该地的盛行风向可推断,东坡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稍多,可发育森林植被;又由于甲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可判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针叶林带,C正确;灌丛之间温度较高,不可能形成冰雪带,A错误;常绿阔叶林带所需水热条件较高,不会分布在灌丛之间,B错误;温带荒漠带,为山地的基带,D错误。故答案为:C。
7.由所学知识可知,因为贺兰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东西坡热量条件差异不大,B错误;从图示信息看,坡度差异也不明显,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坡降水多,西坡降水少,由此可知光照条件西坡更好,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驻马店期末)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原因( )
A.海拔 B.坡向 C.相对高度 D.坡度
9.造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差异及主要原因是( )
A.南高北低南坡纬度较低 B.南高北低南坡为阳坡
C.南低北高南坡为缓坡 D.南低北高南坡为迎风坡
【答案】8.C
9.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8.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程度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低,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普越丰富。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海拔高度都是8848米,海拔并不是南坡自然带更丰富的原因,A错误;坡向并不影响自然带的丰富程度,B错误;喜马拉雅山山地高度南北坡一致,但南坡山麓海拔更低,相对高度更大,自然带更丰富,C正确;通过图中我们可看出,山脉南北坡的坡度相差不大,且坡度也不是造成自然带丰富与否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9.据图可知,雪线为积雪冰川带的下界,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低,雪线为南低北高,AB错误。南北坡坡度相差较小,C错误;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多,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雪,使得积雪厚度大并向下滑动,导致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低,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六安开学考)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11.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东非高原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0.从图中图示的稀树、高草及长颈鹿等景观分析,该地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故B项正确。
11.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与图示景观相对应。故D项正确。内蒙古高原为温带草原景观;青藏高原为高原寒漠景观;亚马孙雨林为热带雨林景观,ABC项不符合题意。
12.(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非洲纳米比亚沿海为热带沙漠,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下图一为纳米比亚区域及沿岸洋流示意图 图二为多肉植物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荒漠
(2)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沿岸暖流流经,能增温增湿
③沿岸寒流流经,易形成大雾 ④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纳米比亚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纳米比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没有河流入海,①错。沿岸有加纳利寒流流经,降温降湿,易形成大雾,水汽充足,②错、③对。气候干旱,睛天多,夜间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为多肉植物的生长提供水源,④对。③④对,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对区域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纬度位置的高低影响气候的热量条件,海陆位置的远近影响气候的降水;处于山区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处于山区的背风坡降水少;暖流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3.(2021高一上·鄂州期末)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驯鹿的越冬地主要植被景观相符的是( )
A. B.
C. D.
(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分布 C.纬度位置 D.地面状况
【答案】(1)A
(2)C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主要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带气候之间迁徙,驯鹿的越冬地应该纬度较低,应该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植被景观与之相符的只有A;B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板根,C是荒漠,D是热带草原,BCD 错,故答案为:A。(2)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造成的,为纬度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14.(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D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正确,A、B、C错误。(2)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故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
【点评】樟树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台湾为最多。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二、综合题
15.(2019高二上·尚志月考)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
(2)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两地都有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两地海拔低,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两地降水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植被丰富,含沙量小。位于热带,河水无结冰现象。(2)该地雨林被破坏后,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对大气圈、水圈对造成不利影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3)刚果盆地四周地形崎岖,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在河流下游流速快,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木材需求量小。所以用伐木业不发达。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由降水量的多少来决定;流域面积越大流量越大)。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保护森林措施:首先,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制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林业生产的结构与布局。其次是制定保护森林的法令,实行以法治林,严惩滥砍滥伐森林,限制采伐量和采伐方式。
16.(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B. ,C. .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B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成因是 ;
(4)A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有 .
(5)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答案】(1)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中
(3)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较远,深处大陆内部
(4)温带落叶阔叶林;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5)水源
【知识点】风沙地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解:(1)在我国温带地区,自然带表现出明显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A、B、C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2)沿40°N自然带的分布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B自然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受大陆影响大,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4)A自然带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自然带主要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此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风力,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5)C自然带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点评】陆地上的降水,绝大多数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例如沿40°N自然带的分布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这种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明显。 A、B、C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C自然带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17.(2023高一下·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自然植被分布图,①区域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多。
(1)说出导致①区域与②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
(2)②区域植被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试说明原因。
【答案】(1)热量(纬度或气温、温度);由于两地的纬度差异,导致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不同,产生温度和热量的差异,造成植被类型产生差异。
(2)②区域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小;雨林地区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植被茂密、丛林阻隔,交通不便,不易开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①区域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分布纬度在50°N附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而发育为亚寒带针叶林;②区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水热条件优越而发育为热带雨林带。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不同,产生温度和热量的差异,造成植被类型产生差异。
(2)热带雨林植被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主要是从人为干扰活动较少的角度分析,首先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小,人类活动干扰少;雨林地区开发较晚,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短,对雨林的破坏有限;区域的开发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热带雨林丛林茂密,交通不便,不易开发。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2018高一下·铜仁开学考)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2.(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末)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四类外力,为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漓江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地下径流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3)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季节性 D.开放性
3.(2018高一上·临泽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表形态变化
C.海陆变迁 D.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5.(2017高一下·孝感期中)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变化,其中水是比较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读图,按方框Ⅰ、Ⅱ、Ⅲ顺序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壤水增多②蒸腾加强③库区蒸发量增大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2021高二上·广州期中)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冰雪 B.常绿阔叶林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7.造成甲自然带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降水多 B.东坡气温高 C.西坡坡度缓 D.西坡光照弱
(2021高一下·驻马店期末)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原因( )
A.海拔 B.坡向 C.相对高度 D.坡度
9.造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差异及主要原因是( )
A.南高北低南坡纬度较低 B.南高北低南坡为阳坡
C.南低北高南坡为缓坡 D.南低北高南坡为迎风坡
(2021高一下·六安开学考)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11.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东非高原
12.(2021高一下·浙江开学考)非洲纳米比亚沿海为热带沙漠,广泛分布着耐旱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下图一为纳米比亚区域及沿岸洋流示意图 图二为多肉植物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荒漠
(2)纳米比亚沿海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的原因是( )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沿岸暖流流经,能增温增湿
③沿岸寒流流经,易形成大雾 ④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高一上·鄂州期末)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驯鹿的越冬地主要植被景观相符的是( )
A. B.
C. D.
(2)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分布 C.纬度位置 D.地面状况
14.(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综合题
15.(2019高二上·尚志月考)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6.(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B. ,C. .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B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成因是 ;
(4)A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有 .
(5)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17.(2023高一下·信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自然植被分布图,①区域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多。
(1)说出导致①区域与②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
(2)②区域植被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试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不是独立发展的,A错;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因植被破坏流水冲蚀形成的,B正确;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C正确;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D正确。
故A符合题意要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属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2.【答案】(1)C
(2)D
(3)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桂林山水是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地貌。
⑵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⑶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四大圈层之间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通过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了统一整体,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故答案为:(1)C;(2)D;(3)B。
【点评】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水循环的环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
3.【答案】(1)A
(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根据图示:图中地壳的运动引起地形抬升,地形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所以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⑵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具有代表性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4.【答案】(1)B
(2)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图中地表景观原来是森林,随着山脉隆起,山脉两侧植被类型有了明显差异。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表形态变化,B对。大气环流没改变,A错。没有海陆变迁,人类活动影响,C、D错。
⑵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A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区域之间,B错。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复杂性,C、D错。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5.【答案】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修建水库,会使库区下渗量增大,从而使土壤水增多,增加植被覆盖率,植被的蒸腾作用得到加强;同时库区蒸发量增大,使库区周围降水增多。故A正确。
【答案】6.C
7.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6.由图例可知,甲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自然带均为灌丛带,且甲自然带在东坡分布范围更广;据贺兰山的走向和该地的盛行风向可推断,东坡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稍多,可发育森林植被;又由于甲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可判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针叶林带,C正确;灌丛之间温度较高,不可能形成冰雪带,A错误;常绿阔叶林带所需水热条件较高,不会分布在灌丛之间,B错误;温带荒漠带,为山地的基带,D错误。故答案为:C。
7.由所学知识可知,因为贺兰山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东西坡热量条件差异不大,B错误;从图示信息看,坡度差异也不明显,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坡降水多,西坡降水少,由此可知光照条件西坡更好,A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8.C
9.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8.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程度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低,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普越丰富。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海拔高度都是8848米,海拔并不是南坡自然带更丰富的原因,A错误;坡向并不影响自然带的丰富程度,B错误;喜马拉雅山山地高度南北坡一致,但南坡山麓海拔更低,相对高度更大,自然带更丰富,C正确;通过图中我们可看出,山脉南北坡的坡度相差不大,且坡度也不是造成自然带丰富与否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9.据图可知,雪线为积雪冰川带的下界,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低,雪线为南低北高,AB错误。南北坡坡度相差较小,C错误;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多,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雪,使得积雪厚度大并向下滑动,导致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低,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0.从图中图示的稀树、高草及长颈鹿等景观分析,该地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故B项正确。
11.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与图示景观相对应。故D项正确。内蒙古高原为温带草原景观;青藏高原为高原寒漠景观;亚马孙雨林为热带雨林景观,ABC项不符合题意。
12.【答案】(1)D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纳米比亚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纳米比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没有河流入海,①错。沿岸有加纳利寒流流经,降温降湿,易形成大雾,水汽充足,②错、③对。气候干旱,睛天多,夜间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为多肉植物的生长提供水源,④对。③④对,D对,ABC错,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对区域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纬度位置的高低影响气候的热量条件,海陆位置的远近影响气候的降水;处于山区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处于山区的背风坡降水少;暖流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13.【答案】(1)A
(2)C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主要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带气候之间迁徙,驯鹿的越冬地应该纬度较低,应该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植被景观与之相符的只有A;B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板根,C是荒漠,D是热带草原,BCD 错,故答案为:A。(2)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造成的,为纬度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14.【答案】(1)D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正确,A、B、C错误。(2)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故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
【点评】樟树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台湾为最多。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15.【答案】(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
(2)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两地都有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两地海拔低,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两地降水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植被丰富,含沙量小。位于热带,河水无结冰现象。(2)该地雨林被破坏后,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对大气圈、水圈对造成不利影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3)刚果盆地四周地形崎岖,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在河流下游流速快,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木材需求量小。所以用伐木业不发达。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由降水量的多少来决定;流域面积越大流量越大)。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保护森林措施:首先,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制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林业生产的结构与布局。其次是制定保护森林的法令,实行以法治林,严惩滥砍滥伐森林,限制采伐量和采伐方式。
16.【答案】(1)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中
(3)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较远,深处大陆内部
(4)温带落叶阔叶林;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5)水源
【知识点】风沙地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解:(1)在我国温带地区,自然带表现出明显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A、B、C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2)沿40°N自然带的分布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B自然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受大陆影响大,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4)A自然带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自然带主要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此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风力,该外力典型的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5)C自然带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点评】陆地上的降水,绝大多数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例如沿40°N自然带的分布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这种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明显。 A、B、C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C自然带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17.【答案】(1)热量(纬度或气温、温度);由于两地的纬度差异,导致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不同,产生温度和热量的差异,造成植被类型产生差异。
(2)②区域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小;雨林地区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植被茂密、丛林阻隔,交通不便,不易开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①区域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分布纬度在50°N附近,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而发育为亚寒带针叶林;②区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水热条件优越而发育为热带雨林带。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不同,产生温度和热量的差异,造成植被类型产生差异。
(2)热带雨林植被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主要是从人为干扰活动较少的角度分析,首先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小,人类活动干扰少;雨林地区开发较晚,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短,对雨林的破坏有限;区域的开发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热带雨林丛林茂密,交通不便,不易开发。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