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区域差异性和区域关联性的区分
(2022辽宁顶级名校阶段检测)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完成下面两题。
1.青川县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气温年较差大
C.春季降水丰沛
D.土壤呈微酸性
2.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连续性
易错点1 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
(2023天津南开中学月考)苏里南人口60余万,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广东省等地的华裔,中国农历新年是全国性节日之一。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 000美元(2020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与我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 )
A.天然植被开发程度更高
B.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C.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D.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
4.苏里南( )
A.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自然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
易错点2 区域发展的新变化
(2022江苏苏州期末)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题。
5.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用地扩张
B.蔬果需求减少
C.养殖空间扩大
D.水热条件变化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2.C 3.D 4.A 5.C
1.D 茶叶需要种植在排水条件较好的丘陵山地,读图可知,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属于大巴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A错;读图可知,与安吉县相比,青川县夏季相对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青川县3—5月(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不具有春季降水丰沛的气候特征,B、C错;青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形成呈微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生长,D对。
2.C 图中箭头显示,浙江省安吉县向四川省青川县捐赠茶苗,反映了两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说明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C对;整体性主要存在于区域内部,差异性是指区域之间存在不同,但不一定产生联系,连续性不是区域之间的关系,A、B、D错。
易混辨析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关联性,区域差异普遍存在,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关联更强调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反映区域之间的联系。
3.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苏里南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因此与我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天然植被开发程度不高,A错误;据图可知,苏里南地处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据此判断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错误;我国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而苏里南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C错误;苏里南所属时区为西三区,理论上比我国广东省(东八区)晚11个小时,因此,苏里南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D正确。故选D。
4.A 读图可知,苏里南首都、城镇、机场、公路等主要分布在该国北部,而南部多为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等,说明苏里南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铝土矿开采过程需要消耗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源,无法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B错误;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多位于河流源头,海拔较高,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北部沿岸地区有圭亚那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暖流的一个分支)流经,D错误。故选A。
易错分析 较大尺度下的不同区域,区域要素有明显的差异性,要结合图文材料,全面对比分析,找出正确选项。同时要加强知识的积累,了解主要区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
5.C 根据材料可知,“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说明养殖空间扩大,将部分陆地资源“基”转化为鱼塘,C对;若城镇用地扩张到占据基塘农业的空间,则鱼塘也会随着“基”减少而减少,不会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A错;蔬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不会减少,B错;水热条件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D错。
易错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区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对于区域的发展和新变化若做不到及时关注,就会导致对新出现的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研究分析,做题时易出错。我们应该重视对所处地理环境、现实社会的观察,掌握地理问题分析方法,养成地理思维习惯,形成从过程和变化中研究区域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