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1《百年孤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下列关于作家马尔克斯及其小说《百年孤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82年,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C.《百年孤独》巧妙地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运用夸张、象征手法,用严肃的态度讲述荒诞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魔幻的现实,打破了作品中真实与幻想的界限。
D.奥雷里亚诺上校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
5.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课文节选部分中,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复活》课文节选部分要表现的主题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一是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她,虽然她刻意回避过往的事情,但聂赫留朵夫的热情和善意也多少感染了她,临别时答应再见他,为她情感的“复活”埋下伏笔。二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良知的“复活”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顾自己是陪审员的身份,不顾玛丝洛娃已经沦为妓女、“杀人犯”,决意去相认并帮助她。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和人性开始“复活”。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应是复活人们的良知和人性,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C.象征是小说《老人与海》的一大艺术特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
D.《百年孤独》课文节选部分中,马孔多的“失眠健忘症”有集体性和传染性两个特点。这个情节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考: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周而复始地贫困、落后、愚昧,永远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是健忘,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总结,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作者用艺术概括和艺术夸张的方法加以表现,成了马孔多式的“失眠健忘症”。
6.这段文字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老人与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 马尔克斯
……①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很久都未能恢复平静。他不再制作小金鱼,吃不下东西,拖着毯子像梦游者一般在家中游荡,口中咀嚼着默然的怒火。三个月过去,他的头发变得灰白,往日里修剪齐整的髭须耷垂在苍白的唇边,但他的双眼重又变成两团火炭,这双眼睛曾吓住看到他出生的人,曾仅仅一瞥就让椅子打转。忍受着怒火的折磨,他试图唤起青年时代曾引导自己走上危险道路直至荣耀的荒原的预兆,却都归于徒然。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这里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一次他打开梅尔基亚德斯②房间的门,想寻找战前岁月的痕迹,却只看见废料,垃圾和多年积累下来的污物。在没人再翻动的残破书页间,在被潮气侵蚀的羊皮卷上,生出繁密的紫苔;曾经是家中空气最洁净的房间,却充斥着腐朽记忆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一天早上,他看见乌尔苏拉③趴在栗树下已故丈夫的膝上哭泣。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跟你父亲打个招呼吧。”乌尔苏拉对他说。他在栗树前停了片刻,又一次确认了那片空旷的空间同样无法触动他的情感。
“他说什么?”他问。
“他很难过,”乌尔苏拉回答,“因为他认为你快死了。”
“请告诉他,”上校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但他却错以为陡然间重获了力量。因此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那坚定的态度源于往日的教训。“早晚有一天,”她补充道,“这笔财富的主人会出现,只有他能挖出来。”没人知道一向慷慨大方的人怎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开始聚敛金钱。那并非足够救急的小钱,而是提一下就能让奥雷里亚诺第二④咋舌的惊人巨款。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就在这个时期他听到人们说:“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然而他如此坚持,四处奔走恳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东拼西凑,暗中不懈努力,结果在八个月里筹到的款项超过了马尔苏拉埋藏的金币数目。于是他去拜访病中的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⑤,要他协助自己掀起一场全面战争。
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尽管瘫痪在摇椅上,但在一段时期内的确是唯一能够联络到起义军旧部的人物。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他却与直到战败仍忠心耿耿的部下保持着联系。他和他们一起打着一场屈辱的日常战争,其中充满恳求与申请:“请您明天再来”,“就快了”,“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您的问题”,打着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败给了那些“您忠实恭顺的仆人”,他们应该签发但从未签发养老抚恤金。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延续了二十年,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曾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⑥。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他赏赐他们铸有自己头像的金扣子别在衣领上,又归还给他们一面染着鲜血和硝烟污痕的战旗,以备日后覆在棺材上。另一些人更有骨气,在社会救济的荫庇下仍苦苦等待回音,他们或因饥饿而死,或怀着一腔怒火苟活,或在精致的荣誉粪堆中衰老腐烂。因此,当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邀请他发动一场殊死决战,彻底铲除外国入侵者扶植的腐败可耻的政府,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
“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注】①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曾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他领导自由派军队与保守派斗争,成了最令政府畏惧的人物。在与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后,他放弃退休金,远离尘嚣,回到故乡马孔多,在家中的炼金实验室里打发时光。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外来统治者在镇上进行残暴的统治,上校的十几个私生子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暗杀。②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见证者和预言者,多次死亡和复活。③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④奥雷里亚诺第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孙辈,因奇特的繁殖能力而发财。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的亲密战友,追随者。⑥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妹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青年时的恋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体现了作者“生死相通”的观念,逝者能进入到生者的世界,生者能与亡灵交流,逝者的灵魂甚至能预见未来。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但政府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老兵们的恩德,另一方面却无限拖延老兵们应得的养老抚恤金,揭露了政府的虚伪和无情
C.小说常常将今昔场景并置,如布恩迪亚家昔日洁净的房间如今却气味腐朽,充满废料污物,在今昔对比中凝聚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人物都有一种悲剧色彩,不管是年迈的老母亲乌尔苏拉,还是两位昔日的战争英雄布恩迪亚上校和马尔克斯上校,或是老兵,身上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8.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1)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9.有人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孤独的代言人”,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孤独?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拉丁美洲的孤独【注】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一位曾陪同麦哲伦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航海家,在经过我们南美洲时写了一本严谨的编年史。他说他见过一些肚脐儿长在背上的猪,见过一些没有爪子的鸟儿,还有一些鸟儿像鲣鸟那样没有舌头,嘴巴像汤匙。他说他还见过一种怪兽,骡头骡耳,驼身鹿蹄,吼声像马嘶。
那本书很薄,但很迷人。然而它还远非那个时代我们的现实的最令人惊奇的见证。我们那个如此令人向往的虚幻之国“黄金国”,在漫长的年代里曾在许多地图上出现。为了寻找“青春永驻泉”,神话般的人物阿尔瓦·努涅斯·卡维萨·德·巴卡竟然在墨西哥北部考察了八年。后来,在殖民地时期,人们在卡塔赫纳出售若干在洪水淹没过的土地上饲养的母鸡,其鸡肫里居然包裹着金砂粒。我们的先辈们这种关于黄金的连篇呓语直到不久前还缠绕着我们。
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并没有使我们摆脱疲痛无知状态。曾三次对墨西哥实行独裁统治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为了埋葬他那条在所谓的糕点战争中失掉的右腿,下令举行了极为豪华的葬礼。加西亚·莫雷诺将军作为专制君主统治厄瓜多尔长达16年。萨尔瓦多通神的暴君马克西米利亚诺·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将军在一次野蛮的屠杀中竟然剿灭了30000农民。我们不曾有过片刻安宁。在这段时间里,发生过五次战争、17次政变,有2000万拉美儿童不满2岁便不幸死去,这个数目比西欧自1970年以来出生的人数还要多。由于暴力镇压而死去的人几乎有12万之多。
我敢说,今年值得瑞典文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这一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而我这个流浪在外、怀念故乡的哥伦比亚人,不过是被机运指定的又一个数码。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既然这些困难把属于它的精华的我们变得头脑迟钝了,那也就不难理解世界这一边的理性主义的、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的天才们为什么找不到解释我们的有效方法了。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得我们愈来愈不为人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令人尊敬的欧洲如果站在自己过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它会更能为世人理解。不妨回忆一下:伦敦为了建造它的第一道城墙,花费了300个年头,又用了300年才得到了一名主教;罗马在混沌不清的黑暗中争斗了20个世纪才由一位埃特卢里亚国王在历史上建立了该城。我认为,头脑清楚、也曾在此为缔造一个更人道、更公正的伟大祖国而奋斗的欧洲人倘若仅仅是同情我们的梦想不会使我们对孤独的感觉有所减少。
拉丁美洲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成为棋盘上的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相”,也毫不幻想将自己的独立与独特发展的计划变成西方的渴望。然而,尽管航海的成就大大缩短了我们美洲和欧洲的距离,但似乎扩大了彼此间的文化差距。为什么在文学上可以没有保留地赞同我们的独特性,我们在社会变革方面所做的艰难尝试却受到种种怀疑而遭到否定呢?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不!我们历史上遭受过的无休无止的暴力和悲剧是延续数百年的不公正和难以计数的痛苦的结果。但是许多欧洲领导人和思想家却像忘记了年轻时代建立的疯狂业绩的祖辈那样幼稚地相信这一点,好像除了依靠世界上的两位霸主生活外便走投无路。朋友们,这便是我们的孤独的大小。
然而,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这个优势还在增长,还在加速:每年出生的人口比死亡的人口多7400万。这个新生的人口的数量,相当于使纽约的人数每年增长七倍。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在财富不多的国家,其中当然包括拉丁美洲。与此相反,那些经济繁荣的国家却成功地积累了足够的破坏力量。这股力量不仅能够将生存至今的全人类,而且能够把经过这个不幸的星球的一切生灵消灭100次。
在跟今天一样的一天,我的导师威廉姆·福克纳曾站在这个地方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面对这个从人类发展的全部时间看可能像个乌托邦的令人惊讶的现实,我们这些相信一切的寓言创造者感到我们有权利认为,创建一个与之对立的乌托邦为时还不很晚。那将是一个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在那里,谁的命运也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在那里,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幸福有可能实现;在那里,命中注定处于100年孤独的世家终将并永远享有存在于世的第二次机会。
(有删改)
【注】这是作者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之后,独裁与暴政笼罩拉丁美洲,战争与政变频繁,人口大量死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马尔克斯将自己比作“数码”,形象表明瑞典文学院给自己颁奖,不是因为文学表现艺术,而是因为自己真实记录了拉美现实。
C.演讲最后,马尔克斯赞美进步与人类生命的增长,尽管某股破坏力量可以轻易毁灭全人类,但创建一个美好未来还为时不晚。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语调概括了拉丁美洲在孤独中的倔强与坚持,体现演讲词的针对性,称呼语“朋友们”的使用产生互动感。
11.这篇演讲词从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对南美洲的见闻记录讲起,请简析以此开篇的作用。
12.本文标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述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
莫言
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每次提审,我都会鸣冤叫屈。我身受酷刑而绝不改悔,挣得了一个硬汉子的名声。我知道许多鬼卒对我暗中钦佩,我也知道阎王老子对我不胜厌烦。为了让我认罪服输,他们使出了地狱酷刑中最歹毒的一招,将我扔到沸腾的油锅里,翻来覆去,像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痛苦之状,难以言表。鬼卒还用叉子把我叉起来,高高举着,一步步走上通往大殿的台阶。鬼卒小心翼翼地将我安放在阎罗殿前的青石板上,跪下向阎王报告:
“大王,炸好了。”
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我听到从高高的大堂上,从那高高大堂上的辉煌烛光里,传下来阎王爷几近调侃的问话:
“西门闹,你还闹吗?”
“冤枉!”
我喷吐着腥膻的油星子喊叫:冤枉!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钢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厉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我不服,我冤枉,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阎王与身边的判官低声交谈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说:
“好了,西门闹,知道你是冤枉的。世界上许多人该死,但却不死;许多人不该死,偏偏死了。这是本殿也无法改变的现实。现在本殿法外开恩,放你生还。”
突然降临的大喜事,像一扇沉重的磨盘,几乎粉碎了我的身体。间王扔下一块朱红色的三角形令牌,用颇不耐烦的腔调说:
“牛头马面,送他回去吧!”
掖了令牌的那位鬼卒,搡了那个扯我胳膊的鬼卒一把,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教训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的口吻说:
“你的脑子里灌水了吗?你的眼睛被秃鹫啄瞎了吗?你难道看不见他的身体已经像一根天津卫十八街的大麻花一样酥焦了吗?”
在他的教训声中,那个年轻的鬼卒翻着白眼,茫然不知所措。掖令牌的鬼卒道:
“还愣着干什么?去取驴血来啊!”
那个鬼卒拍了一下脑袋,脸上出现恍然大悟般的表情。他转身跑下大堂,顷刻间便提来一只血污斑斑的木桶。
他将木桶沉重地蹾在我的身边,使我的身体都受了震动。我嗅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腥气;一股热烘烘的腥气,仿佛还带着驴的体温。一头被杀死的驴的身体在我脑海里一闪现便消逝了。持令牌的鬼卒从桶里抓起一只用猪的鬃毛捆扎成的刷子,蘸着黏稠的、暗红的血,往我头顶上一刷。那鬼卒如一位技艺高超、动作麻利的油漆匠,一刷子紧接着一刷子,将驴血涂遍了我的全身。到最后,他提起木桶,将其中剩余的,劈头浇下来。我感到生命在体内重新又汹涌澎湃了。我感到力量和勇气又回到了身上。没用他们扶持,我便站了起来。
在两位蓝脸鬼卒挟持下,我们穿越了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尽头的幽暗隧道。
终于走出隧道,然后登上高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伸出白胖细腻与她的年龄很不相称的手,从一只肮脏的铁锅里,用乌黑的木勺子,舀了一勺洋溢着馊臭气味的黑色液体,倒在一只涂满红釉的大碗里,鬼卒端起碗递到我面前,脸上浮现着显然是不怀好意的微笑,对我说:
“喝了吧,喝了这碗汤,你就会把所有的痛苦烦恼和仇恨忘记。”
我挥手打翻了碗,对鬼卒说:
“不,我要把一切痛苦烦恼和仇恨牢记在心,否则我重返人间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我昂然下了高台……
我家的大门虚掩着,从门缝里能看到院子里人影绰绰,难道她们知道我要回来吗?我对鬼差说:
“二位兄弟,一路辛苦!”
我看到鬼差蓝脸上的狡猾笑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笑容的含义,他们就抓着我的胳膊猛力往前一送。我的眼前一片昏黄,就像沉没在水里一样,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人欢快的喊叫声:
“生下来了!”
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浑身沾着黏液,躺在一头母驴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读过私塾、识字解文、堂堂的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
选自《生死疲劳》(第一部——驴折腾,第一章)(有删改)
文本二:
创作于2005年的《生死疲劳》,是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用莫言的话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这本书,才把这个殊荣授予了他。
《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冤死的地主西门闹,在历经了六道轮回,依次投胎为驴、牛、猪、狗、猴和一个带着先天缺憾的大头婴儿的故事。故事主要以动物们的独特视角,来体悟和审视1950到2000这几十年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下,一个叫做高密的乡村,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的变迁与改革。而引发这一次次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便是土地这个沉重却不可逾越的具体事物。通过对几代典型人物的刻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和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和坚守,以及中国式农民的朴实、勤劳与坚韧。这是一部具有浓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然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却又带着浓烈的中国风韵味,它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作者深受影响的乡土文化相融合。诸如作为本书主线的“六道轮回”,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穿插引用,和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方言,都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另外,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更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致敬与发扬。总之,在风格上,这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质的《百年孤独》。
摘自孙克艳《飘零而执着的人生之舟——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虽无“下回分解”这一说,但是结尾“我睁开眼睛……竟成了……小驴子”,对读者也有无限的吸引力。
B.西门闹打翻孟婆汤、走下高台一段,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他想要与家人相聚,也为下文写他真的转世回到家里做了铺垫。
C.小说语言幽默、诙谐、俏皮,成功化解了故事的沉重感,但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复杂情愫。
D.小说运用了荒诞的笔法,通过写西门闹的转世轮回,反映了世事沧桑、社会变迁,给读者带来“满纸荒唐言,全为庄严事”的感受。
14.文本一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说明。
15.孙克艳说,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质的《百年孤独》,足一部具有浓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请结合文本,谈谈本篇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1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达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18.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19.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作者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第三单元
11《百年孤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 ),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 ① 。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 )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 )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 )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 ② ,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面世 扛鼎 光怪陆离 出神入化
B.面市 扛鼎 斑驳陆离 登峰造极
C.面世 压轴 光怪陆离 登峰造极
D.面市 压轴 斑驳陆离 出神入化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作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A 2.C 3.①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②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语境是说《百年孤独》问世,应使用“面世”。
第二空,“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压轴”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此处与“之作”搭配,应该用“扛鼎”。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第三空,“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结合语境“魔幻外衣”可知,此处形容奇异,应使用“光怪陆离”。
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对象是马尔克斯的写作技巧,选用“出神入化”更合适。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共有三处错误:一是暗换主语,后两个分句不能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作者”,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作品”,据此排除A、B两项;
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七代人”后面添加“的传奇故事”;三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①处,由下文的“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扛鼎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可知,应填“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
②处,由上文“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下文“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可知,应填“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4.下列关于作家马尔克斯及其小说《百年孤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82年,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C.《百年孤独》巧妙地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运用夸张、象征手法,用严肃的态度讲述荒诞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魔幻的现实,打破了作品中真实与幻想的界限。
D.奥雷里亚诺上校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 “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错误。《霍乱时期的爱情》是1985年的作品。
B.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错误。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D. “奥雷里亚诺上校”错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
故选C。
5.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课文节选部分中,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复活》课文节选部分要表现的主题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一是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她,虽然她刻意回避过往的事情,但聂赫留朵夫的热情和善意也多少感染了她,临别时答应再见他,为她情感的“复活”埋下伏笔。二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良知的“复活”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顾自己是陪审员的身份,不顾玛丝洛娃已经沦为妓女、“杀人犯”,决意去相认并帮助她。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和人性开始“复活”。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应是复活人们的良知和人性,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C.象征是小说《老人与海》的一大艺术特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
D.《百年孤独》课文节选部分中,马孔多的“失眠健忘症”有集体性和传染性两个特点。这个情节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考: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周而复始地贫困、落后、愚昧,永远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是健忘,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总结,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作者用艺术概括和艺术夸张的方法加以表现,成了马孔多式的“失眠健忘症”。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表述不当。米考伯夫妇债务缠身,全家靠典当度日,生活困窘但不失善良,捉襟见肘中偶尔也乐观豁达。大卫虽然生活环境恶劣,但他善良、诚挚、聪明、不甘于堕落,在与米考伯先生一家的交往中,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怜悯,学会了在困境中如何顽强乐观地生活,所以小说并没有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故选A。
6.这段文字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老人与海》
【答案】“又上阵了”,突出了老人决不妥协的精神,虽然知道也许不会赢,但是决不会放弃。这就是“硬汉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
“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老人知道不会赢;“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老人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已经万分疲惫,但是在鲨鱼来袭时,依然不放弃、不妥协,誓死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了老人决不妥协、不认输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 马尔克斯
……①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很久都未能恢复平静。他不再制作小金鱼,吃不下东西,拖着毯子像梦游者一般在家中游荡,口中咀嚼着默然的怒火。三个月过去,他的头发变得灰白,往日里修剪齐整的髭须耷垂在苍白的唇边,但他的双眼重又变成两团火炭,这双眼睛曾吓住看到他出生的人,曾仅仅一瞥就让椅子打转。忍受着怒火的折磨,他试图唤起青年时代曾引导自己走上危险道路直至荣耀的荒原的预兆,却都归于徒然。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这里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一次他打开梅尔基亚德斯②房间的门,想寻找战前岁月的痕迹,却只看见废料,垃圾和多年积累下来的污物。在没人再翻动的残破书页间,在被潮气侵蚀的羊皮卷上,生出繁密的紫苔;曾经是家中空气最洁净的房间,却充斥着腐朽记忆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一天早上,他看见乌尔苏拉③趴在栗树下已故丈夫的膝上哭泣。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跟你父亲打个招呼吧。”乌尔苏拉对他说。他在栗树前停了片刻,又一次确认了那片空旷的空间同样无法触动他的情感。
“他说什么?”他问。
“他很难过,”乌尔苏拉回答,“因为他认为你快死了。”
“请告诉他,”上校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但他却错以为陡然间重获了力量。因此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那坚定的态度源于往日的教训。“早晚有一天,”她补充道,“这笔财富的主人会出现,只有他能挖出来。”没人知道一向慷慨大方的人怎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开始聚敛金钱。那并非足够救急的小钱,而是提一下就能让奥雷里亚诺第二④咋舌的惊人巨款。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就在这个时期他听到人们说:“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然而他如此坚持,四处奔走恳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东拼西凑,暗中不懈努力,结果在八个月里筹到的款项超过了马尔苏拉埋藏的金币数目。于是他去拜访病中的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⑤,要他协助自己掀起一场全面战争。
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尽管瘫痪在摇椅上,但在一段时期内的确是唯一能够联络到起义军旧部的人物。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他却与直到战败仍忠心耿耿的部下保持着联系。他和他们一起打着一场屈辱的日常战争,其中充满恳求与申请:“请您明天再来”,“就快了”,“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您的问题”,打着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败给了那些“您忠实恭顺的仆人”,他们应该签发但从未签发养老抚恤金。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延续了二十年,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曾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⑥。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他赏赐他们铸有自己头像的金扣子别在衣领上,又归还给他们一面染着鲜血和硝烟污痕的战旗,以备日后覆在棺材上。另一些人更有骨气,在社会救济的荫庇下仍苦苦等待回音,他们或因饥饿而死,或怀着一腔怒火苟活,或在精致的荣誉粪堆中衰老腐烂。因此,当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邀请他发动一场殊死决战,彻底铲除外国入侵者扶植的腐败可耻的政府,赫里内勒多 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
“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注】①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曾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他领导自由派军队与保守派斗争,成了最令政府畏惧的人物。在与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后,他放弃退休金,远离尘嚣,回到故乡马孔多,在家中的炼金实验室里打发时光。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外来统治者在镇上进行残暴的统治,上校的十几个私生子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暗杀。②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见证者和预言者,多次死亡和复活。③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④奥雷里亚诺第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孙辈,因奇特的繁殖能力而发财。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的亲密战友,追随者。⑥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妹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青年时的恋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体现了作者“生死相通”的观念,逝者能进入到生者的世界,生者能与亡灵交流,逝者的灵魂甚至能预见未来。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但政府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老兵们的恩德,另一方面却无限拖延老兵们应得的养老抚恤金,揭露了政府的虚伪和无情
C.小说常常将今昔场景并置,如布恩迪亚家昔日洁净的房间如今却气味腐朽,充满废料污物,在今昔对比中凝聚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人物都有一种悲剧色彩,不管是年迈的老母亲乌尔苏拉,还是两位昔日的战争英雄布恩迪亚上校和马尔克斯上校,或是老兵,身上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8.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1)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9.有人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孤独的代言人”,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孤独?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B 8.(1)“该死的时候”是指生命走到尽头、呼吸停止等生命自然结束的事实,而“能死的时候”则是指一个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句话体现了布恩迪亚上校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表现了他对再次发动战争的执着和坚定。(2)布恩迪亚上校曾代表自由派对保守政府战斗几十年,现在却发现人们认为保守派与自由派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话语中体现出上校所谓的功绩是多么的虚无,也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 9.①他在自己家中是孤独的:“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他是自己家的陌生人,与家中的人和环境都格格不入。②他的理想是孤独的:他热切期待再次发动战争,母亲藏有大量金币,却断然拒绝他;他登门求助,旧日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连最亲密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也认为他是老糊涂了。③他在整个社会中是孤独的:战争结束后,他远离现实世界,躲在炼金实验室里打造小金鱼,不了解世界变化,远离政治,对起义军旧部的窘况更是一无所知。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错,原文“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是指政府对老兵们养老抚恤金的拖延比战争更让他们受伤,没有详细描写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1)这句话是布恩迪亚上校听母亲说父亲预言他将死去的时候说的。“该死的时候”是针对父亲的预言而言,父亲预言他的生命将要结束,即生命走到尽头、呼吸停止等生命自然结束的事实,但他不认为如此;他认为自己还不能死,因为他好没有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他继续去奔波借款,发动同伴,要再次战斗,故而“能死的时候”则是指一个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句话体现了布恩迪亚上校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活着就要尽到责任,完成使命,这表现了他对再次发动战争的执着和坚定。
(2)句子表面上说的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区别,实则是没有区别:都去做弥撒。意味着人们认为二者都做了顺民,都沉醉于宗教,安于现在的政治状态,保守派与自由派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布恩迪亚上校曾代表自由派对保守政府战斗几十年,充满改造社会的激情,可从人们的话语中体现出上校所谓的功绩是虚无的,民众并没有从战争中感到社会的进步和自由派的特别,句中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战争不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任何好处。
9.本题考查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可知,他在自己家中是孤独的:他是自己家的陌生人,他不关注别人,别人也忽视了他,他与家中的人和环境都格格不入。
结合“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可知,他热切期待再次发动战争,母亲藏有大量金币,却断然拒绝他;他登门求助,旧日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连最亲密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也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可知他的理想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再理解并支持他发动战争。
结合“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可知,战争结束后,他远离现实世界,躲在炼金实验室里打造小金鱼,不了解世界变化,远离政治,但梦想着再发动战争,改造社会,还想联系旧部参战,可见他对起义军旧部被政府无限拖延养老抚恤金的窘况是一无所知的。他其实没有了和社会的联系,他在整个社会中是孤独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拉丁美洲的孤独【注】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一位曾陪同麦哲伦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航海家,在经过我们南美洲时写了一本严谨的编年史。他说他见过一些肚脐儿长在背上的猪,见过一些没有爪子的鸟儿,还有一些鸟儿像鲣鸟那样没有舌头,嘴巴像汤匙。他说他还见过一种怪兽,骡头骡耳,驼身鹿蹄,吼声像马嘶。
那本书很薄,但很迷人。然而它还远非那个时代我们的现实的最令人惊奇的见证。我们那个如此令人向往的虚幻之国“黄金国”,在漫长的年代里曾在许多地图上出现。为了寻找“青春永驻泉”,神话般的人物阿尔瓦·努涅斯·卡维萨·德·巴卡竟然在墨西哥北部考察了八年。后来,在殖民地时期,人们在卡塔赫纳出售若干在洪水淹没过的土地上饲养的母鸡,其鸡肫里居然包裹着金砂粒。我们的先辈们这种关于黄金的连篇呓语直到不久前还缠绕着我们。
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并没有使我们摆脱疲痛无知状态。曾三次对墨西哥实行独裁统治的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为了埋葬他那条在所谓的糕点战争中失掉的右腿,下令举行了极为豪华的葬礼。加西亚·莫雷诺将军作为专制君主统治厄瓜多尔长达16年。萨尔瓦多通神的暴君马克西米利亚诺·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将军在一次野蛮的屠杀中竟然剿灭了30000农民。我们不曾有过片刻安宁。在这段时间里,发生过五次战争、17次政变,有2000万拉美儿童不满2岁便不幸死去,这个数目比西欧自1970年以来出生的人数还要多。由于暴力镇压而死去的人几乎有12万之多。
我敢说,今年值得瑞典文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这一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而我这个流浪在外、怀念故乡的哥伦比亚人,不过是被机运指定的又一个数码。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
既然这些困难把属于它的精华的我们变得头脑迟钝了,那也就不难理解世界这一边的理性主义的、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的天才们为什么找不到解释我们的有效方法了。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得我们愈来愈不为人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令人尊敬的欧洲如果站在自己过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它会更能为世人理解。不妨回忆一下:伦敦为了建造它的第一道城墙,花费了300个年头,又用了300年才得到了一名主教;罗马在混沌不清的黑暗中争斗了20个世纪才由一位埃特卢里亚国王在历史上建立了该城。我认为,头脑清楚、也曾在此为缔造一个更人道、更公正的伟大祖国而奋斗的欧洲人倘若仅仅是同情我们的梦想不会使我们对孤独的感觉有所减少。
拉丁美洲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成为棋盘上的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相”,也毫不幻想将自己的独立与独特发展的计划变成西方的渴望。然而,尽管航海的成就大大缩短了我们美洲和欧洲的距离,但似乎扩大了彼此间的文化差距。为什么在文学上可以没有保留地赞同我们的独特性,我们在社会变革方面所做的艰难尝试却受到种种怀疑而遭到否定呢?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不!我们历史上遭受过的无休无止的暴力和悲剧是延续数百年的不公正和难以计数的痛苦的结果。但是许多欧洲领导人和思想家却像忘记了年轻时代建立的疯狂业绩的祖辈那样幼稚地相信这一点,好像除了依靠世界上的两位霸主生活外便走投无路。朋友们,这便是我们的孤独的大小。
然而,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这个优势还在增长,还在加速:每年出生的人口比死亡的人口多7400万。这个新生的人口的数量,相当于使纽约的人数每年增长七倍。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在财富不多的国家,其中当然包括拉丁美洲。与此相反,那些经济繁荣的国家却成功地积累了足够的破坏力量。这股力量不仅能够将生存至今的全人类,而且能够把经过这个不幸的星球的一切生灵消灭100次。
在跟今天一样的一天,我的导师威廉姆·福克纳曾站在这个地方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面对这个从人类发展的全部时间看可能像个乌托邦的令人惊讶的现实,我们这些相信一切的寓言创造者感到我们有权利认为,创建一个与之对立的乌托邦为时还不很晚。那将是一个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在那里,谁的命运也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在那里,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幸福有可能实现;在那里,命中注定处于100年孤独的世家终将并永远享有存在于世的第二次机会。
(有删改)
【注】这是作者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之后,独裁与暴政笼罩拉丁美洲,战争与政变频繁,人口大量死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马尔克斯将自己比作“数码”,形象表明瑞典文学院给自己颁奖,不是因为文学表现艺术,而是因为自己真实记录了拉美现实。
C.演讲最后,马尔克斯赞美进步与人类生命的增长,尽管某股破坏力量可以轻易毁灭全人类,但创建一个美好未来还为时不晚。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语调概括了拉丁美洲在孤独中的倔强与坚持,体现演讲词的针对性,称呼语“朋友们”的使用产生互动感。
11.这篇演讲词从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对南美洲的见闻记录讲起,请简析以此开篇的作用。
12.本文标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述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答案】10.B 11.①借用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对南美洲奇异景象的见闻记录,能吸引读者眼球,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②批评像安东尼奥·皮加费塔这样的西方作家不关注真正的南美是什么样的,而只是把它作为猎奇的工具,同时也借此引出真正的南美的模样。 12.①西方文学只把拉美作为猎奇的素材,而不能关注到拉美地区的实际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
②拉丁美洲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只能探索出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而不能完全追随欧美。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形象表明瑞典文学院给自己颁奖……而是因为自己真实记录了拉美现实”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而我这个流浪在外、怀念故乡的哥伦比亚人,不过是被机运指定的又一个数码。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可知,作者这样比喻,是想要说明“今年值得瑞典文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重点不在于自己。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文章第二段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那本书很薄,但很迷人”可以看出,第一段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对南美洲的见闻记录“他说他见过一些肚脐儿长在背上的猪,见过一些没有爪子的鸟儿,还有一些鸟儿像鲣鸟那样没有舌头,嘴巴像汤匙……”等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作者在这里引用,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根据文章第二段作者态度的转变“然而它还远非那个时代我们的现实的最令人惊奇的见证”以及后文内容可知,作者对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所写的内容其实是有批驳的。马尔克斯先说它是“严谨的编年史”,又说是“凭空臆想的历险记”,可知这段话其实是在指责一种刻板偏见或者说傲慢——他们并不关心真实的南美是什么样的,只是把南美当成猎奇文学的素材。既然如此,真正的南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也就可以借此展开了。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多角度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
首先,根据文章第一、二段“然而它还远非那个时代我们的现实的最令人惊奇的见证”和第四段“我敢说,今年值得瑞典文学院注意的,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这一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可以得知第一重孤独:西方文学只把拉美作为猎奇的素材,而不能关注到拉美地区的实际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
根据原文“拉丁美洲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成为棋盘上的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相’,也毫不幻想将自己的独立与独特发展的计划变成西方的渴望”,以及该段中间的一系列问句“什么在文学上可以没有保留地赞同我们的独特性,我们在社会变革方面所做的艰难尝试却受到种种怀疑而遭到否定呢?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以及段末作者对西方指责的批驳可以得知拉丁美洲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世界的独特性,很早就有人提出拉丁美洲只能探索自己的道路。但是,现实中,拉丁美洲国家一直在向欧洲、美国寻找思想指引与制度榜样。最后形成的现实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巨大,以致拉美几乎成了贫富分化的代名词。这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同时,由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历史宿怨,拉丁美洲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质化程度非常低,很难形成具有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与行动意志,而这种同质性恰恰是现代社会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自己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 没有祖先的庇荫,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自己去摸索。这是拉丁美洲孤独的根源。从而可以归纳出:拉丁美洲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只能探索出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而不能完全追随欧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
莫言
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每次提审,我都会鸣冤叫屈。我身受酷刑而绝不改悔,挣得了一个硬汉子的名声。我知道许多鬼卒对我暗中钦佩,我也知道阎王老子对我不胜厌烦。为了让我认罪服输,他们使出了地狱酷刑中最歹毒的一招,将我扔到沸腾的油锅里,翻来覆去,像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痛苦之状,难以言表。鬼卒还用叉子把我叉起来,高高举着,一步步走上通往大殿的台阶。鬼卒小心翼翼地将我安放在阎罗殿前的青石板上,跪下向阎王报告:
“大王,炸好了。”
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我听到从高高的大堂上,从那高高大堂上的辉煌烛光里,传下来阎王爷几近调侃的问话:
“西门闹,你还闹吗?”
“冤枉!”
我喷吐着腥膻的油星子喊叫:冤枉!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钢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厉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我不服,我冤枉,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
阎王与身边的判官低声交谈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说:
“好了,西门闹,知道你是冤枉的。世界上许多人该死,但却不死;许多人不该死,偏偏死了。这是本殿也无法改变的现实。现在本殿法外开恩,放你生还。”
突然降临的大喜事,像一扇沉重的磨盘,几乎粉碎了我的身体。间王扔下一块朱红色的三角形令牌,用颇不耐烦的腔调说:
“牛头马面,送他回去吧!”
掖了令牌的那位鬼卒,搡了那个扯我胳膊的鬼卒一把,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教训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的口吻说:
“你的脑子里灌水了吗?你的眼睛被秃鹫啄瞎了吗?你难道看不见他的身体已经像一根天津卫十八街的大麻花一样酥焦了吗?”
在他的教训声中,那个年轻的鬼卒翻着白眼,茫然不知所措。掖令牌的鬼卒道:
“还愣着干什么?去取驴血来啊!”
那个鬼卒拍了一下脑袋,脸上出现恍然大悟般的表情。他转身跑下大堂,顷刻间便提来一只血污斑斑的木桶。
他将木桶沉重地蹾在我的身边,使我的身体都受了震动。我嗅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腥气;一股热烘烘的腥气,仿佛还带着驴的体温。一头被杀死的驴的身体在我脑海里一闪现便消逝了。持令牌的鬼卒从桶里抓起一只用猪的鬃毛捆扎成的刷子,蘸着黏稠的、暗红的血,往我头顶上一刷。那鬼卒如一位技艺高超、动作麻利的油漆匠,一刷子紧接着一刷子,将驴血涂遍了我的全身。到最后,他提起木桶,将其中剩余的,劈头浇下来。我感到生命在体内重新又汹涌澎湃了。我感到力量和勇气又回到了身上。没用他们扶持,我便站了起来。
在两位蓝脸鬼卒挟持下,我们穿越了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尽头的幽暗隧道。
终于走出隧道,然后登上高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伸出白胖细腻与她的年龄很不相称的手,从一只肮脏的铁锅里,用乌黑的木勺子,舀了一勺洋溢着馊臭气味的黑色液体,倒在一只涂满红釉的大碗里,鬼卒端起碗递到我面前,脸上浮现着显然是不怀好意的微笑,对我说:
“喝了吧,喝了这碗汤,你就会把所有的痛苦烦恼和仇恨忘记。”
我挥手打翻了碗,对鬼卒说:
“不,我要把一切痛苦烦恼和仇恨牢记在心,否则我重返人间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我昂然下了高台……
我家的大门虚掩着,从门缝里能看到院子里人影绰绰,难道她们知道我要回来吗?我对鬼差说:
“二位兄弟,一路辛苦!”
我看到鬼差蓝脸上的狡猾笑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笑容的含义,他们就抓着我的胳膊猛力往前一送。我的眼前一片昏黄,就像沉没在水里一样,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人欢快的喊叫声:
“生下来了!”
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浑身沾着黏液,躺在一头母驴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读过私塾、识字解文、堂堂的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
选自《生死疲劳》(第一部——驴折腾,第一章)(有删改)
文本二:
创作于2005年的《生死疲劳》,是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用莫言的话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这本书,才把这个殊荣授予了他。
《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冤死的地主西门闹,在历经了六道轮回,依次投胎为驴、牛、猪、狗、猴和一个带着先天缺憾的大头婴儿的故事。故事主要以动物们的独特视角,来体悟和审视1950到2000这几十年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下,一个叫做高密的乡村,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的变迁与改革。而引发这一次次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便是土地这个沉重却不可逾越的具体事物。通过对几代典型人物的刻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和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执着和坚守,以及中国式农民的朴实、勤劳与坚韧。这是一部具有浓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然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却又带着浓烈的中国风韵味,它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作者深受影响的乡土文化相融合。诸如作为本书主线的“六道轮回”,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穿插引用,和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方言,都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另外,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更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致敬与发扬。总之,在风格上,这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质的《百年孤独》。
摘自孙克艳《飘零而执着的人生之舟——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虽无“下回分解”这一说,但是结尾“我睁开眼睛……竟成了……小驴子”,对读者也有无限的吸引力。
B.西门闹打翻孟婆汤、走下高台一段,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他想要与家人相聚,也为下文写他真的转世回到家里做了铺垫。
C.小说语言幽默、诙谐、俏皮,成功化解了故事的沉重感,但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却感受到了“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复杂情愫。
D.小说运用了荒诞的笔法,通过写西门闹的转世轮回,反映了世事沧桑、社会变迁,给读者带来“满纸荒唐言,全为庄严事”的感受。
14.文本一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说明。
15.孙克艳说,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质的《百年孤独》,足一部具有浓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请结合文本,谈谈本篇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答案】13.B 14.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心理活动叙述故事,随时点评人物,展示情节,揭示真相,引导读者的感知。
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并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突转式结尾,结尾西门闹转世为驴,出人意料,发人深省。
⑤行文有铺垫、照应,故事发展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15.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魔幻”:
①意象意境魔幻;
②人物魔幻;
③情节魔幻;
④语言风格魔幻;
⑤艺术手法魔幻。
现实:
①时代背景真实;
②具体事件、人物形象真实;
③生活场景真实。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他想要与家人相聚”错,根据原文“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可知,他想回去的主要是想为自己打抱不平。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叙事特点的能力。
①根据第一段“我的故事……我在阴曹地府……我都会鸣冤叫屈。我身受酷刑……我知道许多……我也知道……为了让我……将我扔到……把我叉起来……”可知,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第一人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结尾“我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浑身沾着黏液,躺在一头母驴的腚后。天哪!想不到读过私塾、识字解文、堂堂的乡绅西门闹,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驴子”以驴的视角观察事物,真切,新奇。
②“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突然降临的大喜事,像一扇沉重的磨盘,几乎粉碎了我的身体”“使我的身体都受了震动”等处以心理活动叙述故事,这样可以随时点评人物,以达到展示情节,揭示真相,引导读者的感知。
③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如我在大堂上与阎王爷的对话,我与老婆婆的对话,表现了我内心的冤屈和不忿,这样安排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并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结尾我投胎成了驴子,这一突转,有欧·亨利式结尾的情调,使得故事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⑤前文受尽各种折磨,却允许突然转生,暗示了后文转世肯定有问题;鬼卒为炸焦了的西门闹涂满驴血,暗示后文转生为驴子;鬼差蓝脸上的狡猾笑容,暗示转世有猫腻;行文有铺垫、照应,故事发展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
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其真实。
就本文来说,小说魔幻的一面:
在艺术手法上,文中大量运用内心独白,用第一人称人称视角和鬼怪视角,描写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意识活动的无逻辑性和随意性,这种表达手法打破了线性发展的结构,不受时间、空间、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常常出现时空的颠倒和跳跃。通过自由联想,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多层次、多线条和多透视的立体结构。通过这种表达手法,人物的杂乱无章的意识之流,如对往事的回忆、对外部世界的印象、某种情境下的情绪、偶然产生但又瞬息即逝的念头等等,得到再现,使读者似乎能直接观察到人物的意识过程。进而产生魔幻的效果。
文中阴曹地府、阎罗殿、油锅、朱红色的三角形令牌、奈何桥、孟婆汤等阴森恐怖且具有魔幻色彩的意象选取,增添了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让人在阴森、恐怖的氛围中感受到残酷和无奈;
文中阎罗王、判官、鬼卒、牛头、马面等都是中国文化传说或民间故事里的人物,其本身就附带一层魔幻的色彩,这样安排人物和情节符合了鬼怪的传统形象特征,代入感强,且便于普通读者理解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为故事的离奇怪诞埋下伏笔;
文中下油锅,阎罗殿喊冤,牛头马面押送转世,喝孟婆汤等情节,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具备一定的民间认知基础,这样安排使得情节具备魔幻色彩;
文中“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他的身体已经像一根天津卫十八街的大麻花一样酥焦”,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自我调侃的语调又使得语言具备了幽默性,诙谐俏皮,中和了文中阴森凝重的色彩。达到了“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效果,极其魔幻。
小说现实的一面:
文章开头“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文中的西门闹是建国初期因土地改革别击毙的封建地主。所以,本文具有真实的时代背景。
根据文中“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我家的大门虚掩着,从门缝里能看到院子里人影绰绰”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
根据文中西门闹的自述“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钢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知,文中的事件都是具体的事件,人物形象也是真实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1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达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18.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19.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作者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6.C 17.D 18.(1)一开始因为是个别现象,便感觉毫不在意,觉得好玩、可笑,有用;(2)失眠症逐渐发展成为了普遍现象,才有了一定的警觉性;(3)被失眠困扰后采取了熬制汤药治疗、隔离、注意饮食等各种对抗的措施;(4)最终淡然面对,习惯了疫情,紧急状态成为常态。 19.
(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
(3)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4)“失眠症”是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错,“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可见选项逻辑关系不成立,选择留下来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淡定勇敢的心态,惊恐凄苦的原因是失眠症。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错,结合“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分析,作者应该是理解同情关爱的心态。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由“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得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家最初是不在意,感觉可笑、好玩、有用,因此而疏忽。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得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警惕性。
由“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得出采取了一些治疗和对抗措施。
由“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后来习惯了失眠症的困扰。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得出答案(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答案(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3)但也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由“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得出答案(4)“失眠症”属于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人们会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过去和现在,表现出在文明洪流面前人类受到的巨大冲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