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四单元
情 境 导 入
新新人类 新新词汇
材料一:网络词汇
登录;在线;聊天室;网虫网友;黑客;“菜鸟”(网络新手);“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GG”(哥哥)。
材料二:英汉混用
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show);“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 away。
材料三:港台话和强势方言
来自香港的“爽”、“酷”(cool);来自台湾的“美眉”亦在网上大行其道;“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
以上新词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入新世纪,中国相继确立了怎样的经济发展目标?
2.什么是城镇化?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加快的原因。指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向及其作用;指出中国新世纪的城镇化目标。
3.概述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原因、时间、影响。
4.分析中国逐渐时尚化的表现及原因。
整 体 感 知
本课一共四目,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建国后中国经济的腾飞;二是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变。前三目“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分别从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互联网三个方面阐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四目“时尚中国”主要从生活观念以及服饰、居住、语言方面阐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本课主干知识体现了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
知 识 梳 理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经济巨变
(1)改革开放前
①新中国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②1949~1978年期间,经济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变,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2.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环境的稳定。
3.影响
(1)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__________国家的差距。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开始向_________迈进。
(3)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最发达
小康
4.经济发展的目标
(1)2002年,中共“___________”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的奋斗目标,力争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2)2007年,中共“____________”提出,增强发展__________,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____________。
十六大
小康社会
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
十七大
协调性
小康社会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1.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___________转向_________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_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发展过程
(1)改革开放之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之后:进程加快,水平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加快原因:____________以来,______________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农村型
城市型
现代化
改革开放
国民经济
3.城市化道路: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1)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________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________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北京城市群等。
(2)作用:这些城市群发挥_________的辐射带动作用,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展提供依托。
4.战略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协调发展的__________城市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城市区域化
沪宁杭
珠海
京津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小城镇
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
多样化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
1.原因:___________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___________大力支持。
2.概况: ___________ 年始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信息化
政府
1995
3.影响
(1)应用领域广,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
(2)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传递、共享。
(3)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4)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和人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
(1)原因:___________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2)表现
①思想观念:_________意识、________意识、________意识等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②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③流行语言: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
改革开放
竞争
市场
效率
思考:流行语言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所以出现新生语言。
(2)对外开放以来中外交流的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外来语言和相关的港台语言进入。
(3)经济的发展也使各地交流加强,各地方言交汇。
因此,流行语言的丰富多彩恰恰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时尚的更新。
疑 难 探 究
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请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指出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提示】 (1)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2)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拓展 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原因
(1)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秩序安定,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2)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这是推动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
(3)国家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近代社会生活巨变的延续。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仅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
(5)受国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国社会受到很大冲击。
(6)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
【解析】 普通纺织女工从1965~2002年的家庭“豆腐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记录时期内的社会历史变迁,但一位普通妇女的记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特殊性,不是第一手史料,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也无助于全面和连续地认识历史,故选D项。
【答案】 D
随 堂 演 练
1.阅读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你能得出( )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 ②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GDP同比实际增速出现过下降趋势,故①不符合,排除含①选项。
2.2015年2月19日,广大的海外华人华侨为及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好选择哪一媒介( )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答案】 D
【解析】 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可以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19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裙子开始变短;大萧条时代来临,长裙再次抬头;19世纪60年代,战后重建带动经济起飞,女性的玉腿才得以重见天日;19世纪70年代通胀来临,长裙又再流行;19世纪80至90年代经济复苏,迷你裙当道。这一裙边理论最能说明( )
A.追求时尚是女人的天性
B.女人的喜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C.经济发展影响时尚特色
D.短裙的流行体现了经济的衰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长裙、短裙的流行情况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关,故选C项。
4.结婚“三大件”,就是结婚必需品的代名词,不同时期其内容有着明显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20世纪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变化
B.经济的发展
C.科技的发展
D.政府政策的引导
【答案】 D
【解析】 结婚“三大件”的变化是经济科技发展在人们思想生活上的体现,与政府政策的引导无关,故选D项。
5.(2014·扬州)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贫下中农,几代红 D.嫁人要嫁富二代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因而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