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0 09: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下表示意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占比数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 约81% 约19%
耕地资源 约36% 约64%
1.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
A.水资源北多南少
B.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
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均匀
2.珠江三角洲耕地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城市发展
B.水系发达,耕地破碎
C.土壤污染和浪费严重
D.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级行政区。下图示意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构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国耕地资源(  )
①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
②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③水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地区
④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河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关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碱地占比最大,质量低
B.开发利用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问题
C.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大
D.山东耕地后备资源以滩涂为主
  (2023山东滕州期中)山东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温带季风气候。山东省中部山地地形凸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省耕地率全国最高,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各省第一位,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山东省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各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小
B.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
C.有灌溉设施耕地的比重由北向南增加
D.各区耕地比重与坡度呈反比,与灌溉设施呈正比
6.山东省不同区域耕地类型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
A.鲁西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耕地坡度小于25°
B.鲁西南地区耕地占全省比重最大是因为人口最少
C.鲁东地区水资源缺乏,有灌溉设施耕地最少
D.鲁中地区范围最小,耕地所占比重最小
题组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量与总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8.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耕地面积(  )
A.有所增大    B.有所减小
C.保持一致    D.波动减小
9.提高我国粮食单产量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3江苏扬州期中)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10.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有利于(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水热资源高效利用
C.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D.降低旱涝灾害风险
11.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
B.提高粮食生产集中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C.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D.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
  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2021年12月6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八连丰”。近年来我国通过国际贸易利用海外农业市场和资源的步伐显著加快。下图为1949—2018年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我国从粮食净出口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约开始于(  )
A.1961年    B.1982年   
C.2003年    D.2010年
13.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净出口量出现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A.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科技进步
C.人口增速减缓    
D.市场需求增加
14.出于粮食安全考虑,除了提高粮食总产量外,我国还应(  )
A.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粮食进口
B.实施惠农政策,扩大种粮面积
C.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单产
D.建立粮食储备,减少流通损耗
  (2023山东聊城一中期中)我国食物浪费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某科研团队对我国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水果、奶类等7类食物浪费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推测与水果、水产品相比,蔬菜浪费更严重的原因是蔬菜(  )
A.保鲜期短    
B.消费量大
C.易腐烂变质    
D.价格相对高
16.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节约粮食可以(  )
A.增加粮食产量
B.降低粮食消费量
C.增加可食用粮食
D.降低粮食储备数量
题组三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2023江苏如皋期中)当前国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2019年耕地等级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扩大种粮面积    
B.提高耕地质量
C.提高机械化水平    
D.培育优良品种
18.针对各区域实际问题,实现“藏粮于地”做法合理的是(  )
A.吉林—黑土退化—建设防护林
B.苏南—土壤污染—轮作休耕
C.黄淮海—土地盐碱化—引淡淋盐
D.井冈山—土质黏重—增施生石灰
19.为了更好地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还应该(  )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②大力开发土地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
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④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23福建泉州模拟)2023年4月,我国北方某地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期”,将层层较窄梯田合并成更宽、更长的高标准宽幅梯田,同时配套高效农业灌溉设施,保障农田稳产、增产。下图示意北方某高标准农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当地将层层窄梯田合并成高标准宽幅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厚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提高生产效率    D.节约灌溉水源
2.我国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  )
①降低粮食消费价格 ②减轻水土流失
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服务农业现代化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山东菏泽期中)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面临着食用油稳定供应问题。2022年2月,黑龙江省探索开展“稻改豆”试点,补助政策向大豆种植倾斜。下图示意1997年、2017年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地下等水位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稻改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当地政府实施“稻改豆”主要是为了(  )
A.保障粮食安全    B.提高土壤肥力
C.稳定食用油供应    D.增加农民收入
题组二 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消费水平
C.作物种植结构    D.居民饮食结构
6.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会增加粮食(  )
A.进口成本    B.储存成本
C.种植成本    D.物流成本
  (2023江苏扬州开学考)河南省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其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图示意河南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显示(  )
A.城镇化水平远高于粮食安全水平
B.城镇化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失调
C.两者耦合协调度指数呈上升趋势
D.粮食生产保持传统粗放生产模式
8.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
A.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B.鼓励农村劳动力涌向大城市
C.缩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D.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9.(2023江苏苏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中央发布文件,明确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扩大大豆和油料作物生产。
材料二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对传统间作套种的改良,可以解决两者天然争地的问题,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下图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景观图和模式图。
材料三 下表是近几年我国大豆和玉米产业相关数据表。
年份 大豆生产 量(亿斤) 大豆消费 量(亿斤) 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
大豆 玉米
2018 383 2 094 7.18 35.40
2020 392 2 346 8.45 35.39
2022 406 2 285 8.68 33.97
(1)概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布局特征。
(2)从粮食安全角度,说明我国推广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的原因。
(3)从“藏粮于地”角度,为东北实现大豆种植安全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基础过关练
1.C 2.A 3.D 4.D 5.B 6.A 7.C 8.A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B 16.C
17.B 18.C 19.D
1.C 由表可知,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所以农业发展存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的问题。
2.A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占用大面积耕地导致耕地资源较少,故选A。
3.D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①错误、②正确;由于耕地资源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非季风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少,耕地主要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绿洲、河谷地区,④正确;水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大于800 mm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地区主要是旱地,③错误。故选D。
4.D 由图可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中荒草地占比最大,A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黑、豫、云、陇等省级行政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以平地或起伏较小的坡地为主,开发利用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问题,B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分散、开发难度大,C错;山东临海,耕地后备资源以滩涂为主,D对。
5.B 读图可知,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近60%,比重较大,A错误;由图可知,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较大,而其有灌溉设施耕地占全区比重小,故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故B正确;各区耕地比重与各区坡度和灌溉设施关系较小,D错误;山东省各区域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鲁东地区最低,鲁西北地区最高,C错误。故选B。
6.A 鲁西北地区的耕地主要位于黄河沿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耕地的坡度均小于25°,A正确;鲁西南地区耕地占全省比重最大,是因为该地区面积大,地形较平坦,水热条件较好,与人口数量无关,B错误;鲁东地区地处山东半岛,耕地占全省比重小,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水源相对较多,有灌溉设施耕地最少,C错误;鲁中地区山地地形凸起,所以耕地比重小,D错误。故选A。
知识归纳 耕地主要特征:(1)耕地具有肥力;(2)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3)耕地的质量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地区之间具有差异性;(5)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6)耕地可持续利用。
7.C 据图可知,198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且总产量与单产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可以判断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故C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故A错误。扩大耕地面积、实施坡改梯工程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故B、D错误。
8.A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幅明显大于单产量的增幅,说明在保持单产量增多的情况下,总产量上涨了更多,则根据材料“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可推出耕地面积增加。故选A。
9.C 提高粮食的单产量,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来实现,故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量,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会带来生态破坏,也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量,故①④错误。故选C。
10.A 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显示,我国粮食生产逐渐集中在半湿润区,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A正确;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不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B错误;南方人口多,粮食需求大,粮食需要南运,会加重交通运输的压力,C错误;旱涝灾害受气象因素影响,与粮食生产集中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11.B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了半湿润的北方地区,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需要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B正确;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但与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2.A 当粮食净出口量由正值变为负值时,就是转变为粮食净进口的开始。读图可知,我国粮食净出口量开始出现负值大约在1961年,所以我国从粮食净出口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大约开始于1961年,故选A。
13.D 读图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净出口量一直为负值,且不断变小,说明该时期我国粮食净进口量不断增加,不能说明粮食产量增加,A错误。我国粮食进口增加主要和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有关,D正确。农业科技进步与人口增速减缓会使得我国粮食净进口量不断减少,B、C错误。故选D。
14.D 注意题干问的是“除了提高粮食总产量外”的措施,扩大种粮面积和提高单产都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措施,B、C错误。出于粮食安全考虑,进口粮食要适度,扩大粮食进口会导致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高,不利于粮食安全,A错误。建立粮食储备、减少流通过程中的粮食损耗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D正确。故选D。
15.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保鲜期均短,均易腐烂变质,排除A、C;蔬菜属于生活必需品,消费量大,浪费现象严重,B正确;相比于水果和水产品,蔬菜价格相对较低,排除D。故选B。
16.C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节约粮食可以相对增加国内粮食自给,减少进口,增加可食用粮食,降低对外依存度,故选C。
17.B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单产,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故选B。
18.C 吉林出现黑土退化,对应做法是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苏南土壤污染对应做法是治理土壤污染,B错误;黄淮海地区多中低产田,土地盐碱化严重,可通过引淡淋盐降低土壤盐分,C正确;井冈山土质黏重的对应做法是增施有机肥,而增施生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措施,D错误。故选C。
19.D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有助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增加粮食产量,①正确;大力开发土地资源,不符合实际,且易造成生态破坏,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②错误;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③正确;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④正确。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C 2.D 3.B 4.C 5.A 6.D 7.C 8.D
1.C 将层层窄梯田合并成高标准宽幅梯田,不会增加土壤厚度和耕地面积,A、B错误;根据材料“将层层较窄梯田合并成更宽、更长的高标准宽幅梯田,同时配套高效农业灌溉设施,保障农田稳产、增产”可知,当地将层层窄梯田合并成高标准宽幅梯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田的稳产、增产,C正确;将层层窄梯田合并成高标准宽幅梯田,不一定能节约灌溉水源,D错误。故选C。
2.D 宽幅梯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因此不能增加粮食产量,并不能有效降低粮食消费价格,①错误;宽幅梯田减轻水土流失的能力不比窄梯田强,②错误;我国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服务农业现代化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③④正确。故选D。
3.B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乙地纬度较高,气温更低,热量条件较差,种植水稻容易受寒潮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由图可知,乙地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地下水位较低,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如果继续大量抽水灌溉水稻,易引发水源枯竭、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最适宜“稻改豆”的是乙,B正确。据图可知,甲、丙与丁的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并且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因此甲、丙与丁可以继续种植水稻,不适合“稻改豆”,A、C、D错误。故选B。
图形解读 
名师点拨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也称区域地下水漏斗,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周边的地下水向集中开采区流动,形成的区域性漏斗状凹面。地下水漏斗区的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
4.C 由于近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面临着食用油稳定供应问题,所以国家进行“稻改豆”试点,补助政策向种植大豆倾斜,这能够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可以保障我国食用油稳定供应,因此当地政府实施“稻改豆”主要是为了稳定食用油供应,C正确。种植水稻也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A错误。“稻改豆”对土壤肥力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增加农民收入不是当地政府实施“稻改豆”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5.A 高余粮地区粮食供大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这些地区相对来说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而高缺粮地区粮食供小于需,主要分布在我国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A正确,B、C、D错误。
6.D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区域差异,要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需要跨区域调粮,运输粮食成本较高,所以会增加粮食物流成本,D正确;保障粮食供需区域平衡无须进口,A错误;调出区粮食储存成本会下降,B错误;粮食种植成本不受影响,C错误。故选D。
7.C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显示两者耦合协调度指数呈上升趋势,C对;城镇化水平高于粮食安全水平,但差距缩小,A错;城镇化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都逐渐提升,差距缩小,没有失调,B错;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导致粮食安全水平提高,D错。故选C。
8.D 第一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在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过程中,很难、也没有必要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A错;鼓励农村劳动力涌向大城市,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B错;城镇化是发展趋势,不能缩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阻碍城镇发展,C错;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农业科技,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产量,是我国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可行措施,D对。故选D。
9.答案 (1)南北向带状分布;玉米和大豆相间分布;严格规定植株间的距离。
(2)国内大豆供不应求(产量远低于消费量);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风险大;耕地面积少,该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大豆产量;大豆根系固氮,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通过间作套种等方式,可以保护土壤。
(3)保证大豆种植面积;通过轮作、间作、带状复合种植、秸秆还田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保护黑土,减少黑土流失;合理灌溉,防止盐碱化;防止黑土污染;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防风沙等能力。
解析 (1)读图可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和大豆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玉米和大豆相间分布;同时玉米和大豆有严格的植株间距离的规定。
(2)读表可知,自2018年以来,我国大豆生产量远低于消费量,大豆供不应求;每年进口大豆数量多,占比高,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风险大;大豆播种面积占比小,玉米播种面积占比较高,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豆根系固氮,通过复合种植,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通过间作套种等方式,可以保护土壤,提高粮食产量。
(3)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占比低,需保证大豆种植面积;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通过轮作、间作、带状复合种植、秸秆还田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保护黑土,减少黑土流失;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盐碱化;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黑土污染;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防风沙等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