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2《老山界》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2.2《老山界》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4:22:47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老山界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作者:陆定一
了解红军过老山界的经过,把握叙事线索
品味精彩句段,体会作者行文中的思想感情
感受文章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教育
学习目标
目录
常识积累
作者介绍、写作的背景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字词注释等
深层理解
思想感情、内容主旨等
拓展延伸
写作特色、文章外延等
01
02
03
04
常识积累
主要包括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的介绍,相关历史事件补充
1934 年 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八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 12 月间越过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的老山界。长征胜利不久陆定一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
男 享年90岁 江苏 无锡
战士
共产党员
宣传思想阵线领导人
建国元勋
革命家
文章浅析
课文朗读,字词解释,结构梳理及内容主旨
10:46
2月1日 周一 上午
老山界
——陆定一
听课文,熟悉《老山界》的故事情节,简述故事中蕴含了怎么样的长征精神?
坚强奋斗
乐观向上
百折不挠
课文朗读
字词正音
苛捐杂税


欺侮



jiǎo

骨碌
gū lu
骨碌
酣然入梦
hān


quán

矗立
chù

搀扶
chān

苛捐杂税

juān

shuì
释义: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例句: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奇观

guān
释义: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例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绝壁
jué

释义: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例句: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呜咽


释义:(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例句:耳朵里有不可提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酣然入梦
hān
rán

mèng
释义:畅快地入睡
例句: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
老山界
翻山之前:
开篇点题,概括介绍
翻山经过:
翻山之后:
山高路险:行路难
路窄天寒:睡觉难
忍饥爬山:吃饭难
敌人追击:处境难
回顾长征各种困难,总结全文
坚强奋斗
乐观向上
百折不挠
文章脉络
半夜冻醒又睡着
夜里,在山地露宿
天黑了,山脚登山
下午沿山沟往上走
傍晚瑶民家攀谈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天
文章浅析
一口气跑下山去
过雷公岩继续爬山
下午两点多到山顶
被推醒抢着吃早饭
走了不久到雷公岩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二天
文章浅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老山界的高和险,上山的路有三十里,而且很陡
红军不是轻装行进,有伤员和马匹,吃不饱而且只能在山上露宿
后有国民党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体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克服困难
体现精神
深层理解
课文重点句段详细解读,人物形象及特点相关考点探究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反映了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章主旨
文章开头“三十里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三十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是一座难走的山,为下文写红军不畏险阻翻越山岭做铺垫。
细节探究
文章第3段中的男人为什么会躲起来,反映出瑶民怎样的生活处境,其作用如何?
“照着习惯”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出现了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为下文写红军受到瑶民的欢迎做铺垫。
运用“不论……不论……只要……没有不……”的句式,反映了红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以及善于向群众做宣传,发动群众的特点。与前面“照着习惯”一句相对照,鲜明地表现了红军同军阀的本质区别。
文章第5段运用“不论……不论……只要……没有不……”的句式有什么实际意义?
文章第7段写明了广西瑶民生活的弊端,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段运用间接叙述与直接叙述相结合的手法,既给人以语言质朴简洁之感,又增强了感染力,表达了瑶民渴望摆脱军阀反动统治的强烈愿望。
读文章第12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火把?
火把在山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山势的陡峭险峻。也说明红军人数之多。火把“一直连到天上”,一方面显示了老山界的高耸入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红军战士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读文章第12段,说说“奇观”一词该如何理解?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出了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找出文中描写“雷公岩”陡峻的段落,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先从正面描写,用“垂直”说明雷公岩的“陡”,用“一尺多宽”说明它的“险”;然后从侧面烘托,用“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这一细节进一步突出了雷公岩的陡峻。这样正面、侧面相结合,极力刻画了雷公岩的陡峻。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深刻含义?该如何理解?
这里作者用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和老山界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表现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其困难程度都远远超出了老山界,红军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拓展延伸
文章写作特色,写法研究,中考考点及答题要点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这里的“仅有”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仅有”写出了瑶民的贫困,但她还是慷慨地把米拿出来给红军吃,有力地表现了她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护,更能表现军民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涉及考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点延伸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的景物描写
运用比喻,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生动地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红军的艰难处境。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字幕上缀着宝石,……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涉及考点:修辞句的赏析】
赏析修辞句的方法:
结合句子特点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意找全);
结合语境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特点);
指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十内容十效果
找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试分析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以动写静。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来写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山上的寂静,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涉及考点:写作手法的运用】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像波涛在澎湃。”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找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试分析这里环境描写的作用?
清新、明朗、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战士愉悦轻松的心情,展现了一种前途光明的意境。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清得透底。”
【涉及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推动情节的发展
深化作品主体
修辞手法运用恰当,语言优美,感染力强
如在对睡觉冻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中,作者用三个比喻句生动地描绘出夜晚老山界的景色,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老山界的高和险;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耳朵里感觉到的不可捉摸的声响,烘托出午夜山上的寂静。
写作特色
场面描写具体形象,主旨突出
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既有从不同的视角方位对老山界山势的描绘,又有对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乐观的语言的描写。把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陡峭险峻、爬山的艰难异常描写得逼真、生动,形象,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革命队伍。
写作特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色,字数在100字左右: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体现出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下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