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根据自己的认知,结合这些外国人的评论,说说李子柒对待生活有哪些可贵之处?
陋室铭
可以调素清,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理解文章主旨
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高洁志趣
感悟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陋室铭目
目録
01.
常识积累
02.
文章浅析
03.
深层理解
04.
拓展延伸
01.
常识积累
文题解读、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文言基础知识
文题解读
陋室铭
“陋室”指的是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写陋室的文章,点明写作的内容。
作者简介
大臣
诗人
文学家
“诗豪”
哲学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言之有理
助词,的
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惟吾德馨
名词用作形容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指德行美好。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02.
文章浅析
文言文朗读,文言文翻译
文章结构梳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文朗读
18:03
2月24日 周三下午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只
能散布到很远的香气,这里指美好的德行
蔓延到
映入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变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品德高尚(不觉得简陋)。苔痕蔓延到台阶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博学的人
偏义复词,偏重“来”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不加装饰的琴
谈笑的是有学问的人,交往的人没有平民。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调弄
看
佛经
指奏乐的声音
助词,不译
官府文书
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今四川
扬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社。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结构梳理
陋室铭
点名主旨:
具体描述:
总结全文:
山水喻陋室
仙龙比喻人
自然环境
交往人群
何陋之有
告诫孤傲
安贫乐道
日常生活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03.
深层理解
文章具体文段句子分析,
内容主旨概括
详细解读
简单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开篇以两个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涉及考点:重点句的作用】
详细解读
从用词的角度该如何赏析下面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下面句子怎么能看出“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写室中之人。和主人来往的都是“鸿儒”,以交往之雅表现“惟吾德馨”,再次说明“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句写室中的日常生活。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主人超凡脱俗的胸襟,以此表现“陋室”不陋。
文章最后用孔子的话结尾,用意是什么?
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更具雄辩的力量。
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 。
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整体把握
内容主旨
《陋室铭》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04.
拓展延伸
文体知识拓展,写作特色
相关考点延伸
常识拓展
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根据载体和用途的不同,又分为座右铭、器物铭、墓志铭、居室铭、山川铭等。《陋室铭》即属于居室铭。
写作特色
托物言志,彰显主题
文章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志趣。先是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比喻陋室,突出“惟吾德馨”的主旨;然后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群和日常生活展示精神生活的高雅,说明“陋室”不陋;最后类比诸葛亮扬雄,颂扬高洁的志趣。
写作特色
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用了反向立意的手法,重点笔墨在于写“陋室”不陋,把没有直接关系的“陋室”与“德馨”联系起来,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到“何陋之有”做了全面的否定。
考点拓展
文言文翻译
考点集中在以下几点:
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
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的句子;
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考点拓展
文言文翻译要点(一)
对。逐字逐句对照翻译。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替换双音节词。
留。保留国号、年号、人名等专有名词或者古今通用的词。
删。删除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
待续
课后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结合本节学习的文言文翻译前四个原则,找出文中哪些句子分别用了哪些原则。
后会有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