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XUEXIMUBIAO & HUANGHESONG
学习目标
感受黄河形象,体会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01
学习诗歌中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02
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03
目录
常识积累
课文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1整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基础知识的积累PARTONE1常识积累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2002)湖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
(1905—1945)祖籍广东,作曲家、钢琴家,
《黄河大合唱》就是由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抗战作品。
字词正音
气魄
pò
魄
山巅
diān
巅
澎湃
péng pài
澎湃
掀起
xiān
掀
狂澜
lán
澜
泻
xiè
泻
哺育
bǔ
哺
滋长
zī
滋
识词释义
赞歌:
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
本指黄河地理、自然特征,现指河流弯曲或曲折复杂
摇篮:
比喻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
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千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2整首诗的结构脉络,重点句的作用,主旨内容PARTTWO2课文浅析
经典重现
11:53
1月30日 周六上午
黄河颂
——歌曲
听歌曲,看朗诵,体会《黄河颂》浓烈的感情。
点击跳转朗诵视频
结构脉络
黄河颂
朗诵词
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
歌词
主体
尾声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奋斗精神
不屈意志
文章浅析
诗歌的第 1 节是朗诵词,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 1 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
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拉近关系后渲染雄壮的气氛,令人动情;
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文章浅析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整首诗的思想感情,修辞分析,句段意义等3深层理解
文章主旨
本文表面上是赞美黄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细节探究
文章开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
直接称读者为“朋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易产生共鸣
【知识贴士:呼告】
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物进行呼唤对话,可以增强抒情效果,引起读者共鸣。
细节探究
“英雄”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英雄”一词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
【知识贴士:词语的表达作用】
细节探究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滋养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和壮大。
【知识贴士:理解比喻的妙用】
细节探究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知识贴士:理解反复的作用】
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人。
4整首诗的文体知识,写作特色,表达技巧等PARTFOUR4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本诗音节洪亮,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在句,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澎湃的激情。在用韵上,本诗隔两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写作特色
感情奔放,气势雄伟
诗人以奔放的感情、雄伟的气势、昂扬的基调来直接抒情,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例如,诗人三次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又如,诗人用“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一系列极具气势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例如,诗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
诗人反复运用“啊!黄河!”的句式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考点延伸
掌握诗歌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更好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常见考察方式: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考点延伸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总结(答题要点)
比喻: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使感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更突出鲜明的表达事物
对比:把不同人物形象、生活现象、思想感情等放在一起,将矛盾体现得更加鲜明
课后作业
搜集《黄河大合唱》一共八大乐章,文章为第二章,试搜集阅读其他七章并找出你最喜欢的乐章,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