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二科学2.1-2.2练习
一、单选题
1.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2.一天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 )
A.2点和下午2点 B.12点和20点
C.午后2点和8点 D.14时和日出前后
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
②出现雨雪等复杂天气现象
③天空变成黑色
④不能看到海市蜃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5.我国北方某地一飞机保持万米高度适中向南飞行,则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B.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始终在平流层
6.经过对气温的观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7.大气层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将大气层分为四层
B.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C.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先减小后变大,呈周期变化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8.平流层顶部温度较底部高的原因是( )
A.云层反射 B.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C.空气散射 D.臭氧吸收紫外线
9.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指一年中出现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B.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出现在20°N—30°N的沙漠地区
C.北半球1月份陆地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
D.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极地区
10.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A.10℃ B.9℃ C.8℃ D.7℃
二、填空题
11.读大气的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④四层中,对流层应该在 (填序号)的区域中;
(2)下列关于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的全部质量和全部的水汽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在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12. 2020年5月30日,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这一天里宁波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 ,该变化常用 、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13.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以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
(1)大气这样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15.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2℃,最低气温是15℃,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试问: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22℃,出现的时间一般在 点左右。
(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用序号填空)
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 ⑥冬雨夏干
16.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 (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 (多变、稳定).
17.读下面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C层分别是:A 、C
(2)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发生在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
18.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大气层中的90%的臭氧集中在 层。
19.为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甲同学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甲同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管内的水将按顺时针流动 B.管内的水将按逆时针流动
C.该实验能证明空气的对流 D.该实验能类比空气的对流
(2)乙同学实验时将观察到线香的烟 。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结果,请在图丙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方向。
20.一气象观测站在B地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请回答问题:
时间 0时 2时 4时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20时 22时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
(1)已知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可预测A地最低气温为 。
(2)C地和D 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 ,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三、解答题
21.小明进行一次气温观测实验:他用两支温度计对4月3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观测.他将一支温度计放在阳光下,另一支放在室内,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其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刻 室外温度/℃ 室内温度/℃
2 7 16
4 6 16
6 5 15.5
8 9 16
10 12 18
12 18 20
14 26 21
16 22 20
18 19 19
20 15 18
22 10 17.5
24 8.5 17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室外温度波动的情况是 .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最低值出现在 .
(3)小明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两处的目的是进行 .
22.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 (填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示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某日的平均气温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选项可能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答案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1)④
(2)A;C;D
12.【答案】天气;气温
13.【答案】(1)温度
(2)④⑤
14.【答案】(1)
(2)下部
15.【答案】(1)午后2时
(2)①③⑤
16.【答案】短时间;多变
17.【答案】(1)对流层;中间层
(2)A;B
18.【答案】中间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
19.【答案】(1)B;D
(2)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
20.【答案】(1)-14.6℃
(2)C;迎风坡
21.【答案】(1)室外波动较大
(2)14时;6时
(3)对照
22.【答案】(1)温度计;气温变化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5;9;C
(2)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