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了解李贺诗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提高诗歌鉴赏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导入新课
琵琶行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清朝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优美的音乐可以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可以是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还可以是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更可以是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文题解读
李凭,唐朝元和年间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从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乐府旧题。
作者简介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李贺少年时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唐代应试极重家讳,因其父名(李晋肃)中的“晋”和“进”(进士)同音,故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奉礼郎(九品)等一类小官。
他终身抑郁不得志,27岁就去世了,被称为“诗鬼”。
李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坛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其作品继承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立意新奇,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背景探寻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李贺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李凭当时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因善于弹奏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乐工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境界奇幻,艺术感染力很强。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歌描写了李凭在秋高气爽之时于国都长安之中演奏箜篌,引得各路观众纷纷为之动容的场面。表现了李凭技艺之高超,琴声之绝妙。
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交流讨论: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各句描绘了箜篌声的什么特点?分别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这两句诗运用了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乐声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时而悲伤,时而欢乐,变化多端,优美动人的特点。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虽然仍是以声类声,但是无论是玉碎还是凤凰叫,芙蓉泣或者香兰笑,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表达出了作者对李凭弹奏乐曲的高度赞美。
正面描写李凭乐声之清冷,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乐声惊动了天皇,凸显出李凭琴声的美好。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想象夸张的手法,没有直接写乐声,而是从观众们的反应来侧面烘托李凭乐声的美妙。
白云、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都为李凭弹箜篌的乐声所吸引,由此可见李凭乐声的美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结:本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巧用比喻: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以声喻声。
运用通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其他具体、形象、可感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侧面烘托:侧重于音乐效果的描写,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浪漫想象: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文本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瑰丽的辞采、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元稹《琵琶歌》
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李绅《悲善才》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赵嘏《闻笛》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思维延伸
请你阅读以下诗句,分析以下诗句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描摹声音。
听古筝曲《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
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
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的激鸣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谢谢欣赏