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9 19: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导 言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背景、概况、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措施、影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影响)
时间
双方
兵力对比
特点
相关成语
结果
影响
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
前秦─东晋
87万VS8万
一、淝水之战
概况:自主归纳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以少胜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一、淝水之战
背景: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1.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想一想
2.淝水之战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争?
提示:阅读课本93页到94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
前秦:
①苻坚
②军队内部
③战术
东晋:

②战术
正确
团结一致
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出师前,苻坚自持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在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提出要前秦军队稍稍后撤,以便晋军过河交战。苻坚认为在晋军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获胜,随即命令军队后撤。不料,当前秦军队后撤时,有人在阵后大喊“秦军被打败了!”前秦顿时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相关史事:前期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是向南行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骄傲自满
错误
不团结
淝水之战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史海冲浪:
淝水之战的影响
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
鲜卑族
迅速崛起
阅读课本95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2、改革措施:
措施
迁都
推行汉化措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人联姻
3、改革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背景:
①统一:
②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阅读课本94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哪些?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北方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仍用鲜卑旧俗来统治
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你是顺潮流而昌,还是逆潮流而亡呢?
改革迫在眉睫
平城
洛阳
孝文帝说: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地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大意:平城偏居塞上,崇尚武力。要想在
此地开展变法改革,确实很难。只有迁都洛
阳,才能加强对中原的统治。(选自《魏书》)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有什么目的?
1、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推行汉化措施
与汉人联姻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和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
把汉族贵族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目的
好处
影响
民族交融领域 民族交融表现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文化艺术
民族心理
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汉语成为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各民族互相学习
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③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96页请思考,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影响?
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
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边境汉人《放牧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物质文化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胡床、椅子
物质文化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精神文化
问题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①内迁各族与汉族错居杂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③各民族相互学习。
淝水之战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战败,北方再度分裂
北魏统一北方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