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茂名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9 18:5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高二级十月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等信息
2.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全卷满分为 100 分。
3.从第一卷各小题答案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编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
效,第二卷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写在指定答题卡位置上,答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吸热反应的是(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于谦《咏煤炭》:“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D.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上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下列能量转化不正确的是( )
A.电炉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B.酒精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热能
C.太阳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B.由 H2、I2(g)、HI 气体组成的平衡减压后颜色变浅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D.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 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 131.3kJ 能量
B.1mol 碳和 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kJ 热量
C.1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 1mol 氢气,并吸热 131.3kJ
D.1 个固态碳原子和 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131.1kJ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在一定的条件下将 1molSO2和 0.5molO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79.2kJ,
-1
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2(g)+O2(g) 2SO3(g) ΔH=-158.4 kJ mol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1
C.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 mol ,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
-1
×(-57.3) kJ mol
D.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 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
-1
mol
6.硫酸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上的各个方面。目前工业上主要
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接触室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 (g) 2SO3 (g)。下列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接触室内炉气的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D.增大 O2的浓度能使 SO2完全转化
7.单质或化合物必须是完全燃烧,如反应物中 C→CO2,H2→H2O(液),S→SO2(气)等。已知 1mol
燃料完全燃烧的数据分别为:
燃料 一氧化碳 甲烷 异辛烷(C8H18) 乙醇
1 1
ΔH -283.0kJ·mol -891.0kJ·mol -5461.0kJ·mol
1 1
-1366.8kJ·mol
已知获得相同的热量,释放出 CO2最少,最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使用上述燃料最能
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异辛烷 D.乙醇
8.已知 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121kJ,且氧气中 1molO=O 键完全断裂时吸
收热量 496kJ,水蒸气中 1mol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kJ,则氢气中 1molH—H 键断裂
时吸收热量为( )
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
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
2H2(g)+O2(g)=2H2O(g) △ H=-483.6
A H2的燃烧热为 483.6 kJ/mol
kJ/mol
- +
OH (aq)+H (aq)= H2O(g) △ H=-57.3 含 1mol NaOH 的稀溶液与浓 H2SO4完
B
kJ/mol 全中和,放出热量小于 57.3 kJ
2C(s)+2O2(g)=2CO2(g) △H=-a kJ/mol
C b<a
2C(s)+O2(g)=2CO(g) △H=-b kJ/mol
C(石墨,s)=C(金刚石,s) △H=+1.5
D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kJ/mol
2- 2-
10.在水溶液中,CrO4 呈黄色,Cr2O7 呈橙色,重铬酸钾(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2- 2- +
Cr2O7 +H2O 2CrO4 +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 NaOH 溶液后,溶液呈橙色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
度比原溶液大
D.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动
11.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大小、形状相同的镁片、铁片,前者与盐酸反应放出 H2的速率比后者大
B.Cu 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N2与 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Cu 与浓硫酸能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12.关于甲醇制氢反应 CH3OH(g)+H2O(g) CO2(g)+3H2(g) H>0,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
可以提高 H2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 CO2(g)浓度
13.N2(g)+3H2(g) 2NH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E1 B.该反应的ΔH=E1-E2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图中表示温度 T1>T2
1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不能说明该反应一
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2 v 正(O2)=v 逆(SO3) B.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2
C.SO2的消耗速率和 SO2的生成速率相等 D.SO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15.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可以分成如下两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机理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2NO2 NO3 NO(慢反应) NO3 CO NO2 CO2 (快反应)
A.在条件相同下,反应活化能:第一步大于第二步
B.N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第一步反应加快,第二步反应速率不变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既可加快反应速率,又能增大反应限度
16.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 SO2、O2、SO3建立化学平衡:2SO2(g)+O2(g) 2SO3(g)
ΔH<0,改变下列条件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 B. 降低压强 C.通入 SO3 D. 升高温度
17.温度为 T 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 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
K= c(X) c
2 (Y)
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Z) c (W)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增大
B.增大压强,W(g)体积分数增加
C.增大 X(g)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8.温度为 T 时,将NH 4HS (s)置于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当 NH 4HS s NH 3 g H 2S g 达
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总压强为 6kpa,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为( )
2 2
A.6 kpa B.9 kpa C.12 kpa 2 D.36 kpa 2
19.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图乙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
列分析合理的是( )
A.N2的电子式为
B.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 3H2 g 2NH3 g ΔH 92 kJ mol 1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C.傕化剂 a、b 能提高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D.反应②中生成1mol NO时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20.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 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图象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图 a 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 b 可知,该反应 m+n<p
C.图 c 是绝热条件下速率和时间的图象,由此说明该反应放热
D.图 d 中,曲线 a 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
21.(12 分)用 50mL 0.50mol/L 盐酸与 50mL 0.55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
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该仪器在实验
时的使用方法是 。
(2)假设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 1g/mL,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9J/(g·℃)。为了计算中和热(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液态水放
出的热量),学生须要要记录实验的数据项目: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 。
某学生的实验数据平均温差 3.2℃,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
位小数)。
(3)实验结果与 57.3kJ/mol(常温下中和热的数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
是 。(填字母)
a.大小烧杯口不平齐,小烧杯口未接触泡沫塑料板
b.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c.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d.一次迅速将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
-1 -1
(4)实验中改用 60mL 0.50mol L 盐酸跟 50mL 0.55mol L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
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
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22.(12 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
-1 -1 -1
药品:Cu、Fe、Na 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 、2mol·L 、18.4mol·L );装置如图。
(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
(2)用此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应选用的上述实验药品是:
第一组: 和 。
第二组: 和 。
(3)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气体从反应开始到推动活塞达到 30mL 刻度时的 。
(4)此实验忽视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是(假设金属颗粒是均匀的): 。
3+ -
【实验Ⅱ】已知反应:Fe +3SCN Fe(SCN)3
(5)i中现象为 。
(6)ii 中血红色褪去,结合离子反应和平衡移动解释原因 。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3+ 2 2+ 2 +
(7)已知存在反应:2Fe +SO 3 +H2O=2Fe +SO 4 +2H ,设计实验ⅲ和ⅳ的目的是:
2
,则证明 iii 中 SO 3 影响平衡逆向移动
的准确实验现象描述是 。
23.(16 分)CO、NH3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气体,研究其在工业上的反应过程对提高生产效
率尤为重要。
I.工业上用 CO 和 H2做原料可以合成甲醇,作为液体燃料。已知:
3
① 2H2(g)+CO(g) + O2(g) = 2H2O(g)+CO2(g) ΔH1= -594.1kJ/mol2
② 2CH3OH(l)+3O2(g) = 4H2O(g)+2CO2(g) ΔH2 = -1452kJ/mol
(1)请写出用 CO(g)和 H2(g)合成 1mol 液态甲醇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2L 的恒容容器中加入 3mol H2和 2mol CO,当反应 2H2(g)+
3
CO(g) CH3OH(g)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计算得该温度下5
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 α = 。
(3)已知用 CO 和 CO2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
表所示:
温度/℃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500 800
① 2H2(g)+CO(g) CH3OH(g) K1 2.5 0.15
②H2 (g)+CO2 (g) H2O(g)+CO(g) K2 1.0 2.5
③3H2 (g)+CO2 (g) CH3OH(g)+H2O(g) K3
①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 K1、K2与 K3之间的关系,则 K3= (用 K1、K2表示)。
-1
②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 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 )分别为
0.8、0.1、0.3、0.15,则此时 v 正 (填“>”“=”或“<”)v 逆。
II.对于氨的合成反应 N2(g)+3H2(g) 2NH3(g ) △H<0,在密闭容器内充入 0.1mol/L
N2和 0.3 mol/L H2。反应中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试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4)恒容条件下,从开始反应到建立起平衡状态,v(N2)= ;反应达到平衡后,
第 5分钟末只改变反应温度,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则改变条件后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
能为 。
A.0.20 mol/L B.0.12 mol/L
C. 0.10 mol/L D.0.08 mol/L
(5)在第 5 分钟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在第 8 分钟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 NH3的
浓度约为 0.30 mol/L。请在上图中画出第 5 分钟之后的 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2023—2024 学年高二级十月质量检测
化学答案
1.B 2.C 3.B 4.C 5.D 6.D 7.B 8.C 9.C 10.C
11.A 12.C 13.D 14.B 15.A 16.C 17.D 18.B 19.D 20.C
21.(12 分)(除说明外,其它空每空 1分)
(1) 玻璃搅拌器 上下移动搅拌
(2) 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3.5kJ/mol(2 分)
(3)abc(2 分)
(4)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 所放出的能
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2 分)
22.(12 分)(除说明外,其它空每空 1 分)
(1)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恢复至原刻度处,则装
置气密性良好(2 分)
(2) Fe 0.5 mol·L-1硫酸 Fe 2 mol·L-1硫酸(每组 1 分,共 2 分)
(3)时间
(4)温度
(5) 血红色变深
6 3+ -( )加入铁粉,发生反应:Fe+2Fe3+=3Fe2+,导致 c(Fe3+)减小,Fe +3SCN Fe(SCN)3
平衡逆向移动(2 分)
(7) 控制变量, 实验 iv 作实验 iii 的对照实验,证明实验 iii 血红色变浅不是加了 4 滴液
体变稀的原因(2 分)
iii 中溶液血红色比 iv 中浅
23.(16 分)(每空 2 分)
(1)2H2(g)+CO(g)=CH3OH(l) ΔH= +131.9kJ/mol
(2)4(L/mol)2 66.7%
(3) K1·K2 >
(4)0.0125 mol/(L·min) AC
(5)
{#{QQABTYiQogiAAAJAAAgCQw1wCAKQkAAAAIoGwBAAoAAAg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