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1.(2023北京,7)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2.(2022全国乙,9改编)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O4、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提示:S2+2H+ S↓+SO2↑+H2O】( )
A.Na2SO4、Na2S2O3 B.Na2SO3、Na2S2O3
C.Na2SO4、Na2CO3 D.Na2SO3、Na2CO3
3.(高考组编)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B.工业上煅烧黄铁矿(FeS2)生产SO2
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备NO
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可制备NO2
4.(2021广东,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2O2放入水中:Na2O2+H2O2NaOH+O2↑
B.H2O(g)通过灼热铁粉:3H2O+2FeFe2O3+3H2
C.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Cu+H2SO4CuSO4+H2↑
D.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5SO2+2H2O+2Mn5S+4H++2Mn2+
5.(2021辽宁,8改编)含S元素的某钠盐a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
B.c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C.d中含非极性键
D.反应②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
6.(2020北京,19)探究Na2SO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
资料:①4Na2SO3 Na2S+3Na2SO4。
②Na2S能与S反应生成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
③BaS易溶于水。
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无水Na2SO3固体得到黄色固体A,过程中未检测到气体生成。黄色固体A加水得到浊液,放置得无色溶液B。
(1)检验分解产物Na2S
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实有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检验分解产物Na2SO4
取少量溶液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同时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由于沉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 (填操作和现象),可证实分解产物中含有S。
(3)探究(2)中S的来源
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
来源2:溶液B中有Na2Sx,加酸反应生成S。
针对来源1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 。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 。
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2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 。
考点2 氮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7.(2023江苏,8)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HNO3(稀) NO NO2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2 NO HNO3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NO+2CO N2+2CO2
D.实验室制备少量NH3的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8.(2022山东,11改编)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
气体 液体 固体粉末
A CO2 饱和Na2CO3溶液 CaCO3
B Cl2 FeCl2溶液 Fe
C HCl Cu(NO3)2溶液 Cu
D NO2 H2O MgCO3
9.(2022湖南,9)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e-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N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N发生氧化反应
B.a和b中转移的e-数目相等
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n(NO)∶n(N)=1∶4
D.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N+N N2↑+2H2O
考点3 无机非金属材料
10.(2023湖北,3改编)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
石英砂粗硅SiHCl3 高纯硅
已知:SiHCl3易与水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
B.制备光导纤维的是Si
C.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
D.生成SiHCl3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11.(2022河北,1)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SiO2和MgO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12.(2022广东,3)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文物
选项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13.(2020浙江7月选考,24)Ca3SiO5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发生反应:Ca3SiO5+4NH4Cl CaSiO3+2CaCl2+4NH3↑+2H2O
B.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C.能与SO2反应生成新盐
D.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SiO2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3江西宜春铜鼓中学月考)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备注为“青矾(FeSO4·7H2O)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得矾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久置的青矾溶液可变为黄色
B.青矾厂气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
C.青矾强热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矾油与赤色固体反应可制得青矾溶液
2.(2023北京西城一模)实验小组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向盛有SO2的烧瓶中加入Na2O2固体,测得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O2生成推测可能发生了反应:2Na2O2+2SO2 2Na2SO3+O2
B.bc段O2含量下降与反应O2+2Na2SO3 2Na2SO4有关
C.可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b点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
D.产物Na2SO4也可能是SO2与Na2O2直接化合生成的
3.(2023四川成都七中月考)下列四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回收胆矾,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A装置中的物质反应后,烧瓶中有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体
B.用B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C.用C装置溶解反应后烧瓶内混合物中的硫酸铜固体
D.用D装置加热硫酸铜溶液,蒸干溶液制备胆矾晶体
4.(2023福建厦门一中期中)利用烟气中的SO2可回收废水中的I-,实现碘单质的再生,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3)5Co—O—O—Co(NH3)5]4+中Co的化合价为+3价
B.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2+2I-I2+S
C.反应①~⑤中均有电子的转移
D.反应③中,每消耗1 mol O2会转移2 mol电子
5.(2023湖南长沙名校联合体联考)合成氨及其衍生工业是化工生产的重要门类,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1
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鉴别气体2和溴蒸气
C.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过量CO2,再通入过量NH3可得到固体1
D.相同条件下,1 L气体1、2的混合气(体积比为1∶1)与1 L NH3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反应方程式为2NH3+NO+NO22N2+3H2O
6.(2023江苏海安中学月考)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将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Fe3+
B 将一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C 将SO2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 S的非金属性强于Si
D 将浓硫酸和灼热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NaHCO3溶液、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
7.(2022河北高考模拟预测)黄铜矿主要成分是FeCuS2,还含有SiO2,以该黄铜矿为原料制备胆矾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Ⅰ中,“浸取”时使用98%浓硫酸
B.滤渣Ⅱ中含SiO2和S
C.可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滤液Ⅰ和滤液Ⅱ中是否含Fe2+
D.方案Ⅰ更符合环保要求
迁移创新
8.硫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对某些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浓H2SO4与足量Zn置于A装置中充分反应,对反应后的气体X进行成分分析(水蒸气除外)。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中除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是 。
(2)B中的试剂可能是 ,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3)D、E装置用于检验气体X中的另一种组分,按照D、E装置顺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
Ⅱ.探究实验二:制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Na2S2O3(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①B装置中生成Na2S2O3的同时也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除搅拌和使用多孔球泡外,再写出一种可以提高B中吸收SO2效率的方法: 。
(2)探究Na2S2O3的性质(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请填空:
Na2S2O3 的性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或结论
Na2S2O3溶液的酸碱性 pH=8
Na2S2O3的还原性 向新制的溴水中滴加Na2S2O3溶液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C 2.A 3.D 4.D 5.C 7.B 8.A 9.D
10.B 11.A 12.C 13.D
1.C A项,过程①中蔗糖(C12H22O11)脱水变成碳单质,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正确;B项,过程②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产生大量的CO2、SO2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正确;C项,过程中产生了SO2,其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在碳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是强氧化性,没有体现浓硫酸的酸性,不正确;D项,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正确。
知识归纳 蔗糖与浓硫酸作用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有C12H22O11 12C+11H2O、C+2H2SO4(浓) CO2↑+2SO2↑+2H2O,分别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2.A 实验②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2S2O3,发生反应:Na2S2O3+2HCl 2NaCl+S↓+SO2↑+H2O;实验③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2SO4,发生反应:Na2SO4+BaCl2 BaSO4↓+2NaCl,故选A。
3.D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色素褪色,A正确;黄铁矿(FeS2)在空气中煅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B正确;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C正确;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制备二氧化氮,D错误。
4.D A项,Na2O2放入水中,化学方程式应为2Na2O2+2H2O 4NaOH+O2↑,错误;B项,H2O(g)通过灼热铁粉,化学方程式应为3Fe+4H2O(g) Fe3O4+4H2,错误;C项,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化学方程式应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错误;D项,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题中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
5.C 盐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d,d能使KMnO4溶液褪色,故d为SO2,则盐a可能为Na2SO3或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盐a与足量Cl2反应后的溶液b与BaCl2溶液反应得到沉淀c,则c为BaSO4。A项,盐a可能为Na2SO3或NaHSO3,也可能是Na2S2O3,故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正确;B项,c为BaSO4,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正确;C项,d为SO2,含极性键,错误;D项,当盐a为Na2S2O3时,反应②为Na2S2O3+2HCl 2NaCl+S↓+SO2↑+H2O,可生成淡黄色沉淀,正确。
6.答案 (1)Cu2++S2- CuS↓
(2)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3)①若含有Na2SO3,则白色沉淀1与H2SO4反应后所得的溶液2中含有H2SO3,可使KMnO4溶液紫色褪去
②若用盐酸代替硫酸,溶液2中含有Cl-,酸性溶液中Cl-可被KMnO4溶液氧化,使溶液紫色褪去
③+2H+ (x-1)S↓+H2S↑
(4)Na2SO3中硫元素显+4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硫元素升高到+6价生成Na2SO4,降低到0价生成S比降低到-2价生成Na2S更容易
解析 (1)CuS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2)溶液B中含有Na2Sx,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干扰S的检验。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后,再用上层清液检验S。
(3)①若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溶液B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白色沉淀1中含有BaSO4与BaSO3,BaSO3与H2SO4反应生成的溶液2中含有H2SO3,H2SO3可使少量KMnO4溶液紫色褪去。②酸性溶液中KMnO4可氧化Cl-。③Na2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
7.B B项,NO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得到HNO3,可通过通入O2来实现,错误。
8.A A项,通入CO2依次发生反应CO2+Na2CO3+H2O 2NaHCO3↓、CaCO3+H2O+CO2 Ca(HCO3)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HCO39.D 根据图示写出过程Ⅰ、Ⅱ、Ⅲ的反应式如下:
Ⅰ.N+2H++e- NO↑+H2O
Ⅱ.NO+N+2H++3e- N2H4+H2O
Ⅲ.N2H4 N2+4H++4e-
过程ⅠN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根据过程Ⅰ、Ⅱ的反应式可知a和b转移的e-数目不相等,B错误。过程Ⅱ中n(NO)∶n(N)=1∶1,C错误。将三个反应式相加可知D正确。
10.B SiO2和C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i和CO,因此,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A说法正确。制备光导纤维的是SiO2,B说法错误。在制备高纯硅的过程中有SiHCl3和Si生成,Si易与氧气反应,SiHCl3易与水反应,因此,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C说法正确。生成SiHCl3的反应为Si+3HClSiHCl3+H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说法正确。
11.A 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A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不是SiO2和MgO,B错误;陶瓷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C错误;白瓷的白色不是因铁含量较高,D错误。
12.C A项,鎏金工艺是在器物表面镀上一层金,器物本身的材质并不固定,错误;B项,蒜头纹银盒的材质是金属银,错误;C项,陶瓷属于硅酸盐制品,正确;D项,铜镀金钟座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错误。
13.D A项,Ca3SiO5可表示为CaSiO3·2CaO,故可发生反应Ca3SiO5+4NH4Cl CaSiO3+2CaCl2+4NH3↑+2H2O,正确。B项,水泥具有吸水性,需密封保存,正确。C项,SO2+H2O H2SO3,H2SO3的酸性比H2SiO3强,故Ca3SiO5能与SO2反应生成新盐,正确。D项,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所得固体产物主要是H2SiO3,错误。
三年模拟练
1.D 2.C 3.D 4.C 5.D 6.B 7.B
1.D 青矾溶液久置时,Fe2+会被氧化为Fe3+,溶液呈黄色,A项正确;根据描述可推测FeSO4·7H2O强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产生的气体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B、C项正确;矾油的主要成分为硫酸,其与Fe2O3反应生成Fe2(SO4)3,D项错误。
2.C 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图像分析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根据分析可知,有O2生成推测可能发生了反应:2Na2O2+2SO2 2Na2SO3+O2,A正确;bc段O2含量下降,可能是发生了反应O2+2Na2SO3 2Na2SO4,B正确;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氧化为S,不能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b点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O4,C不正确;SO2具有还原性,Na2O2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Na2SO4也可能是SO2与Na2O2直接化合生成的,D正确。
3.D 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uSO4、SO2、H2O,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反应产生的少量H2O被浓硫酸吸收,得到的CuSO4是白色固体,因此A装置中的物质反应后,烧瓶中有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体,A正确;SO2是酸性气体,易与NaOH反应,因此B装置可以充分吸收尾气中的SO2,同时防止产生倒吸,B正确;浓硫酸与Cu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浓硫酸,因此检验反应产生的CuSO4应该将反应后的物质加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C正确;制取硫酸铜晶体时,为防止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而不能直接加热蒸发,D错误。
4.C [(NH3)5Co—O—O—Co(NH3)5]4+中含有过氧键,故氧元素显-1价,则Co的化合价为+3价,A项正确;根据反应原理图,加入循环体系的物质为反应物,则反应物有SO2、O2、I-,从循环体系中出来的物质为生成物,则生成物是I2、S,B项正确;反应②和⑤中没有电子的转移,C项错误;反应③中O2得到电子后转化为过氧键,则每消耗1 mol O2会转移2 mol电子,D项正确。
5.D 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则气体1为NO,NO与O2反应生成NO2,则气体2为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NaCl、CO2、H2O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则固体1为NaHCO3、固体2为Na2CO3。NO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故A错误;NO2和溴蒸气都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故B错误;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大,因此应先通入过量NH3,再通入CO2,故C错误;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则NH3、NO、NO2按2∶1∶1的比例反应,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即N2和H2O,故D正确。
6.B 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也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溶液变黄,不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A错误;将一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表面没有生成红色物质铜,说明常温下,铝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形成了一层致密氧化膜,B正确;H2SO3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不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C错误;二氧化硫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干扰了二氧化碳的检验,D错误。
7.B 结合图示流程可进行简要梳理:
98%浓硫酸中H2SO4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H+浓度小,“浸取”效果差,故方案Ⅰ“浸取”时不能用98%浓硫酸,A项错误;结合流程可知滤渣Ⅱ主要含SiO2和S,B项正确;滤液Ⅰ、Ⅱ中均含Fe3+,不能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Fe2+,C项错误;方案Ⅰ在煅烧时产生有毒的SO2,不符合环保要求,D项错误。
思维升华 解答工艺流程题,需明确:
(1)所给原料是什么,要制备什么或通过分离、提纯得到什么物质;
(2)结合已有知识和题中所给信息,需牢记“箭头对应生成物,箭尾对应反应物”,能看明白流程中物质的转化,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确定某操作后物质的成分;
(4)能从环保、试剂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流程、方案的优劣。
8.答案 Ⅰ.(1)二氧化硫、氢气
(2)品红溶液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3)黑色粉末变红 白色粉末变蓝
Ⅱ.(1)①4SO2+2S2-+C 3S2+CO2
②控制二氧化硫的流速(或适当增大B中混合液的浓度或适当升高B中溶液的温度等)
(2)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pH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溴水颜色变浅(或溴水褪色)
解析 Ⅰ.(1)浓硫酸与Zn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浓硫酸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气体X中除水蒸气外还可能含有SO2、H2。
(2)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SO2,SO2具有漂白性,可以选择品红溶液作为检验试剂;检验H2之前,应先排除SO2的干扰,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气体中的SO2。
(3)D、E装置用于检验气体X中的H2,D中H2将黑色的CuO粉末还原为红色的Cu单质,反应生成的水进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E装置中,会看到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
Ⅱ.(1)①B装置中由A制得的SO2与Na2S、Na2CO3反应生成Na2S2O3和CO2,根据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4SO2+2S2-+C 3S2+CO2;②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增大B中混合液的浓度、适当升高B中溶液的温度等都可以提高B中吸收SO2的效率。
(2)探究1:测定Na2S2O3溶液的pH的实验操作为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pH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探究2:要测定Na2S2O3的还原性,向新制的溴水中滴加Na2S2O3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为溴水颜色变浅或溴水褪色。
方法技巧 由“量变”引起的“质变”
金属(如Cu、Zn等)与浓H2SO4反应时,要注意H2SO4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开始阶段产生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