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当太阳直射点在④①之间运动时( )
A.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D.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3.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4.bc所在直线表示( )
A.晨线 B.昏线 C.赤道 D.地轴
5.图示我国节气为( )
A.冬至 B.秋分 C.夏至 D.春分
6.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7.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a>b>c>d B.b>c>a>d C.c>b>d>a D.d=c=b=a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能够表示冷却、凝固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二、选择题组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1.若此河流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东岸 B.西岸 C.北岸 D.南岸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13.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海浪
15.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
(2)2017年12月,连接西藏墨脱与派镇的多雄拉公路隧道全线贯通,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
17.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
(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
(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①②岩层的新老关系。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海南岛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素有“阳光岛”之称。下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分布(单位kW·h/m2)。
(1)简述海南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东方市较琼中市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岛屿北部并非是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但光伏电站却分布集中,试解释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的县级市,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下图示意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说明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项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南极上空看到的转动方向应为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图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故A项错误;B项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转动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图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故B项错误;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项表示自东向西,D项表示自西向东,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C
【详解】④地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12月22前后),①地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应为春分日(3月21前后),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故从④到①其公转速度先快后慢,C正确,B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一致,排除AD选项。故选C。
3.C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ABD图所示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转,自转方向错误,ABD错;C图所示,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转动,且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MN,由黑夜变为白昼,说明MN为晨线,C正确。故选C。
4.B 5.C 6.B 7.D
【解析】4.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地球自西向东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在bc线处由白天进入黑夜,所以该线表示的是昏线,A错误,B正确;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是b点所在的纬线,而非bc所在直线,C错误;地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故bc所在直线不是地轴,D错误。故选B。
5.图中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节气为夏至,C正确;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春秋分时昼夜等分,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BD错误。故选C。
6.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极点线速度为0。读图可知,a、b、c、d四地中,b位于赤道,纬度最低,所以线速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结合所学可知,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h,读图可知,abcd均不位于极点,故四地角速度相等,即d=c=b=a,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8.A 9.C
【解析】8.冷却、凝固是指岩浆转化成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读图可知,图中由岩浆指出去的箭头只有①,因此箭头①表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选项B不符合题意;图中B为岩浆岩,则图中A为变质岩,③、④箭头指向变质岩,应表示变质作用,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图中显示,图中B由岩浆转化而来,一定为岩浆岩,则图中A为变质岩,③、④箭头指向变质岩,应都表示变质作用,因此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③,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①箭头由岩浆指向岩浆岩,应为冷却凝固作用,与图中④箭头所示的地质作用不同,排除选项A;图中②箭头指向沉积岩,应为外力作用,与图中④箭头所示的地质作用不同,排除选项B;图中⑤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岩浆,应为重熔再生作用,与图中④箭头所示的地质作用不同,排除D。故选C。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10.A 11.C
【解析】10.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根据题意,该河段较平直,因此两岸的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左岸受侵蚀更加明显,右岸泥沙沉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左,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南半球。故选A。
11.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南半球,若流向为自西向东,则北岸为左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堤需要特别加固。C正确。南岸是沉积作用明显的一侧,D错误;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没有东西岸,AB错误。故选C。
【点睛】地转偏向力对季风环流、气团运行、气旋(台风)与反气旋(冷空气)的运移路径、洋流与河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其它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的倾向,高纬度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多向右岸集中等。
12.C 13.D
【解析】12.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昆仑站、中心站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纬度最低,因此长城站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昆仑站建成时为2009年1月27日,1月27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与图中④点(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位置接近,而图中①、②两点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③点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14.C 15.A
【解析】14.从图中形态来看,属于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故该地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图示为新月形沙丘地貌,而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迎风一侧位于西北,即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16.(1)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河谷。
(2)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东段地层地貌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地质构造的应用。考查对地貌类型的判读及成因分析等知识的调用与运用能力。
【详解】(1)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使得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由于地形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下切侵蚀强烈,形成了幽深的峡谷。
(2)多雄拉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岩层受张力,稳定性强,结构稳定且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聚地下水,便于施工。因此选择该地进行隧道的修建。
17.(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下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
(3)②比①老。
【详解】(1)由图可知,甲地为向斜地质构造,受褶皱挤压,槽部地区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槽部地势低洼容易在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地,海拔升高。乙地地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2)丙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凹陷,建设隧道容易造成塌方;向斜地质结构容易汇集地下水;且丙处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层多地下溶洞、暗河,地质结构不稳定。因此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虽然为下覆岩层,但却是侵入岩,且没有冲破②岩层,最有可能是②形成后在侵入形成的。因此②比①老。
18.(1)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西部多,东部少。
(2)东方降水少,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3)人口较多,对能源需求量大;附近常规能源相对不足;可利用现成输电网等基础设施。
【分析】本大题以海南岛太阳辐射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读海南岛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可知,海南岛的中部年太阳辐射总量低,四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西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数值大,东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数值小,说明西部多,东部少。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位于海南岛中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琼中位于海南岛中部,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岛屿北部有海口、文昌等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岛屿北部地区常规能源相对不足,出现供需矛盾;光伏电站可以利用海口、文昌等城市现成的输电网等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19.(1)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产业结构单一;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分析】本大题以武安市钢铁工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说明20世纪80年代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煤炭资源、消费市场、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武安市位于河北省,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从图中可以看出临近河流,发展钢铁工业的水源比较充足;区域内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80年代为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可从生产结构、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环境污染、政策、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产业结构失衡,"可知当地产业结构单一;“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可知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由于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根据材料当地"铁矿、煤炭枯竭”,可知其生产成本较高;根据材料可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知当地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此外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也是该地区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钢铁的替代品增多也是当地钢铁工业衰落的重要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