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0 08: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专题强化练5 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3湖北孝感期末)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发展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武汉市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与周边城市相比,武汉(  )
A.科技水平最高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条件最完善
2.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  )
A.缓解武汉市的“城市病”问题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
3.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
③推进生态共保     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4.(2023浙江嘉兴统考)下表示意福州和厦门两地部分城市辐射力评价对比指标。相比厦门,福州提升城市辐射力需要(  )
城市 经济 产业 创新 基础设施 对外开放
福州 0.395 0.181 0.195 0.099 0.044
厦门 0.331 0.146 0.176 0.071 0.100
A.提高对外资的市场吸引力
B.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C.增加教育支出及高校数量
D.加大第一产业比重
  (2023江苏南通海安期末改编)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简单来说,就是来自辐射源(中心城市)的辐射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辐射动力(如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下经过辐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达辐射接受地(周边地区)的过程。下图为某年我国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与成都相比,西安经济辐射力较弱,主要表现在 (  )
A.辐射源和辐射流上
B.辐射源和辐射通道上
C.辐射流和辐射动力上
D.辐射通道和辐射动力上
6.下列关于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
A.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B.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
C.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
D.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造西安综合交通枢纽
  (2023湖南长沙期中)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GDP上。下图为长三角各城市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与苏州相比,泰州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投资环境
C.交通联系     D.资源禀赋
8.为更好接受上海辐射,泰州当前最应该(  )
A.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B.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C.引进高新技术
D.发展休闲旅游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
材料二 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下表为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表。
城市 强度 城市 强度
苏州 1 800 南通 720
无锡 800 嘉兴 600
常州 280 杭州 450
镇江 100 湖州 180
扬州 100 绍兴 200
南京 190 宁波 280
泰州 150 舟山 40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绘制该年份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折线图或柱状图,结合所绘图像归纳其分布特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2.A 3.B 4.A 5.A 6.B 7.C 8.B
1.B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与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最强,故选B。其余选项也是武汉的优势,但其并非影响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可排除。
2.A 武汉市的对外辐射使得部分产业和人口流向周边地区,有利于缓解城市产业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缓解“城市病”,A正确;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武汉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B错误;城市辐射功能表现为城市对周边区域的综合影响作用和发展带动作用,武汉市的规模等级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就强,并不是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了武汉市的规模等级提升,C错误;武汉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促进武汉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并不会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D错误。
3.B 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产业协同发展,各地区产业分工配套,并不是产业趋同,②错误;每个城市有明确的行政管辖范围,应该推动分工合作,加强沟通协调,而不是共同管理,④错误。强化交通互联,共抓大保护,推进生态共保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城市圈的建设,①③⑤正确。故选B项。
4.A 结合表中信息分析,与厦门相比,福州对外开放程度低,为提高城市辐射力,福州需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对外资的市场吸引力,A正确;福州的基础设施评价指数高于厦门,故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是福州提升城市辐射力的主要措施,B错误;福州的创新评价指数高于厦门,说明福州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实力更为雄厚,C错误;城市辐射力主要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关,第一产业对于提升城市辐射力的作用较小,D错误。
5.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辐射源通过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质量反映,辐射流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反映,辐射动力通过经济政策反映,辐射通道通过交通通道、信息通道反映。读图可知,西安在经济规模(辐射源),资金流、人流、技术流(辐射流)方面较成都弱,A正确;西安与成都在经济政策方面相差不大,西安辐射动力不弱,C、D错误;交通通道指数与信息通道指数西安大于成都,说明辐射通道上西安强于成都,B错误。
6.B 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能够增强其辐射源强度,A合理;西安为省会城市,行政等级已然较高,进一步提升其行政等级不现实,B不合理;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能够促进西安经济发展,C合理;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造西安综合交通枢纽,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流、物流等辐射流,完善辐射通道(交通通道),D合理。本题要求选择不合理的建议,故选B。
方法技巧 判读雷达图时,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点越远数值越高;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③根据雷达图中地理要素的轮廓线与成都、西安两条折线的交点即可读出数值。
7.C 苏州、泰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均差异较大,A错误。苏州与泰州的投资环境,根据材料无法判断,B错误。与苏州相比,泰州距离上海更远,交通联系不便,接受上海的辐射强度较低,C正确。泰州、苏州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D错误。
8.B 产业转型升级是上海辐射带动泰州的有利影响,不是泰州为了接受上海辐射需做的前期准备,且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缓慢,短时间内无法完成,A错误。完善基础设施,可以增强泰州对上海外迁企业的吸引力,B正确。泰州高素质人才缺乏,引进高新技术难度大,且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较高,上海不会将其转移到泰州,C错误。泰州发展休闲旅游业无益于更好接受上海辐射(产业转移),D错误。
9.答案 (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交通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图像如下(折线图或柱状图选择其一绘制即可):
分布特征: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辐射的强度大,其中苏州最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受上海辐射的强度较小。
解析 (1)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因此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依托内河航运带动长江沿线的发展;二是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以依托海运带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是上海为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可以带动我国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2)图像结合表中数据进行绘制,注意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标注。结合所绘制图像,可以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等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受上海辐射的强度大,其中苏州受上海辐射带动最强。而镇江、扬州、泰州、舟山等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的城市受上海辐射的强度较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