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将Ⅰ卷和Ⅱ卷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遗址的整个村落估计由200座小屋组成。氏族的墓地排列规整,随葬品不多且差别很小,一般以陶器为主。半坡遗址体现了( )
A.仰韶文化成就 B.龙山文化成就
C.红山文化成就 D.旧石器文化成就
2.辽的地方行政规划,从阿保机时即已开始建置许多州县,后来在设官分职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由此可知当时( )
A.辽国普遍汉化 B.民族隔阂消失
C.民族矛盾缓和 D.民族融合加深
3.1907年,同盟会中四川、两湖会党头目张伯祥等另组“共进会”,并把同盟会纲领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陶成章也以光复会名义单独活动,华兴会的宋教仁反对孙中山只注意在南部发动起义。上述现象说明了( )
A.同盟会不是统一的革命政党 B.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清政府的分化瓦解取得成效 D.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4.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 D.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5.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
A.殖民扩张是不同文明交流的前提 B.商贸往来极大推动文明交流
C.帝国扩张推动整体世界的到来 D.文明交流离不开战争与和平
6.1776年,亚当·斯密经济学著作《国富论》首次出版,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创造性的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他认为只要发展自由市场,人类就可以迎来真正的自由、海量的财富和永久的和平。由此可知,该理论( )
A.推动工业革命的产生 B.利于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体现了启蒙运动精神 D.是商业革命的直接结果
7.1915年协约国许诺以奥匈帝国领土换取意大利参战的《伦敦密约》,1916年以匈牙利领土换取罗马尼亚参战的《布加勒斯特条约》,俄、日关于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秘密协定》。上述材料突出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 B.加深了协约国间联系
C.践踏殖民地人民利益 D.同盟国属于正当防御
8.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双方要积极推动中拉整体合作,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旅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A.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 B.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C.区域集团化稳步前进 D.发展中国家引领国际合作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充分体现了( )
A.中央集权日趋加强 B.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C.地方割据势力消除 D.君主专制日趋增强
10.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B.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C.依据皇帝旨意进行票拟和批红 D.服务于君主专制
11.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会议。这表明英国( )
A.具有限制王权的传统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启蒙思想开始出现
12.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B.国家政策变革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C.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开始赶超北方
13.1979年开始,国务院将给予广东、福建两省的外贸经营自主权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沿海、沿长江各省市,同时,各种类型的贸易公司纷纷成立。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220亿美元。这主要说明( )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外贸出口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C.对外开放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D.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14.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 )
A.不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极大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15.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 )
A.美国开创文官制度 B.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
C.文官开始摆脱党派竞争 D.生产力进步促进国家治理
16.从2000年开始,以提升西部地区公务员领导能力为核心的“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工程”正式运行。在山东省的帮助下,新疆对口培训的公务员指导农民普遍种植了大棚蔬菜,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可知,该培训工程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推动人才选拔机制走向完善
C.通过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D.重视人才培训促进区域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华民族是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华)夏作为民族名称的出现,正是夏、商、周三代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仅具有同一性,而且高于其四周的部落集团,并不断地与其发生交往的结果,(华)夏正是与四周的夷、蛮、戎、狄的对称。
——摘自邱久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叙述“夏”能够成为民族名称的主要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北魏政府“汉化”改革的主要措施,并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简要概述其历史意义。(6分)
18.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是指动植物、人口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1亿人死于传染病。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黑白混血儿。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主要影响。(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哪些要素促进了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6分)
19.“万里茶道”是18世纪以来亚欧大陆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中俄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索祯十一年(1638年),俄国使臣将中国茶叶带回并献给沙皇,自此在俄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一股饮茶之风。随后,俄国使团和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茶叶贸易。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一切行旅有准往来文票者,许贸易无禁”,中俄双方边境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因边境形势恶化,互市一度中断。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恢复了互市贸易,茶商聚集于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等地,“万里茶道”初步形成。此后中俄边境长期保持稳定局势;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了中俄茶叶贸易,史载:“内地商民至恰克图贸易者,强半皆山西今。”19世纪中期,茶叶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一度高达94.9%,近代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商获得在中国内地参与茶叶贸易的权利,晋商在中俄茶叶贸易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俄商取代。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期间,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
——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等
明清时期晋商茶叶输俄路线图
(1)根据材料,概述“万里茶道”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里茶道”的重大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C B C A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原因:夏商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同一性;夏商周文明水平高于四周;夏商周与四周部落集团频繁交往。(每点2分,共6分)
(2)说明:采用汉族的语言风俗习惯;改鲜卑姓氏为汉族姓氏;确定鲜卑贵族门第并与汉族士族通婚。(4分,任写2点)
历史意义: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共2分)
18.(1)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导致了人种分布区域的变化;使新人种出现;传染病导致美洲和大洋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导致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任选其中4个要点,8分)
(2)地理大发现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贸易和世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物种自身的生物优势。(任选其中3个要点,6分)
19.(1)特征:存续时间长;线路长、范围广;受边境局势影响;政府政策推动;商品以茶叶为主;由晋商为主到俄商为主。(每点2分,写出4点即得8分)
(2)意义: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沿线城镇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价值。(6分,任选3点即可满分)
20.示例一
标题:辉煌与衰败——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
论述:公元前5世纪,雅典历经多轮改革,民主政治建立并到达顶峰,商品经济繁荣,人文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领域成就斐然。但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小国寡民的城邦,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苏格拉底面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发出重建道德的呼吁,但也无法挽救衰颓中的雅典城邦。最终,辉煌一时的雅典被马其顿所灭。
示例二
标题:光明与黑暗——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论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所奉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在欧美盛行,代议制民主政治趋于完善;物理学、生物学等取得重大成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领域巨匠辈出。然而,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工人运动频现;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环境破坏和生存恶化;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