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2《说和做》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1.2《说和做》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G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4:22:4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the loveliest people
who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作者:魏 巍
了解通讯文体,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综合利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文章浅析
Brief analysis
深层理解
Deep understanding
拓展延伸
Knowledge Expand
常识积累
Common Sense
01
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字词识记
写作背景
0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志愿军赴朝参战;
战争爆发之后作者魏巍赶赴朝鲜,在前线做了大量的采访和考察工作;
1951年回国之后在感动中写下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讴歌前线将士。
作者介绍
02
魏巍(1920——2008)
男 88岁 河南 郑州
诗人
作家
共产党员
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战士
作品介绍
03
诗集:
《两年》、《不断集》
散文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小说:
《长空怒风》、《红色的风暴》、《东方》
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字词正音
04
朝鲜
xiǎn

投掷
zhì

摁倒
èn

掰断
bāi

乱蹬
dēng

短褂儿
guà

什物
shí

脸膛儿
táng

识词释义
05
淳朴:
形容诚实朴素
谦逊:
谦虚恭谨
覆灭:
全部被消灭
蜂拥:
像蜜蜂似的拥挤着(走)
聚歼:
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覆灭:
全部被消灭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是很明显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02
文章浅析
视频背景、结构梳理及内容主旨
段落层次
01
第一部分
(1—3自然段)
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他们的崇高精神
第二部分
(4—13自然段)
三个典型事例,具体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
(14—15自然段)
联系我们幸福的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
结构层次
02
课件研究所
说和做 — 臧克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抒写切身感受
三个典型类型
议论抒情
点题
松骨峰战斗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火中救小孩
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谈话
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主旨
03
叙述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中的三个典型事例



揭露了志愿军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
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03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句段详细解读人物形象探究
深层理解
01
读下面这句话,找出在原文中的位置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将“感情”比喻为“奔流的潮水”,写出了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态,这样的表述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感情
抽 象
具 象
形象、生动
概括第5自然段的记叙要素?
二次战役的时候
时 间
松骨峰
地点
一支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
人物
去切断敌人的逃路
起因
英勇杀敌,奋力拖住敌人
经过
打死300多敌人,使部队主力聚歼了敌人
结果
第5段主要写了哪两个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直接描写战斗搏杀的场面
间接描写战后阵地的壮烈
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仇恨,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概括第11自然段的记叙要素?
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时 间
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子
地点
冯玉祥
人物
敌机扔燃烧弹房子着火,有孩子在哭
起因
连续两次冲进火场救人
经过
小孩儿得救了
结果
第三个事例没有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的姓名,是不是不符合通讯的真实性要求?为什么?
不是
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的内容是典型的,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志愿军战士
结尾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在内容上遥相呼应;
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首段
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尾段
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的交流,情感上呼应;
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首段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
尾段
开头写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幸福生活,暗示幸福的缘由,是一种因果上的照应;
在朝鲜战场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首段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辆电车……
尾段
开头交代了写作的缘由,重点写自己的感受,抒发个人情感,引起下文的陈述;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重点引发读者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激发读者的感情,结尾在表现主题上进行升华。
作用的不同:
04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中考考点及答题要点拓展
常识拓展
01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翔实而生动的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写作特色
02
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文章紧紧围绕“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接着,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概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然后,具体记叙三个典型事例,说明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
最后,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写作特色
03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记叙为主,穿插着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为记叙、议论的中心;接着用一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为文章具体事例的叙述做了思想认识方面的提示和感情的铺垫。
文章以记叙为主,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在叙述完每一个事例后,文章都穿插了议论、抒情。这些议论、抒情,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作者直抒胸臆,告诉人们要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全文没有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用朋友之间恳谈的方式来启迪人们要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考点拓展
04
赏析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常见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
常见考查方式:
第几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简要赏析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常见答题思路:】
了解常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说明:对事物、事理、人物做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释
描写:对事物、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刻画,烘托突出人物与事物
议论:阐明观点,表明态度,使文章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抒情: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情感,增强感染力
分析语句,根据掌握的表达方式做出判断,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作用。
答题模式:表达方式+内容+作用,即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讲述了……,突出了……
作业一
01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运用至少一种表达方式写一段话,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200字左右)
同桌交换所写文章,分析手中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用。
课后作业
作业二
02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共39张PPT)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老山界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作者:陆定一
了解红军过老山界的经过,把握叙事线索
品味精彩句段,体会作者行文中的思想感情
感受文章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教育
学习目标
目录
常识积累
作者介绍、写作的背景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字词注释等
深层理解
思想感情、内容主旨等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文章外延等
01
02
03
04
常识积累
主要包括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的介绍,相关历史事件补充
1934 年 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八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 12 月间越过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的老山界。长征胜利不久陆定一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
男 享年90岁 江苏 无锡
战士
共产党员
宣传思想阵线领导人
建国元勋
革命家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字词解释,结构梳理及内容主旨
10:46
2月1日 周一 上午
老山界
——陆定一
听课文,熟悉《老山界》的故事情节,简述故事中蕴含了怎么样的长征精神?
坚强奋斗
乐观向上
百折不挠
课文朗读
字词正音
苛捐杂税


欺侮



jiǎo

骨碌
gū lu
骨碌
酣然入梦
hān


quán

矗立
chù

搀扶
chān

苛捐杂税

juān

shuì
释义: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例句: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奇观

guān
释义: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例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绝壁
jué

释义: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例句: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呜咽


释义:(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例句:耳朵里有不可提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酣然入梦
hān
rán

mèng
释义:畅快地入睡
例句: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
老山界
翻山之前:
开篇点题,概括介绍
翻山经过:
翻山之后:
山高路险:行路难
路窄天寒:睡觉难
忍饥爬山:吃饭难
敌人追击:处境难
回顾长征各种困难,总结全文
坚强奋斗
乐观向上
百折不挠
文章脉络
半夜冻醒又睡着
夜里,在山地露宿
天黑了,山脚登山
下午沿山沟往上走
傍晚瑶民家攀谈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天
文章浅析
一口气跑下山去
过雷公岩继续爬山
下午两点多到山顶
被推醒抢着吃早饭
走了不久到雷公岩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二天
文章浅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老山界的高和险,上山的路有三十里,而且很陡
红军不是轻装行进,有伤员和马匹,吃不饱而且只能在山上露宿
后有国民党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体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克服困难
体现精神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句段详细解读,人物形象及特点相关考点探究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章主旨
文章开头“三十里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三十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是一座难走的山,为下文写红军不畏险阻翻越山岭做铺垫。
细节探究
文章第3段中的男人为什么会躲起来,反映出瑶民怎样的生活处境,其作用如何?
“照着习惯”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出现了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为下文写红军受到瑶民的欢迎做铺垫。
运用“不论……不论……只要……没有不……”的句式,反映了红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以及善于向群众做宣传,发动群众的特点。与前面“照着习惯”一句相对照,鲜明地表现了红军同军阀的本质区别。
文章第5段运用“不论……不论……只要……没有不……”的句式有什么实际意义?
文章第7段写明了广西瑶民生活的弊端,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段运用间接叙述与直接叙述相结合的手法,既给人以语言质朴简洁之感,又增强了感染力,表达了瑶民渴望摆脱军阀反动统治的强烈愿望。
读文章第12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火把?
火把在山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山势的陡峭险峻。也说明红军人数之多。火把“一直连到天上”,一方面显示了老山界的高耸入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红军战士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读文章第12段,说说“奇观”一词该如何理解?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出了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找出文中描写“雷公岩”陡峻的段落,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先从正面描写,用“垂直”说明雷公岩的“陡”,用“一尺多宽”说明它的“险”;然后从侧面烘托,用“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这一细节进一步突出了雷公岩的陡峻。这样正面、侧面相结合,极力刻画了雷公岩的陡峻。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深刻含义?该如何理解?
这里作者用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和老山界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表现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其困难程度都远远超出了老山界,红军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拓展延伸
文章写作特色,写法研究,中考考点及答题要点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这里的“仅有”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仅有”写出了瑶民的贫困,但她还是慷慨地把米拿出来给红军吃,有力地表现了她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护,更能表现军民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涉及考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点延伸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的景物描写
运用比喻,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生动地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红军的艰难处境。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字幕上缀着宝石,……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涉及考点:修辞句的赏析】
赏析修辞句的方法:
结合句子特点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意找全);
结合语境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特点);
指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十内容十效果
找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试分析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以动写静。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来写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山上的寂静,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涉及考点:写作手法的运用】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像波涛在澎湃。”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找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试分析这里环境描写的作用?
清新、明朗、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战士愉悦轻松的心情,展现了一种前途光明的意境。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清得透底。”
【涉及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推动情节的发展
深化作品主体
修辞手法运用恰当,语言优美,感染力强
如在对睡觉冻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中,作者用三个比喻句生动地描绘出夜晚老山界的景色,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老山界的高和险;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耳朵里感觉到的不可捉摸的声响,烘托出午夜山上的寂静。
写作特色
场面描写具体形象,主旨突出
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既有从不同的视角方位对老山界山势的描绘,又有对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乐观的语言的描写。把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陡峭险峻、爬山的艰难异常描写得逼真、生动,形象,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革命队伍。
写作特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色,字数在100字左右: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体现出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下节再见(共32张PPT)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两个目标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生动质朴和刚健明朗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感受花木兰的魅力
目录
contents
常识积累
文章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常识积累
诗歌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及花木兰介绍
花木兰
HUA MU LAN
花木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
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BEI JING JIE SHAO
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专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于北魏,当时,北魏与柔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首诗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的特色。

文章浅析
诗歌朗读、识词释义、文言文翻译理解
KE WEN LANG DU
13:24
2月17日 周三下午
木兰诗
听课文,熟悉《木兰诗》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清全诗故事情节。
KE WEN FAN YI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叹息声
对着门织布
指织布机
织布的梭子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想的是什么
思念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气声,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她思念的是什么。木兰说她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有思念。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中的文告
西北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征兵的名册
表示多数,不是确切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昨天夜里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征兵,征兵名册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指父亲
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马鞍下的垫子
驾驶牲口用的缰绳和嚼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木兰到各处集市买了骏马、鞍鞯、长鞭等。早晨辞别爹娘离开,傍晚住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溅溅的流淌声。
早晨
离开,辞行
只听见
水流声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早晨从黄河出发,傍晚到达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发出的啾啾声。远行万里,投身战事,飞一样越过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铠甲上。
战事
北方
古时军中白天烧饭晚上用来打更的器具
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将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回来朝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木兰被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尚书省的官,
记功
有余
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愿做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千里马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木兰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扶持着到外城;阿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整理艳丽的装束,小弟听到姐姐回来,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赶马快跑
外城
扶持
整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磨刀的声音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回家打开我东屋西屋的门,坐坐我东屋西屋的床。脱下我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旧衣裳。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梳理头发,再贴上好看的花黄,出屋子看望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大为吃惊:
穿
云一样的鬓发,指好看的头发
同“贴”
古代妇女面部装饰物
军中同一个灶吃饭的伙伴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共事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花木兰是女孩子。据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空中时,雄兔子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子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两兔子贴着地面跑,怎么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动弹
眯着眼
贴着地面跑
怎么
JIE GOU SHU LI
木兰诗
替父从军
深明大义
战场杀敌
辞官还乡
赞美木兰
勇敢坚强
不慕名利
以兔子为比喻,讴歌赞美
爱国精神
英雄气概
NEI RONG ZHU ZHI
讲的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表现了:
木兰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
告诉我们:
中华儿女具有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的品质
03

深层理解
诗歌人物形象、人物特点、内容主旨分析
XIANG XI JIE DU
简单说说诗歌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诗的开篇用“木兰当户织”点明主人公的名字及身份,接着写木兰不织布却一直叹息这个与往常不同的情景,使人产生疑问,即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回答。
不断强调木兰在从军路上“不闻爷娘唤女声”的思亲之情,这样写会有损木兰的英雄形象吗?为什么?
不会
从军之急和思亲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也更能表现木兰舍家为国的英雄形象。
诗中是怎样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归来的情景的?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行为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家人的兴奋与喜悦。
作者是如何描写木兰归家的生活细节的?
运用对偶与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归家后的生活细节。“开”“坐”“脱”“著”“理”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木兰回家后的舒畅、喜悦的心情,同时也写出她对女儿妆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表现出木兰柔美的一面。
04

拓展延伸
文章写作特色、文体知识拓展、考点延伸
CHANG SHI TUO ZHAN
官署名称,负责制谱,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
统治者也可借此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后来,人们把由乐府采集的歌谣称作“乐府”,“乐府” 变为诗体名称
乐府诗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诗歌。
乐府
YUE FU
XIE ZUO TE SE
浓郁的民歌特色
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浓厚。
例如:“唧唧”“溅溅”“啾啾”等拟声词;“阿爷”“阿姊”等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而自然流畅。
XIE ZUO TE SE
叙事的详略得当
对于木兰从军的缘由、行军准备、离家出征和辞官还乡详细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对于军旅生活略写,因此,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XIE ZUO TE SE
铺陈排比,感染力强
例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著我旧时裳”
这些铺陈排比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律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KAO DIAN TUO ZHAN
分析人物形象
例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部分表现了木兰眷恋家乡、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点此查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把人物放在具体情节中,结合背景分析
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来分析人物形象
要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关联,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
KE HOU ZUO YE
熟读并背诵课文;
根据本课所学技巧,自己找一篇文章,对文章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共28张PPT)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XUEXIMUBIAO & HUANGHESONG
学习目标
感受黄河形象,体会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01
学习诗歌中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02
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03
目录
常识积累
课文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1整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基础知识的积累PARTONE1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2002)湖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
(1905—1945)祖籍广东,作曲家、钢琴家,
《黄河大合唱》就是由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抗战作品。
字词正音
气魄


山巅
diān

澎湃
péng pài
澎湃
掀起
xiān

狂澜
lán


xiè

哺育


滋长


识词释义
赞歌:
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
本指黄河地理、自然特征,现指河流弯曲或曲折复杂
摇篮:
比喻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
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千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2整首诗的结构脉络,重点句的作用,主旨内容PARTTWO2课文浅析
经典重现
11:53
1月30日 周六上午
黄河颂
——歌曲
听歌曲,看朗诵,体会《黄河颂》浓烈的感情。
点击跳转朗诵视频
结构脉络
黄河颂
朗诵词
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
歌词
主体
尾声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奋斗精神
不屈意志
文章浅析
诗歌的第 1 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 1 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
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拉近关系后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
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文章浅析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整首诗的思想感情,修辞分析,句段意义等3深层理解
文章主旨
本文表面上是赞美黄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细节探究
文章开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
直接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易产生共鸣
【知识贴士:呼告】
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物进行呼唤对话,可以增强抒情效果,引起读者共鸣。
细节探究
“英雄”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英雄”一词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
【知识贴士:词语的表达作用】
细节探究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滋养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和壮大。
【知识贴士:理解比喻的妙用】
细节探究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知识贴士:理解反复的作用】
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人。
4整首诗的文体知识,写作特色,表达技巧等PARTFOUR4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本诗音节洪亮,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在句,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澎湃的激情。在用韵上,本诗隔两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写作特色
感情奔放,气势雄伟
诗人以奔放的感情、雄伟的气势、昂扬的基调来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例如,诗人三次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又如,诗人用“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一系列极具气势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例如,诗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
诗人反复运用“啊!黄河!”的句式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考点延伸
掌握诗歌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更好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常见考察方式: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考点延伸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总结(答题要点)
比喻: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感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更突出鲜明的表达事物
对比:把不同人物形象、生活现象、思想感情等放在一起,将矛盾体现得更加鲜明
课后作业
搜集《黄河大合唱》一共八大乐章,文章为第二章,试搜集阅读其他七章并找出你最喜欢的乐章,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