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I岳麓版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I岳麓版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0 10: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五单元
情 境 导 入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见漫画
上面两则材料是对当今哪一经济现象的不同看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如何认识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发展?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2.分析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整 体 感 知
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主要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第二目“问题与展望”,讲述了经济全球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简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两目内容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两个方面,条理很清楚。
知 识 梳 理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______________,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3.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___________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新航路开辟
90年代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____________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_________和________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____________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____________体制。
科学技术
交通
通讯
两极格局
市场经济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世界市场扩大。
3.____________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4.大型__________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5._______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
货币
四、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_________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________________,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民族国家
世界各地的资源
五、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________差距进一步加大。
2.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
3.加剧了世界经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
贫富
投机性
风险性
4.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________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5.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加剧了全球范围内______和___________的冲突。
生态
文明
价值观
点拨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六、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全球化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3.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________、________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
经济
疑 难 探 究
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合理性探寻
国际贸易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只要有分工就有交换(贸易)。根据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学说,一国即使所有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别人低,所有商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各种商品劣势程度上存在差异,也可以参与分工,并获得益处。
(1)假设A、B两国的两种商品生产情况如表所示,若A、B两国都参与国际贸易,A国应该生产哪种新产品(不考虑新产品质量等其它因素)?理由是什么?
国家 单位时间产量
呢绒(匹) 葡萄酒(瓶)
A 20 24
B 25 36
材料二 理想变成现实的努力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依据材料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材料三 文明之花的感同身受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百口莫辩的是是非非
《2014年:下一个世界末日》,书名耸人听闻,却是一本严肃读物,主题关键词是全球化和国际主义。作者尼克拉斯鲍伊是著名的未来趋势预测专家,剑桥大学学院院长,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发生在最近这三年(2009~2011)冲击了全球的政治经济金融危机,剖析了阻挠世人正确认识这次危机的国家观念,提出了在未来如何解决国家认同的建议,以专求为未来寻求一条正确出路的可能。
——摘编自《上海证券报》
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MADE WITH CHINA)为主题的30秒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出,这是“中国制造”的首个形象宣传国家公关活动。
——摘编自《中国经济导报》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发表对全球化的看法。
【提示】 (1)产品:呢绒。
理由:A国家单位时间呢绒总产量与B国家差距小。(A国家单位时间葡萄酒产量与B国家差距大)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或促进了世界各地物产交流);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流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合理对策,积极应对。
【解析】 题干中材料“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作者强调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平衡,故选B项。
【答案】 B
随 堂 演 练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其根本推动力是(  )
A.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B.科学技术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跨国公司增加
【答案】 B
【解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
2.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答案】 B
【解析】 距离被“拉近”的直接因素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3.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答案】 A
【解析】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答案】 B
【解析】 所给材料与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无关,而“自由贸易”也与“自由放任政策”无关,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差距加大,排除A、C、D三项;“用付给一个瑞士人的钱,可以雇用三个印度人”,说明在通常状况下,很显然资本家会选择雇用三个印度人而非一个瑞士人,这就造成了欧美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故选B项。
5.(2014·南京)下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漫画中的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B.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C.漫画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
【答案】 C
【解析】 一个叫嚣着抵制中国货的外国人却全身穿着中国货,这体现了A、B、D三项;C项把原因归结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混淆了问题的本质,故选C项。
强 化 作 业
(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