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e7d195523061f1c029d8a470330beef7eecbf578a74c67be34E755975358C32C42B60046E65E5AB2B817CFACDA70963A03272FA99D31C85E250EFEC4061BFB07F05F931B289192FCB8E0285A555C1F230118F7F8770BE109C6A236ADD9D0DF7F6EDF993B29D8D4197971C93B1D3E0FC1897610C4C4DC494CC41155E1F11C7ED4291354FE5279312A7ECB2B854BFA52F3
ChatGPT来势汹汹,一些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不允许引入,一些国家觉得,应该尽早引入。对此,你怎么看?
面对外来文化,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深人的思考。
导入
e7d195523061f1c029d8a470330beef7eecbf578a74c67be34E755975358C32C42B60046E65E5AB2B817CFACDA70963A03272FA99D31C85E250EFEC4061BFB07F05F931B289192FCB8E0285A555C1F230118F7F8770BE109C6A236ADD9D0DF7F6EDF993B29D8D4197971C93B1D3E0FC1897610C4C4DC494CC41155E1F11C7ED4291354FE5279312A7ECB2B854BFA52F3
学习目标
一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白文章写作目的;
梳理和把握本文的论述层次,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纵深递进的写法;
分析比喻论证,体会表达效果;赏析鲁迅犀利深刻、形象幽默的语言艺术;
树立文化自信,明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四
二
三
四
谁写?
【人物词条】新文化运动先驱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民国时期第一“网红”
上世纪五四运动时,反封建的浪潮风起云涌,在摧枯拉朽地扫荡封建旧文化的伟大运动中,当时的先进人物无不对我国的落后和国民性中的缺陷扼腕叹息,对我国民俗中的种种劣迹疾恶如仇。
因此,在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京剧在这些人士的眼里无疑也是应该打击甚至予以消灭的对象。无论是胡适、鲁迅还是林语堂、刘半农等人都纷纷撰文批判京剧的落后愚昧,把京剧简单目之为宣扬封建迷信的“国粹”,置之彻底扫荡之列。尤其是鲁迅先生对京剧和梅兰芳的讽刺批判。
胡适、陈西滢、郭沫若、田汉、徐懋庸、林纾、梅光迪、李四光、徐志摩、丁西林、周作人、林语堂、郑振铎、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郭沫若、潘汉年、蒋光慈、梁实秋、叶灵凤、刘大杰、胡秋原、戴望舒、施蛰存、沈从文、廖沫沙、魏金枝、周扬、章士钊、杨荫榆、高长虹、吴宓、夏衍、梅兰芳……
鲁迅,在文艺上乃是一个诗人;至于在思想上,他却是一个战士。
“且介”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以表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1935年,鲁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且介亭杂文》收集的是鲁迅在1934年所作杂文。
《且介亭杂文》
内涵: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
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 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
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内容: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
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了解“杂文”
为何而写?
时代背景
“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实行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另一方面,英美帝国主义还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这一时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一方面有人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彰显信心,掀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恐惧,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报道,提到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去国外举办美术展览和梅兰芳准备应邀前往苏联演出的事情,并赋予其“发扬国光”的意义。《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是鲁迅针对这些现象,对当时思想文化问题的一个发言。
写了什么?
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深入研讨
“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第2段点到“拿来”后,
第5、6段再次点到,
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围绕“拿来主义”,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1--7):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
第二部分(8-- 9):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了疯
自诩地大物博
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
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送去,不拿来
子孙磕头贺喜
经济落后
主权丧失
祸及子孙
尼采主张的是“超人哲学”,唯意志主义。尼采自诩为太阳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卷开篇部分
尼采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
尼采说“我是太阳,不知道索取,只知道给予”
类比论证
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
比喻论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实质
做法
后果
结论
精读理解
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大门被枪炮打破
实行不通
国民政府的
卖国政策
否定
只是送出去
亡国灭种,
祸延子孙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否定
大受其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为
所以
因果论证
送来主义
惧外
害国
先
破
后
立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条分缕析,理解“怎样拿来”
精读课文的8—9段,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了文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
“大宅子”象征着什么?
文章列举的不同人是如何对待
“大宅子”的?
徘徊不敢走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蹩进卧室吸毒
孱头:
害怕,逃避
废物:
全盘肯定
昏蛋:
全盘否定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崇洋媚外,
投降主义
体会“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比喻有什么论证效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比喻论证 表达效果
喻体 本体 应有的态度
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文化遗产
占有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幽默风趣且极有批判力度。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存放,供治病用
有害可以做反面教材的一类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腐朽淫秽的东西
使其各自走散
闭关主义: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举例
先送——古董
又送——古画
还要送——活人
实质:媚外、投降
危害:祸及子孙 落后挨打 丧权辱国
孱头:怕、徘徊不敢走进门——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
昏蛋:怒、故一把火烧光——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
立
占有 (前提) “吃掉”
挑选 (关键) “保存”
创新 (目的) 民族新文化
破
废物:喜、欣欣然接受一切——全盘继承的投降主义
破
立
拿来主义
如何写出特色?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下列几个句子中加红色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加以分析。
自鸣得意、大张旗鼓。
贫乏
自欺欺人,可笑至极。
奴性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实为“倒退”,是反语。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进一步升级,讽刺意味极浓。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表现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
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辛辣与风趣共存
——寓庄于谐的犀利
鲁迅风格
我们该如何对待
联系课文,联系现实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认为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时应该注意什么?
1.文化交流的前提彼此尊重
2.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态度
3.要拿来主义,更要自主创新
4.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输出
小试身手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就是运用一些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拟的一种论证方法。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生僻为通俗,使自己为认证如虎添翼,倍增效果。课文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学习这种方法,以“我是这样看待ChatGPT”为话题写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