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17: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人教版一单元-三单元)
班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备受关注的长沙“车位被霸停直接焊死”事件,迎来了大结局。日前,车位主人刘女士说,她不想事态再继续升级,只想唐女士给她一个真诚的道歉。此后,车主唐女士致歉,双方和解,涉事车位前的栏杆已经被拆除。握手言和,尽快从风波中走出来,这是双方都迫切希望看到的结局。
应该说,车位被占是一件很常见的小事,但小事持续发酵,乃至演变成风暴,却不多见。随着和解,这场风波本该烟消云散,但在舆论场上有关此事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值得我们反思。
如果说占了刘女士车位,刘女士是受害者,唐女士是施害者,而被网暴,则意味着唐女士成了另一个维度的受害者。网络戾气和网络暴力相伴相生。相较现实社会,虚拟空间的隐匿性,淡化了人们的言行责任感,更容易出现口无遮拦,也会导致网络戾气,从而导致不友善言论的集中扎堆出现,对网暴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唐女士已经从原单位离职,私人生活受到了不小影响。车位主人刘女士表示:“我也不是得理不饶人,希望网友也口下留情……”这番表达是坦诚的,也是有分寸的。我们在抵制网暴的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网暴本身及网络戾气的整治力度,督促相关平台在网暴发生时第一时间落实主体责任。
此事因车位而起,反思点也可从一个“位”字入手。每个人都应找准位置,不能错位。占了人家的车位,影响人家停车,不妨赶紧挪走,表示歉意。如果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就属于没有摆正位置,既伤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容易引发舆论批评。被占的一方,以后也有可能因种种原因占别人的车位。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处理问题就会更温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事都不应演绎为一场互撕事件。
涉事车位前的栏杆已被拆除,但愿两名当事人也都“拆”掉心结。冤家宜解不宜结,无论处世还是处事都不妨友善一些、大度一些,更有规则意识一些,希望更多的人引以为戒。
(秦川:《和解胜过“纠结” 》 ,有删减)
文本二:
长沙某小区“霸占车位”事件落下帷幕。事情的来龙去脉谈不上复杂,过程却一波三折,在舆论的聚光灯下更是演化成社会闹剧、网暴事件,已超出了“邻里纠纷”的范畴,足以让人反复审视、深入思考。
出于维护公平正义、遵守公序良俗的朴素愿望,作为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方式,万千网友的转发、点评、跟帖对公共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却不可肆意妄为。网民表达关切,绝不能以揭露隐私、侵害权益为前提。一个个真假难辨的“爆料”,一句句充满戾气的“宣泄”,不仅无益于事件的解决,还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灵创伤。
关于网络暴力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却始终屡禁不绝。一旦遇到社会热点的“火苗”,就容易“煽风点火”,通过施加网络暴力逼迫当事人“就范”。不可否认,这当中一定存在着最朴素的正义感,有种“出一口恶气”的简单想法。也要警惕,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炮制谎言谣言,妄图浑水摸鱼。然而,无论是客观想法还是主观意愿,躲在角落“按键伤人”的行为,看似伸张正义,实则乱打一通,极易中伤、误伤乃至自伤。要知道,任何一点“唾沫星子”,在数以亿计的网民规模下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害人害己的暴风雨。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筒,人人也都有马甲。但这不意味着,匿名就能成为“保护伞”,虚拟就可以是“免罪牌”。这不仅是约定俗成的道德倡议,更是利剑出鞘的法治规范。最高法明确表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最高检也提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中央网信办要求,从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设置一键防护功能、选择私信接收范围、严处违规账号平台等方面重拳出击……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正在成为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凝聚的共识、务实的行动。
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绝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风起哄的地方。积极参与而不是搬弄是非,就事论事而不是生拉硬扯,温和理性而不是恣意乖张,惟其如此网络舆论才有价值,公共议题才有结果,网络世界才有未来。
(居东台:《正义感也要有边界》 ,有删改)
1.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沙“车位被霸停直接焊死”事件的当事双方已经和解,但网络上的热度依然不减。
B .网暴的发生,使唐女士从施害者变成了另一个维度的受害者。
C .虚拟空间的隐匿性会淡化人们的言行责任感,导致网络戾气的产生。
D. 被占车位的一方如果处理问题温和一些,就不会发生网暴,所以这场事件的主要责任方还是刘女士。
2.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友出于维护公平正义,遵守公序良俗的朴素愿望,进行转发、评论、跟帖,对公共议题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一面。
B .网友维护正义要有边界,不可肆意妄为。因为任何一点“唾沫星子”都会酿成一场害人害己的暴风雨。
C .真假难辨的爆料和充满戾气的宣泄,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还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灵创伤。
D .“按键伤人”的行为表面上看是伸张正义,实际上乱打一通,很容易伤人伤己。
3.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张当事双方摆正位置,多换位思考,这样就可以“拆”掉心结,化解矛盾。
B .材料二建议网友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风起哄,只有这样,网络舆论才是有价值的。
C. 匿名不是“保护伞”,虚拟更不是“免罪牌”。严惩“网络暴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D .只有广大网友都能就事论事、温和理性,不生拉硬扯、恣意乖张,公共议题才会有结果,网络世界才会有未来。
针对“车位被霸停直接焊死”事件,比较分析两则材料论述角度的异同。(4分)
5.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如何才能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智 斗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注: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他是个“草包”。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而已,但是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6.对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亲密,表现了他的和气温顺。
B.“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欣赏,表现了他的敬畏。
C.“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D.“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懒散、傲慢。
7.对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串通暗号,现了她的狡诈圆滑。
B.泼茶的动作对阿庆嫂无所谓,可以泼可以不泼。
C.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D.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无意表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不知所措。
8.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唱词的语言特色。(6分)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①;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4.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诗中以“天地”对“古今”,“北极”对“西山”,时空相应,对仗工整;意境宏阔悠远。
16.“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 , ” 。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 ① 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 ② 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3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 、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① ,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目前,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的记忆和性格并不只是以密码的方式封存于自己的大脑之中, ② 。他们声称,人的意识来源于人体中每一个活细胞共同协调, ③ 。在美国佐治亚州,曾经有一名69岁的男子,名叫桑尼·葛汉,他在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12年后,毫无预警地开枪自杀了。这种自杀方式与当初把自已的心脏捐赠给他的泰瑞·卡托的自杀方式一模一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施瓦兹记录了70多起类似葛汉的案例,都是心脏的受捐赠人呈现出捐赠人的部分人格特质。他们认为,人体内的心、肝和每个器官都驱动着个人的情绪、储存着个人的记忆,并影响个体。
研究人员称,可以从死者大脑提取信息,但只能通过特定形式将其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内。然而这一问题在道德方面存在争议,毕竟接受死者精神及智力遗产的人或许会用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因此在将死者个人信息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之前,必须先研究“接受者会是谁”这一问题。
作者:慧脑智能
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和原文最后一段中引号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山脚到山巅,不只是登顶;从起点到终点,不只是到达;从春种到秋收,不只是收获;从蓝图到实现,不只是结果;从入学到离校,不只是毕业;从孩童到耄耋,不只是成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答案】D
(“这场事件的主要责任方是刘女士”是错误的,网暴事件是由于她把事情放到网上,导致舆论发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唐女士占了刘女士的车位。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的评述,双方都有责任。)
2、【答案】B(原文“任何一点‘唾沫星子’,在数以亿计的网民规模下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害人害己的暴风雨”)
3、【答案】D(A“就可以”过于绝对 B“只有……才”过于绝对 C(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正在成为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凝聚的共识、务实的行动)
4.【答案】 相同点:①两则材料都着重论述“车位被霸停直接锁死”事件引起的反思,都分析了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②不同点:材料一还着眼于当事双方的处事态度,倡导人们摆正位置,为人处世要有规则意识;材料二还分析了网络暴力造成的危害,对原因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更详细。(每点二分,如有其他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 ①个人层面:为人处世要友善、大度、有规则意识,多换位思考,有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得饶人处且饶人,温和理性,以免将事态扩大化。
②网民层面:不可揭露他人隐私,不可侵害他人权益,参与公共议题时,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跟风起哄的戾气。
③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各方面重拳出击,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依法保护人格尊严。(每点二分,如有其他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是交代刁德一动作,展示刁德一心理,可以从刁德一这一动作展示其什么样心理角度考虑。仔细阅读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的动作舞台说明和舞台说明所在的上下文,阿庆嫂虽然和胡司令很熟悉,胡司令把阿庆嫂介绍给刁德一,可是刁德一并不信任阿庆嫂,“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也从刁德一对自己的“上下打量”中发现了“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所以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
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是阿庆嫂的动作,展示阿庆嫂的心理,可以从阿庆嫂这一动作展示出阿庆嫂什么心理角度考虑。仔细阅读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这一舞台说明及舞台说明所在的上下文内容,虽然胡司令非常信任阿庆嫂,把阿庆嫂介绍给刁德一,可是刁德一并不相信阿庆嫂,直接怀疑阿庆嫂,一点不给胡司令面子,根本不让阿庆嫂给自己点烟,认为阿庆嫂不简单,要“旁敲侧击将她访”。赞阿庆嫂机灵有胆量,救胡司令是舍己救人,有“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阿庆嫂回答救胡司令是江湖义气,胡司令常来,自己救胡司令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刁德一趁机说新四军这棵大树久在沙家浜,阿庆嫂一定和新四军常来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直接说阿庆嫂和新四军来往。机智的阿庆嫂说自己就是个开茶馆的,来的都是客人,见了就开口笑,过后就不想。再说人一走,茶就凉,就像自己曾经救过胡司令的命,可是胡司令的手下刁德一却怀疑自己,趁机泼去刁德一杯中的残茶。并说哪里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这里阿庆嫂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8.【答案】(1)在句式上主要运用整句,句式非常整齐。
(2)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对偶“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3)运用比喻、夸张和借代手法,如把“灶”比作北斗星,极言其大,“三江”又代指“三江水”,生动形象地长唱出了自己的开茶馆的特点,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解析】“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在句式上主要运用整句,句式非常整齐。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摆开”对“招待”,“八仙桌”对“十六方”。
“垒起七星灶”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把“灶”比作北斗星,极言其大;“铜壶煮三江”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三江”又代指“三江水”,生动形象地长唱出了自己的开茶馆的特点,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9.【答案】(1)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
(2)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3)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这场戏名为“智斗”,斗的双方应是阿庆嫂和刁德一。阿庆嫂作为一名抗日战士,在不明刁德一身份的情况下,要探明对方身份;在明确对方身份后,又要巧妙地应对刁德一的盘问;而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身份,狡猾的他耍尽花样想要探出对方的真实情况,这就难免有一场“智斗”了,可见,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
剧本中并没有出现真刀实枪的斗争,但刁德一对阿庆嫂产生怀疑,不断用言语来试探阿庆嫂,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如“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等;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可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出对手言谈中的漏洞;
而阿庆嫂则一眼看破刁德一的性情,并巧妙地利用胡传魁“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来作为自己的盾牌,并用泼茶和唱词来反击了刁德一的试探,保护了自己,也保住了新四军的秘密。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
从结构和句意上看,从标志性词入手,“……曰”是一完整句意,故“县吏请曰”不应断开,故排除BD项;依据语境,“妻子固请种粳”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假若在“乃使二顷”处断开,句意理解不通,且句意不完整;依据句法结构,“五十亩”在此句中作“种”的状语,不能作主语,故“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后文的“五十亩种粳”中“乃使二顷”承前省略了。故此句的断句应为: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答案】D
【解析】11.此题考查识记和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理解错误,因为“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其中“评价”或褒或贬,并不只有“褒奖”,故此项理解片面了。故选D。
【答案】D
【解析】12.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理解错误,依据原文“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分析可知,语意是“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应为“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不是“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故此项张冠李戴了,或是移花接木了。
故选D。
13.【答案】(1)(陶渊明)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介绍自己的情形(自嘲,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是他自己真实情况的记载。
(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此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
(1)得分点:“尝”,曾经;“谓”,认为;“自况”,自嘲,自比;“实录”,真实情况。(一点1分,句意2分)
(2)得分点:“而”,却;“蓄”,储存,保存;“适”,满足,畅快;“辄”,总是,就。(一点1分,句意2分)
14.【答案】个性原因—陶渊明任性率真,清高自负;不堪官场,对应酬檀道济无兴趣;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实原因—官场不是檀道济所说的开明盛世,所以自称不是贤明之人;陶渊明也不慕名利,故不受馈赠,坚守气节。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也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探究原因题,一般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着手。(1)从内因看,即陶渊明个人的性格特点看,原文有“颖脱不群,任真自得”,意为“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故和酬檀道交往会违背陶渊明的本性,考生可概括为“个性使然”。(2)从外因看,从檀道济和陶渊明所说的“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分析可知,“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是陶渊明所认可的为官之道,但不认可“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之观点,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所处之世不是“文明之世”,故才会有陶渊明对檀道济的敬而远之的态度,故才会有“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之举动。
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渊明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他担任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他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馆,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15.【答案】 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解析】C.“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故选C。
16.【答案】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伤”客居他乡。“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诗人为客居他乡而“伤”;
②“伤”万方多难。“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感时伤乱;
③“伤”壮志难酬。“日暮聊为梁甫吟”句,诗人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的典故,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
④“伤”世事沧桑。“玉垒浮云变古今”用飘忽变幻的玉垒山的浮云暗指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织入了复杂的世事沧桑的感受。(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6分)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8【答案】 一成不变 与时俱进 源远流长
19【答案】比喻(1分)把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比作沃土,把马克思主义真理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后的发展壮大。(一共两个比喻句,分析对一个得1分,分析对两个得3分)
20【答案】 C
A引用B特殊含义C强调D讽刺否定
21【答案】
①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
②人的记忆其实遍布于整个身体
③是这些细胞一起创造了意识
22【答案】
第一处:“人体内的心、肝”和“每个器官”概念有包含关系,可改成“人体内的心、肝以及其它器官”或“人体内的心、肝等器官”;
第二处:“驱动着个人的情绪、储存着个人的记忆”语序不当,应调换;
第三处:“并影响个体”后缺少中心词,加“的个性”
22作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登顶”“到达”“收获”“结果”“毕业”“成熟”是结果,而“不只是”则是强调除了结果,还有更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比如立志、过程、奋斗等。最终的结果固然令人兴奋,但前行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这一过程中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爬、努力拼搏,甚至是不断的反思、修正,失败后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的对人生的挑战,励精图治,踔厉前行,这些更是值得回味的。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暗含“过程”和“结果”的双核概念的思辨,考生要思考二者的关系,把握立志、过程、奋斗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可以说生命过程本身就有价值,我们在追求完美结果的同时,应享受过程之美,要体会人生各个阶段的滋味,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生活哲理,过有意义的人生。放慢一点前进的脚步,才能关注过程之美,尽享奋斗的乐趣;也只有体味到过程之美,才能真正发现生命的意义。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引出“过程”与“结果”的话题;接着阐释二者的概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然后可列举莫扎特、泰戈尔等例子论证在与困境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紧接着列举袁隆平、屠呦呦的例子论证认真走好过程,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最后结合航天团队的例子论证过程的价值,重视过程才是智慧的体现。
立意:
1.不懈怠于过程,不执着于结果。
2. 拼尽全力,输赢又何妨?
3.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4.心怀丰收,挥汗耕耘。
5.精致过程,方能完美结果。
例文
不懈怠于过程,不执着于结果
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上,法国队虽暂时失利,却仍有机会在悲叹与绝望中逆势而起重拾勇气,重振辉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身姿挑战自我虽未嬴取金牌,却以那一份超越自我拼尽全力的努力赢得人们的尊敬。
正如鲁迅所言,“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同样值得我们尊敬。人生亦是如此,结果固然重要,但那走好每一步,把握好每一个精彩瞬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智者。
结果诚然重要,但这需要走好每一步过程,方能获得中国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获取好结果就必须不骄不躁不躺平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就像法国队虽在球场上暂时失利但能挺进决赛,也必然要靠台下十年功;而我们要想在高考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唯有在平日学习中学好学透每一个知识点,读通背好每一个英文单词、文言诗词才能胸有成竹。过程,不管如何曲折,都会指向结果。结果,虽如逆水行舟,有进有退,却都要靠行动产生。否则,我们永远只能站在起点望洋兴叹,踌躇不前。
但有时候,我们也会急于求成,步履匆匆,但行至最后,回首来时路,却发现最美的风光反而在途中。当我们欣喜于实现目标的那一刻殊不知,这一路走来艰辛的历程却更让我们感动;而有时候,一直过分看重的东西却渐行渐远,以致让我们焦虑苦恼。这个时候,无论是否处于暂时的胜败,都能不急不躁耐心地欣赏沿途的美景,我们才能积蓄力量,带着满满的收获驶向目的地。正如王安忆所说“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唯有重视当下,享受过程,于奔跑中欣赏美景,我们才有足够的耐力度过今晚走向明天。而在为结果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便已收获许多。
行至终途,凡是过往,皆成序章。过往的荣耀只能用以吹嘘夸耀,过去的失败也无法见证不断进步的自己。当我们在过程中努力过奋斗过,无论拥有何种结果,值得我们铭记的反而不是那一刻成败,而是一路奋力前行的自己。就像我们关注奥运健儿能否获得金牌,也更关注他们背后的拼搏与付出。与过程之中的拼搏相比,金牌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即使明知前方遍布荆棘,依然初心不改;即使未能取得冠军依旧永不言弃;虽然获得一时荣誉,依旧追求超越自我。这些精神力量,早已超越了结果本身。
今日的青年,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有更多助力、更多途径实现目标;今日的青年,也有了更为宽容的外部环境允许我们暂时失败,重头再来。那么,我们就更该努力拼搏,不给青春留遗憾;我们也可以不执著于结果,尽情享受人生路上穿花拂叶的美好。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