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泄漏而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大气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俄罗斯等地,附近的海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度紧张起来,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危机。事故后,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此次核泄漏事故( )
①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
②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
③体现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④体现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度紧张的原因是( )
A.事故会严重影响其基础设施安全
B.污染物短时间内会随风飘至美国
C.事故会严重威胁其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D.污染物长时间会随洋流流向美国
3.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说明( )
A.该事故对日本民众造成的危害巨大
B.日本各地都受其影响
C.该事故会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核电属于高污染能源
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伦敦上空形成厚达上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剧增,在烟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共有4 000余人丧生,数周后又有8 000多人相继死亡,超过10万人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 )
A.汽车尾气
B.化工厂泄漏的有毒气体
C.核电站泄漏的有害气体
D.工厂、家庭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
5.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有( )
①摧毁基础设施 ②大批航班取消
③引发政治危机 ④社会秩序变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为防止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等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 ②全面禁止烧煤
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④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题组二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2023河南信阳期中)“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我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20世纪80年代,“洋垃圾”开始进入我国,成为当时我国工业发展一种难得的“资源捷径”。2022年10月21日,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弃物零进口目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我国当时进口“洋垃圾”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缓解能源供应不足
C.减少本土资源消耗 D.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8.目前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是因为( )
A.难以分类 B.环境污染
C.来源减少 D.利润下降
库塔海滩被誉为巴厘岛最美海滩之一,但某次一夜风暴过后海滩上冲来了成吨的塑料垃圾,其中包含了大量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的主要原材料是无纺布,分解后会形成一种粒径很小的微塑料。微塑料被称为“海中PM2.5”,为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巴厘岛海滩一夜之间冲来成吨塑料垃圾的动力是(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热带气旋 D.信风
10.合理处理口罩等医疗垃圾的方法是( )
A.回收利用 B.高温焚烧
C.深挖填埋 D.露天堆放
题组三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2023江苏扬州期中)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大量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排入莱茵河。火灾事件发生后,莱茵河国际委员会通过了的“莱茵河行动计划”,从河流整体生态系统出发进行莱茵河治理。下图为莱茵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下列河流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珠江、澜沧江
B.多瑙河、尼罗河
C.恒河、密西西比河
D.亚马孙河、伏尔加河
12.莱茵河沿岸国家经常集会反思此次污染事件,此举在环境管理中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是 (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传输,使周围国家受害,引起国际纠纷,影响国家安全。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随大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北欧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欧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输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14.为了有效防治酸雨,欧洲可采取的科学合理措施有( )
①多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②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对
(2022山西芮城中学阶段测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突然、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事件和水污染事件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示意1995—2012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图表明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
A.2004—2007年转移速率最慢
B.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排污有关
C.我国西部和东部是高危风险发生区域
D.发生区域在我国分布均匀
2.推测2004—2010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 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组二 跨国污染问题及其应对
(2023山东高密一中月考)当前,跨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话题。东南亚的跨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跨境烟霾。跨境烟霾是在特定时间内,由于土地或森林火灾,造成一国大气污染物跨境并对他国的生物生存和气候造成有害影响的大气污染。下图为湄公河地区烟霾及起火“热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下列关于东南亚跨境烟霾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人为意外纵火 ②干旱和气候异常
③农民烧荒耕种 ④地形封闭,风力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对比两图烟霾的影响范围和起火“热点”数量,可以判断( )
A.2月份东北风较强
B.2月份较4月份干燥
C.4月份西南风较强
D.4月份治理效果较好
5.为减少跨境烟霾现象的发生,东南亚各国应该( )
A.加强监管,控制起火点数量
B.加强合作,分享防霾措施
C.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水平
D.加强宣传,减少居民出行
(2023河南开封期中)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若图中P处突然发生原油泄漏,则其主要扩散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7.原油泄漏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
A.木材加工工业
B.海洋渔业
C.汽车制造业
D.化工工业
8.H海域附近发生海洋污染治理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海域广阔,污染范围大
B.沿岸国家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
C.沿岸国家多,协调困难
D.海域复杂,监测难度大
9.(2023浙江温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清远市许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价格低廉的废弃电子产品,在家庭作坊中进行拆解、酸碱浸泡、热熔、焚烧,从而得到再生铜,龙塘河沿岸是清远市再生铜生产区之一。下图是广东省局部略图及清远市境内龙塘河部分采样点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分布图。
材料二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清远市政府建立再生铜产业园,引导分散的再生铜家庭作坊进园生产。2017年开始,我国逐步禁止废弃电子产品等固体废弃物的进口。
材料三 我国铜精矿进口量大。近年来,我国铜材消费增幅放缓。下图是铜产业链示意图。
(1)龙塘河干流图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变化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为
。
(2)说明降水对龙塘河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3)说出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并指出在产业园集中生产的优势。
(4)从产业链角度,简述我国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基础过关练
1.B 2.D 3.C 4.D 5.C 6.D 7.A 8.B
9.C 10.B 11.B 12.D 13.B 14.D
1.B 此次核泄漏事故是由地震引发的,属于自然因素,①对、②错;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体现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单一的一次事故不能体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多样性,③对、④错。
2.D 此次核泄漏事故的污染物主要影响海水,故污染物短时间内不会随风飘至美国,但污染物长时间会随洋流流向美国,故B错、D对。日本与美国之间隔着宽阔的太平洋,核泄漏事故对美国的基础设施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会产生严重威胁,主要是对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故A、C错。
3.C 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体现了核泄漏事故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易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故C正确。核泄漏虽然会导致附近的海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但企业或国家会加以处理,不会对日本民众造成巨大危害,且影响范围不会覆盖日本各地,A、B错误。核电属于清洁能源,不是高污染能源,D错误。
4.D 根据材料可知,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物主要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这些污染物的污染源主要是工厂、家庭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D项正确。
5.C 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被迫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②正确;烟雾并不能摧毁基础设施,①错误;起初英国政府推卸责任,否认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与烟雾有直接联系,引起民众不满和批评质疑,引发政治危机,③正确;在烟雾事件发生期间,抢劫、盗窃案件增多,社会秩序混乱,④错误。故C项正确。
6.D 大面积植树造林对降低环境污染有一定帮助,但不能防止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①错误;全面禁止烧煤不符合实际,②错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加强防范,约束排放污染气体的企业,有利于防止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③正确;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利于减少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④正确。故D项正确。
7.A 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洋垃圾”开始进入我国,成为当时我国工业发展一种难得的“资源捷径”,进口“洋垃圾”有利于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故选A。
8.B 现在禁止“洋垃圾”进口,是由于垃圾数量太多,提取后剩余的废弃物难以处理,造成环境污染,故选B。
9.C 材料提到海滩成吨的塑料垃圾是“一夜风暴过后”带来的,属于突发性的,所以一定不是当地盛行风带来的。据图可知,巴厘岛的纬度应该在10°S左右,位于热带海区而不是赤道附近,所以易受热带气旋影响。
10.B 口罩等医疗垃圾携带细菌、病毒,所以不能回收利用,应该高温焚烧,以杀死细菌、病毒。焚烧可能会带来大气污染,但病菌传播比大气污染后果更严重。由材料可知,口罩分解后会形成微塑料,深挖填埋和露天堆放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故排除。
11.B 莱茵河属于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会导致污染物跨境转移。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河流一定是国际性河流,珠江、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只流经一个国家,澜沧江、多瑙河、尼罗河、恒河、亚马孙河是国际性河流,故选B。
12.D 莱茵河沿岸国家经常集会反思此次污染事件,主要是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法令等等,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是宣传教育手段,故选D。
13.B 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欧国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源地,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国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造成酸雨危害,故选B。
14.D 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防治酸雨,一方面可提高废气处理技术、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应加大治理力度,同时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B 2.A 3.B 4.A 5.A 6.A 7.B 8.C
1.B 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读图可知,2004—2007年转移速率较快,A错误;环境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造成,发生区域在我国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B正确、D错误;我国西部并非高危风险发生区域,C错误。故选B。
2.A 读图可知,2004—2010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且转移轨迹逐渐偏东。其主要原因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出现概率高,故①②正确;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该转移轨迹关系较小,环境管理水平提高会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减少,不是重心转移的原因,③④错误。故选A。
3.B 根据材料可知,东南亚跨境烟霾是在特定时间内,由于土地或森林火灾,造成一国大气污染物跨境并对他国的生物生存和气候造成有害影响的大气污染。人为意外纵火不会出现在特定时间里,可排除,①错误;图中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气候干旱,②正确;每年5—10月的雨季是东南亚地区耕种时间,农民需要在雨季来临前烧荒,容易引发火灾,③正确;图中东南亚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区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南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处于季风气候区,风力不弱,④错误。故选B。
4.A 据图可以看出,烟霾2月份影响范围位于南部且北部起火点没有受到烟霾影响,说明北部的起火点产生的烟霾被东北风吹到了南部,2月份东北风较强,A正确;4月份烟霾影响范围位于北部,且起火点在北部比较集中,不能判断出4月份西南风较强,C错误;读图可知,4月份起火“热点”数量更多,4月份更干燥,治理效果不好,B、D错误。故选A。
5.A 烟霾现象主要是由起火引起的,为减少跨境烟霾现象的发生,就要减少起火点的数量,对农民烧荒进行监管,A正确;仅仅防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烟霾问题,B错误;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水平,只是减少了患病人的痛苦,但不能让人不患病,C错误;要积极改善环境质量,而不是限制居民出行,D错误。故选A。
6.A 原油泄漏后扩散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影响,图示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原油泄漏后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故选A。
7.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污染会使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海洋中的鱼类受影响最大,因此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海洋渔业,故选B。
8.C H海域沿岸国家众多,一旦发生海洋污染,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等原因,可能会相互推诿,难以协调治理,导致其治理难度较大,故选C。
9.答案 (1)先增加后减少 支流污染严重,支流河水挟带大量铜注入干流;铜逐渐在河床沉积;下游河水中铜浓度逐渐降低
(2)冲刷地表,将更多污染物搬运至河流(增加河流中污染物);河流径流量增大,对污染物有稀释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扩大污染范围。
(3)变化:原料来源渠道减少;原料成本提高;对港口的依赖性减弱。
优势:增加交流,促进技术提升;便于管理和集中处理污染物;共享基础设施。
(4)多渠道进口铜矿石(铜精矿);加大铜矿勘探力度;增加对国内废铜回收利用;加强技术投入,提高铜矿石利用效率;提高铜产品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铜产品出口。
解析 (1)据图可知,采样点铜含量在上游为680.87 mg/kg,在流经再生铜生产区的支流汇入后,采样点铜含量就上升为1 174.76 mg/kg,后往下游依次降低为812.85 mg/kg和570.37 mg/kg。因此,图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变化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污染严重的支流汇入干流,将大量铜带入干流,故支流下游河段越靠近支流汇入口铜含量越高,越往下游铜含量越低。(2)降水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可从增加污染源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扩大污染范围等方面作答。(3)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减少,使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对进口废弃物原料的依赖相应降低,从而在区位选择时降低了对港口的依赖。从产业集聚生产的优势分析在产业园集中生产的优势。(4)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从原料供应的安全性、增加产品的竞争性和开拓市场三个方面来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